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長春130021)
痛經以青年婦女較為多見。是由于子宮內膜和血內前列腺素含量較高等因素或盆腔炎、子宮肌瘤等盆腔器質性病變所致的婦科常見病。痛經患者利用食療來防治,首先要掌握痛經的病因病機,確定治療原則,根據食物的性能合理搭配飲食,辨證施食。
痛經發病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不同病因,并與素體及經期、經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環境有關。其發病機理主要是在此期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沖任瘀阻或寒凝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于濡養,不榮而痛。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臨床上常見有:①氣滯血瘀:在經期或經期前后復傷于情志,郁則氣滯,氣滯則血亦瘀滯,血海氣機不利,經血運行不暢,發為痛經。②寒凝胞中:多因經期著涼,或經水臨行貪食生冷,內傷于寒,風冷寒濕客于沖任、胞中,以致經血凝滯不暢。③濕熱下注:宿有濕熱內蘊,流注沖任,阻滯氣血,或感濕熱之邪,稽留于沖任,或蘊結于胞中,濕熱與經血相搏結,故發為痛經。④氣血虛弱:血海空虛,沖任、胞脈失于濡養,兼之氣虛血滯,無力流通,因而發生痛經。⑤肝腎虛損: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胞脈失養,行經之后,經血更虛,沖任、胞宮失于濡養,而至痛經。
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還要根據不同的證候進行治療。氣滯血瘀應理氣化瘀止痛;寒凝胞中的陽虛內寒應溫經暖宮止痛,寒凝胞中的寒濕凝滯應以溫經散寒除濕及化瘀止痛為主;濕熱下注以清熱化濕、化瘀止痛為主;氣血虛弱應以益氣補血止痛為主;肝腎虛損以益腎養肝止痛為主。
根據傳統的中醫學理論,痛經的辨證分型可分為氣滯、血凝、寒濕、血熱、虛損等類型。而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而實痛者,多在月經之前疼痛,月經來后疼痛自減;虛痛者,月經之后,血去疼痛不止,或血去疼痛加重。大多喜按喜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
①羊肉切成碎末與粳米同煮為粥。滋補腎陰,補血調經止痛。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痛經,腰部酸脹,經色暗淡,量少質薄,有潮熱耳鳴等現象。②母雞肉與粳米同煮為粥。滋補氣血,安養五臟。用于氣血不足所致的痛經。③當歸、黃芪、紅棗適量,用紗布袋包好投入盛酒的容器中,行經前5天開始飲服。補氣生血,活血調經止痛。用于氣血不足所致的痛經,若兼見血瘀者效果更佳。 ④烏骨雞肉適量,用陳皮、高良姜、胡椒、草豆蔻、蔥等為調料煮湯。補益氣血,溫中止痛。用于氣血虧虛,中焦虛寒所致的痛經,喜按,得熱則緩等癥。⑤人參、黃芪、川芎、當歸、熟地黃、生地黃包入紗布袋中與豬肉、豬肚同煮煨湯。補氣養血,益精填髓。用于氣血不足所致的痛經,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等癥。⑥胡桃、紅糖、黃酒釀制成胡桃糖酒。補腎益精,活血止痛。用于治療痛經及腰酸脹痛等。⑦肥母雞、三七、黃酒、調料同頓肉爛,飲湯食肉。補益氣血,活血止痛。用于治療氣血虛弱所致的經行腹痛,喜揉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等痛經病。⑧黨參、黃芪、當歸、大棗、紅糖煮水代茶飲。補益氣血,溫經止痛。用于治療氣血虛弱型痛經,主要癥狀為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感,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等。
飲食禁忌:①氣滯血瘀型:忌食滋膩葷腥黏糯及生冷性寒的食物。②寒凝胞中型:忌食生冷性寒,如冷飲瓜果等。③濕熱下注型:忌食辛辣煎炸溫熱食品。④氣血虛弱型:忌食辛辣耗氣食物。⑤肝腎虛損型:忌食香燥傷陰、辛辣助火的食物。
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掌握痛經的病因病機,從整體出發對痛經辨證分型,確定治療原則。在此基礎上掌握食物的性能,根據食物的性能和藥物的性能,選擇出藥食同源的中藥與食物相配伍,對痛經辨證施食,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