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紅
(中共撫州市委黨校,江西 撫州 344000)
提高基層領導干部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
胡小紅
(中共撫州市委黨校,江西 撫州 344000)
網絡輿論是伴隨著網絡媒體產生的一種新的輿論形式,以其獨特性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網絡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和影響日益加深,這對網絡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成為擺在基層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基層領導干部在網絡輿論引導方面問題的分析、思考和建議,提高基層領導干部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
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基層領導干部
網絡輿論引導能力,簡單來講就是能夠通過網絡輿論來操縱人們的意識,引導人們的意向,從而控制人們的行為,使他們按照社會管理者制定的路線、方針、規章從事社會活動的傳播行為的能力。
隨著中央和地方各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以及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和人民網等重點新聞網站對網絡輿論的積極呼應,各地進一步掀起了重視研究、引導互聯網輿論的新高潮[1]。其實,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和把握輿論引導規律。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先后上網與網民“零距離”對話。習近平也曾強調過:把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系,自覺接受輿論監督作為提高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六個方面能力之一,應當成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所以提高領導干部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已成為當今黨的建設的一個新的課題。
作為基層領導干部,他們肩負著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重任,他們對網絡輿論引導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事業,在廣大人民群眾眼里,基層干部就代表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基層干部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直接影響到黨的形象以及執政能力。比如湖北某市騷亂事件,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后立刻引起廣泛關注,網絡上評論如潮。一開始,網民對警方鑒定產生強烈質疑,可是在長達80個小時內,當地的干部和相關部門沒有重視網民的意見,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輿論,而是以舉辦多部門聯合消防演習來搪塞,最后引發了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造成部分武警被打傷,車輛被毀壞,酒店遭焚燒。從湖北某市的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其基層領導干部對網絡輿論的重視不夠和引導能力缺乏從而致使人們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質疑,政府的形象遭受到極大損害。再比如2009年11月發生的云南昆明螺螄灣因商業片區的拆遷所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當地的干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并沒有表現得驚慌失措,而是開通了中國第一個政府官方微博客,以最快速度在最大范圍內和網民進行溝通和正確的引導,從而起到了澄清事實、駁斥謠言、穩定秩序、疏導民怨的作用。從云南昆明螺螄灣事件可以看出,昆明市的領導干部對網絡輿論的重視和引導有力使得當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僅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基層領導干部對網絡輿論能否正確引導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形象、關系到干群關系、關系到社會穩定。因此如何來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提高網絡輿論能力就成為基層領導干部的一項新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用戶數量的與日俱增,網絡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和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入。網絡輿論它是把“雙刃劍”,引導有方,就能為我所用;引導不當,就會深受其害,因此這對網絡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越來越多的高層領導通過網絡與網民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輿論領袖”作用,但是,有些基層領導干部卻對網絡和網絡輿論認識不夠,缺乏應對能力,從而導致在輿論引導方面出現諸多問題。
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利用網絡主動意識淡薄、觀念陳舊,片面認為網絡是年輕人的娛樂工具,有荒誕低俗甚至“很負面”的東西,離自己覺得很遙遠,有的認為網上信息缺乏權威性和專業性,“不值得重視,無須大驚小怪”。 有的還認為網絡會使問題擴大化,讓人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故對網絡產生的問題加以否定和排斥。其實據統計表明,在網上有76%以上的網民表示,他們在網上發表意見,并不是胡說八道,而是實話,這個也就印證了一句玩笑話: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在用自己的真名說假話,但是在互聯網上都在用假名說真話。所以應該看到,網絡又是一個廣泛而復雜的信息環境,網絡的匿名功能使得網民在表達個人意見時不必有所顧忌、有所擔憂。這種“無記名投票”式的寬松、自由環境,便于人們暢所欲言、直抒胸臆。這樣社情民意的真實表達,各種意見、建議和評論都能通過網絡輿論得以匯集和傳達,當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人為制造的雜音、噪音,這需要我們領導干部去鑒別和應對,但絕不能因此而抹殺網民聲音的普遍代表性。對待網絡輿論應該以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真正把網絡媒體作為匯集民意,傾聽民聲的平臺,對一些“雜音”能夠有接納、分析、疏導的能力。
部分基層領導干部的網絡運用技能僅僅停留在打字辦公,信息瀏覽上,對網絡運行規律、網上信息甄別、網上輿情研判等缺乏認識,反應較慢。由于在網絡上,信息傳播快捷和廣泛,如果你不能及時地分清形勢、先發制人地應對網絡輿論,那么你就可能受制于人,陷入被動局面,從而造成黨和政府形象的損害。同時,由于基層領導干部不善于運用網絡的話語方式和特點,不懂“網言網語”,難以與網民進行有效交流;從而導致由于分辨不清輿論方向,無法采用適當的方法來應對。
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各地地方黨委和政府都深刻感受到,網絡已成為社會生活中表達民意、暢通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通過網絡,可以掌握群眾輿論動態,了解社情民意。在現實中,社會上各類矛盾幾乎都能在網上形成輿論熱點,幾乎所有的危機事件都會在網上激起浪花,網絡影響逐步加大。但是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卻漠視網絡和網絡輿論,對網絡輿論的引導,還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依然抱著傳統觀念,希望用對付傳統媒體的“堵、避、封”簡單手段來對付復雜的網絡,或視網絡輿論為 “洪水猛獸”,找各種理由拒絕回復,千方百計阻撓采訪,出了問題絞盡腦汁“捂蓋子”。 殊不知在網絡時代,你越想封堵,越堵不住。你堵得住地方媒體,堵不住中央媒體;堵得住國內媒體,堵不住境外媒體;堵得住傳統媒體,堵不住新興媒體。網民的一些質疑,可以在瞬間引爆網絡。目前已經有一些地方和基層部門由于對網絡輿論引導不到位,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2],因此對網絡輿論引導勢在必行,亟待加強。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最新型媒體。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人,上網普及率達到25.5%,居世界首位[3]。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快捷、方便的特點,任何人都可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直接投射在網上,特別是他們在生活中碰到的熱點難點問題,他們的需求和期盼等都無需過濾,原汁原味呈現,甚至社會上的各種錯誤思潮、各種不健康的價值觀在網上幾乎都有反映。因此,通過互聯網,可以把握民情,了解民意。當然它也給我們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領導干部高度重視網絡。在互聯網時代,作為和人民群眾直接打交道的基層領導干部更應該高度重視互聯網,如果你無視或輕視網絡,等于自斷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徑,自阻整合民意人心的通道,自毀正面引導輿論的平臺。作為基層領導干部,我們一定要站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把握網絡的發展趨勢,認識網絡的深刻影響,正視網絡的嚴峻挑戰,把網絡作為日益強勢的新興媒體來對待,把關注網絡輿情當做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絡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高度重視網絡建設,主動掌握網絡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力發揮網絡作用,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
在網絡時代,基層領導干部除了要主動接受網絡外,還應該提高自身的網絡使用技能。基層領導干部直面第一線,直面群眾,對基層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不少人還有一定的理論功底。然而,如果他們沒有掌握好網絡使用技能,比如說他們只知道瀏覽信息,不知怎樣在網上和人們交流,那么當他看到一些群眾的反映情況,他們想回答,他們卻不知如何通過網絡來和他們交流時,他們心里很著急,卻又莫可奈何,要知道在網絡時代,搶占第一時間回應公眾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錯失良機,可能后果不堪設想,從而可能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基層領導干部必須要提高網絡技能,使之成為自己的必備素質,不斷強化上網意識,掌握上網技能,提高運用和駕馭網絡的能力,把網絡運用轉化為一種工作方式、生活習慣和修養途徑。基層領導干部提高運用網絡能力還要把判斷網絡信息價值的能力作為重要內容。準確判斷信息價值,基層領導干部在大量收集有關信息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對輿情信息進行集中、歸納、提煉,去偽存真、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要善于利用網絡交流工具,如論壇、聊天室、電子信箱、博客等與網民交流,及早發現信息、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判斷民心,引導群眾思想和社會輿論,密切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復雜的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現狀,要求基層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網絡陣地,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引導,掌握話語權,運用正確方法,注重形成合力,切實提高網絡輿論引導能力。
首先,要在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動權上下功夫。
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網絡輿論把握和引導得好,可以對我們開展工作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促進社會穩定、人民團結、事業興旺[4]。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激增,網絡輿論直接影響著數億網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規范,其社會作用不可低估。作為基層領導干部,直面群眾,直面第一線,在做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時,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導向,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網絡輿論支持。當然,由于目前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網絡輿論引導的任務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基層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使自己能夠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才能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正確引導網絡輿論的重要責任。
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保證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堅持與人為本是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的根本原則,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基層領導干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網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尊重網民主體地位,發揮網民首創精神,保證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對網民的輿論引導,要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數字說話,還原真相,化解各種分歧、矛盾、沖突,理順情緒,使網民朝正確方向發展。
第三、要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網民的新期待,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工作。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使得網絡輿論引導工作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從而不斷提高網絡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要認真研究各類網民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加強網絡輿論分析,主動設置議題,善于因勢利導。
總之,基層領導干部要提高自身的網絡輿論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要多上網,熟悉網絡,掌握網絡技巧,學會用網民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網絡交流,從而逐步地采取針對性措施引導網絡輿論。
[1]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0/01/18/010669296.shtml.
[2] 周波.領導干部應不斷強化網絡輿論引導能力[N].重慶日報,2009—08—04.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9年7月)[R].
[4] 莫詩浦.新形勢下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5] 潘慧芳.淺析網絡輿論的監督與引導[J].消費導刊,2008,(6).
D638
A
1672-4445(2010)04-0036-03
2010-03-05
胡小紅(1975-),女,江西資溪人,碩士,中共撫州市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研究。
[責任編輯:李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