宋士剛
(山東省冠縣人民醫院,252500)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現代高效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組以長期極度疲勞(包括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為主要突出表現的全身性癥候群,并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低熱、肌肉和關節疼痛和多種神經精神癥狀。其基本特征為長時間極度疲勞,休息后不能緩解,理化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筆者采用針灸療法治療30例該病患者,介紹如下。
30例病人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最小者31歲,最大者5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
取穴:主穴:百會、內關、中脘、太沖、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腎俞。配穴:氣海、太溪、靈道、陰陵泉、太陽。
操作方法:治療時主穴全選,配穴選1~2個,內關、太沖用瀉法強刺激,其他穴位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
臨床治愈:全身疲勞感消失,神經精神功能恢復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計19例,占63.3%;好轉:勞累后全身有疲勞感,休息后明顯減輕,時有頭痛、頭暈等癥狀,隨訪1年未加重,計11例,占36.7%。其中 1個療程治愈者8例,2個療程治愈者9例,3個療程治愈者2例。
患者,女,48歲,2008年2月20日來診。患者面容憔悴,自述全身疲勞、關節疼痛不適1年余,經常頭痛、頭暈、失眠、健忘,時常伴有脅肋脹痛,近2月加重,飲食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脈弦細弱,血、尿生化檢查未見異常,腹部B超顯示盆腔少量積液。現代醫學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中醫認為,本病屬肝郁氣滯,脾腎不足。治以疏肝理氣、健脾補腎安神。取穴:百會、內關 、足三里 、三陰交 、太溪 、太沖 、中脘 、脾俞 、腎俞 、氣海 。內關、太沖用瀉法強刺激,脾俞、中脘、氣海用補法,其他穴位用平補平瀉法。本法治療1個療程,全身疲勞癥狀明顯好轉,頭痛、頭暈癥狀減輕。2個療程治療后諸癥悉除,精神如常人,而告痊愈。
慢性疲勞綜合征多發于20~50歲,與長期過度勞累(包括腦力和體力)、飲食等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過大等精神環境因素以及應激等造成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運動等系統的功能紊亂關系密切。中醫認為,本病與肝、心、脾、腎、腦功能失調有關。其基本病機是肝郁氣滯,脾腎不足,心失所養,屬本實標虛、虛實夾雜之證。以肝氣不疏、心緒不暢為本,為實;以心、脾、腎諸臟氣血陰陽不足為標,為虛。瀉太沖、內關,以疏肝理氣,安神寧志;取脾俞、足三里、三陰交、中脘補瀉兼施,可健脾運濕,升清降濁,調理陰陽,以解四肢乏力、頭暈、頭痛、食欲不振之苦;勞神勞力都會耗傷人體正氣,取腎俞、太溪、百會、氣海以補其虛,氣得補,精得生,腦得充則頭暈、耳鳴自消。《靈樞·客邪》篇云:“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適其道而祛其邪。”本病取穴配伍,正合本意,因而有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