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 培 胡繼恒
會計師事務所人員在明知情形下仍為無力增資的企業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的行為定性
文◎薛 培*胡繼恒**
2008年11月,某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張某某(已判刑)為了提高其所經營的公司(原注冊資本為50萬元)的資信等級,將公司的注冊資本提高到500萬元,因其公司無力增資 450萬元,遂找到自己的朋友——某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注冊會計師楊某某,要求楊某某為其公司增資450萬元幫忙。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在明知張某某公司無力增資450萬元的情況下,仍通過某銀行支行獲取了該銀行的450萬元銀行存款資信證明,而為張某某所在某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增資450萬元的虛假驗資報告,2009年4月,收取了驗資費3.6萬元。張某某據此欺騙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了企業注冊資金為500萬元人民幣的某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對于行為人楊某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犯罪嫌疑人楊某某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其理由是:犯罪嫌疑人楊某某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驗資職責人員,在明知張某某公司無力增資情況下,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明知自己所提供的驗資證明文件缺乏事實依據,故意為張某某公司提供虛假的驗資證明,致使該在公司不具備增資的條件下,欺騙了公司登記主管部門,騙取到注冊資本達500萬的公司登記,并非法收受了該裝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張某某3.6萬元,其行為符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虛假證明文件罪。
第二種觀點認為,犯罪嫌疑人楊某某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驗資職責人員,在明知張某某公司無力增資情況下,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明知自己所提供的驗資證明文件缺乏事實依據,故意向張某某公司提供虛假的驗資證明,其目的是幫助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因此,犯罪嫌疑人楊某某事實上與張某某系共同虛報注冊資本犯罪,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虛報注冊資本罪。
第三種觀點認為,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行為已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虛報注冊資本罪,按照法條競合原則擇一重罪處理,應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追究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刑事責任。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系張某某的虛報注冊資本罪的共犯,虛報注冊資本罪雖是身份犯(特殊主體),但犯罪嫌疑人楊某某與張某某互相串通,屬共犯,可以以身份犯的犯罪性質來確定,犯罪嫌疑人楊某某雖然不是特殊主體,但其是通過張某某這特殊身份來實施和完成的共同犯罪,兩者屬分工協作,因此,犯罪嫌疑人楊某某與張某某系共犯,其行為構成了虛報注冊資本罪。但刑法中規定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處罰較虛報注冊資本罪重,按照擇一重罪處罰原則,應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認定處罰。
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現分析如下:
《刑法》第158條第1款規定: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虛報注冊資本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報注冊資本金額1%以上5%以下罰金。
虛報注冊資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法上的資本充實原則和基于此原則制定的公司登記管理制度。犯罪主體,是申請公司設立登記的人。根據《公司法》第27條、第94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申請設立登記,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會申請設立登記。“虛報注冊資本罪”的主體中雖有非出資者、董事等,但他們都是作為出資者的代理人出現的。因此可以認為,其他人員也可以成為虛報注冊資本罪的主體。在犯罪的客觀方面,“虛報注冊資本罪”是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其他虛報注冊資本的手段,騙取設立登記的行為。“虛報注冊資本罪”的犯罪行為是不真實出資,以虛假的驗資證明等謊報注冊資本騙取設立登記。
《刑法》第229條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前款規定的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前款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1款規定的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管理活動,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證明文件,直接關系到一個公司或者企業的設立、生產經營業務、證券發行以及破產、解散等重大問題的確定,中介組織人員故意提供虛假的上述證明文件,就會導致不符合市場經濟主體資格條件的公司、企業進入市場或進行非法經營活動,其結果是造成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嚴重損害國家或其他投資者的利益;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行為。所謂“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是指出具部分內容或全部內容不真實的資產評估報告、驗資證明、驗證證明、審計報告等證明文件。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和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非過失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且情節嚴重的行為。
從以上分析來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與虛報注冊資本罪在犯罪的構成要件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是虛報注冊資本的一個前置條件,如果中介組織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行為構成犯罪,那么,其行為不僅僅是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而且很可能還構成了虛報注冊資本罪。那么,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行為究竟應如何認定呢?
從整個涉案事實來看,犯罪嫌疑人楊某某作為承擔驗資職責人員,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在明知張某某公司無力增資情況下,明知自己所提供的驗資證明文件缺乏事實依據,故意向張某某公司提供虛假的驗資證明,致使該公司不具備增資條件情況下,欺騙了公司登記主管部門,騙取到注冊資本達500萬的公司登記,符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構成要件,應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但能否直接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追究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刑事責任呢?筆者認為,不能單純直接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追究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刑事責任,事實上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行為同時還構成了虛報注冊資本罪。這是因為,在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中,如果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的行為同時為他人的犯罪行為提供了幫助,這時對這種提供虛假文件的行為還應仔細進行甄別,以確定究竟如何處理。如果這些提供虛假文件的行為尚未達到構成共同犯罪的條件的話,那么按照提供虛假文件罪定罪處罰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但是如果其已經達到了幫助犯的構成要件,那么則應以共同犯罪來認定處理。對于幫助他人犯罪的行為的定性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被幫助者對幫助者的行為有認識,則幫助者和被幫助者構成共同犯罪。第二,若幫助者的行為除了構成共同犯罪以外還觸犯了其他罪名,即一行為觸犯了數罪名則應以想象競合犯處理,擇一重處罰。第三,雖然幫助者對被幫助的行為是有認識的,但如果刑法分則中對被幫助者的行為的定性有特別規定,則應按照刑法分則的特別規定處理,不再認定為共同犯罪。第四,若被幫助者對幫助者的行為沒有認識,則幫助者的行為只構成片面共犯,對幫助者以共同犯罪處罰,對被幫助者以單獨犯罪處罰。最后,事后的幫助行為若事前沒有通謀,嚴格來講不能理解為對他人犯罪行為的幫助,而只是對犯罪分子本身的幫助,不構成共同犯罪。
從本案事實來看,犯罪嫌疑人楊某某與張某某互相串通,應屬虛報注冊資本的共犯,犯罪嫌疑人楊某某雖然不是虛報注冊資本罪的特殊主體,不具有虛報注冊資本犯罪的身份,但其是通過張某某這個特殊身份來實施和完成的共同犯罪。我國刑法理論的通說對身份所下的定義是,“法律明文規定的對定罪量刑具有影響的一定的個人要素。”同時認為,“共同犯罪與身份中所講的身份,是就影響定罪的身份而言的。”[1]“我國《刑法》總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共同犯罪與身份問題,但是,共同犯罪與身份在共同犯罪理論與實踐中均是十分重要的問題。”[2]有觀點認為,非身份犯要與身份犯一起構成刑法分則規定的身份犯才能構成的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或相應的司法解釋作出特別規定,如貪污、挪用等都有相應的規定。[3]對虛報注冊資本罪的處罰雖然沒有相應的特別規定,從法理上看,不具有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身份的非身份者楊某某單獨不能成立虛報注冊資本罪的正犯,但事實上能與具有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身份的張某某共同構成共謀正犯。我國理論通說認為,我國在共犯分類上采用的是以作用分類為主、分工分類為輔的主從犯分類模式。筆者認為,根據我國《刑法》第25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規定,只要客觀上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根據實際所起作用大小區分主從犯,直接定罪量刑就可以了。只有在涉及確定共犯罪名的問題時才要認真考慮誰是實行犯誰是非實行犯的問題。實際上,共同犯罪是刑法總則規定的特殊犯罪形態,其指導并適用于刑法分則規定的每一種故意犯罪。當非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與公司企業工作人員相互勾結進行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犯罪時,應根據刑法總則關于共同犯罪的規定作出認定和處理,刑法分則對貪污、挪用作出的相應規定是一種注意性規定,而非特別性規定。本案中,張某某的行為構成了虛報注冊資本罪。犯罪嫌疑人楊某某雖然不具有公司企業工作人員的身份,但事實上部分公司企業犯罪屬于復行為犯,實行行為可以拆分為多個環節,雖然非身份犯不能直接實施與公司企業犯罪的核心行為,但仍可實施部分實行行為;[4]根據特殊主體優于普通主體的原則,應以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犯罪論處。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由于虛報注冊資本罪的主體限于發起人、董事、股東等,故屬于身份犯;其他人參與虛報注冊資本的,系非身份者參與身份者的犯罪。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在明知情況下故意為他人實施虛報注冊資本行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在客觀上也構成了虛報注冊資本罪。但考慮到其行為構成提供虛報證明文件罪和虛報注冊資本罪,由此而在法條上產生競合,仍屬于實質上的一罪,應當根據法條競合原則擇一重罪論處。
綜上,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行為符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虛報注冊資本罪的構成要件,按照擇一重罪處罰原則,應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注釋:
[1]高銘暄主編:《刑法專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1頁。
[2]同[1]。
[3]參見熊選國主編:《公檢法刑事辦案重點難點問題解釋》(第一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頁。
[4]肖中華:《真正身份犯之共犯問題探討》,載《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3年第1期。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檢察院[610041]
**四川省雙流縣人民檢察院[6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