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昌鐘
如何認定互毆停止后的傷害行為
文◎郭昌鐘
[案情]2008年8月的一天下午,被告人劉某在一酒樓與王某、陳某一起飲酒。當晚20時許,劉某與王某在該酒樓衛生間內與同在酒樓飲酒的徐某(曾是劉某的鄰居)相遇。劉某遂同徐某戲言:“待會兒你把我們那桌的賬也結了”。欲出衛生間的徐某聞聽此言質問劉某有什么權利叫其付帳,并撲向劉某還掐住劉某的脖子,劉某即推擋徐某,雙方發生扭打,被在場的王某勸開。徐某返回包廂,抄起兩個空啤酒瓶,將酒瓶磕碎后即尋找劉某。當劉某從酒樓走出時,徐某嘴里說“扎死你”,即手持碎酒瓶向劉某面部扎去。劉某躲閃不及,被扎傷左頸、面部。后劉某雙手抱住徐某的腰部將徐摔倒在地,致使徐某被自持的碎酒瓶刺傷左下肢動、靜脈,造成失血性休克,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本案中,劉某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嗎?
[速解]劉某的行為系正當防衛。
在司法實踐中,互毆與正當防衛的界限有時難以區分。所謂互毆,是指雙方均具有侵害故意時實施的相互侵害行為。在主觀上,互毆雙方均具有侵害他人的故意;在客觀上,互毆雙方均實施了加害行為。所以,互毆雙方的行為均屬于不法侵害,而非正當防衛。但是,互毆停止后又加害對方的,性質就可能發生變化。被毆打方已從互毆時的侵害者轉變為被侵害者。我國刑法規定,被侵害人為維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實施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據此,互毆停止后,一方突然襲擊或繼續實施侵害行為,另一方依法享有正當防衛的權利。被侵害人出于防衛目的而依法實施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依法具有正當防衛的性質。需要指出的是,由雙方互毆轉變為一方自動放棄斗毆或主動退出斗毆現場,應該具有徹底性,并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而不包括互毆雙方打斗中的此消彼長、強弱轉換等情形變化。
本案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爭執階段。徐某酒后因對被告人劉某的一句戲言不滿,與劉發生爭執打斗。此時,雙方相互爭執,行為性質屬于互毆。第二階段即爭執結束后的階段。互毆結束后,徐某并不善罷甘休,而是持碎酒瓶尋釁滋事。這屬于互毆停止后,一方又進行突然襲擊的情形。此時,因互毆已經停止,劉某被迫進行防衛,而徐某則屬于不法侵害人。面對不法侵害,劉某當然有正當防衛的權利。從實際情況來看,劉某在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發生后,采取抱住徐某后腰將徐摔倒的防衛方法制止不法侵害,具備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的條件,且防衛手段、強度亦未超過必要的限度。徐某被自己手持的碎酒瓶扎傷致死則是屬于預料之外的結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人民檢察院[3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