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冬 趙朝成 趙東風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專業實驗室管理體系建立初探
◆張慶冬 趙朝成 趙東風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實驗室承擔著環境專業教學和科研任務,針對環境實驗室目前管理體系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現狀,開展了建立環境實驗室管理體系的探索性研究。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國外一些的實驗室管理情況和國內高校環境實驗室的建設情況,對環境實驗室管理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探索。初步確定應從人員管理、藥品及試劑管理、儀器管理、安全環保管理等來建立實驗室管理體系,以保證實驗室高效運作。
環境工程 實驗室建設 管理體系
實驗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實驗室水平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重要標志;另一方面,實驗室管理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影響高校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因此,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管理體系,既是高校自身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現代社會對高校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觀要求。
環境工程專業集理論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身,環境實驗室是綜合性很高的實驗室,除了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外,還要承擔大量的環境監測實驗,對其管理體系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根據國內外環境實驗室建設現狀,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實驗室管理體系,保障實驗室高效有序的運行。
對國內外環境實驗室的了解,其管理體系主要從管理機制、貴重儀器使用、實驗室開放情況和使用制度、安全要求等方面進行。
各國實驗室隊伍的構成有所不同,但國外實驗室一般專職的實驗管理人員較少,管理效率較高。如德國,一般實驗室只有 1~2個專職人員。實驗室管理路徑短、目標明確,管理效率高。而日本高校實驗室只聘任少數專職技術人員負責實驗準備和收尾工作,充分利用研究生進行實驗室管理工作。
各個國家對大型貴重儀器的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重視大型儀器的規范使用,確保儀器的安全和使用效果。有些國家的高校 (如美國)采取“持證上崗”的辦法,但在德國,只有少數優秀大學生有機會使用貴重科研儀器,相關實驗室也不完全向學生開放。
國外注重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室開放程度普遍較高。如在韓國,除了公共的實驗題目做統一的安排,其余時間都是采取開放式管理。既提高了學生創造性能力,又避免了資源的閑置,使實驗室的功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國外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措施通常都很到位,總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例如,日本實驗室對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和學生,首先,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實驗室規定很多,包括有機溶劑回收;危險性操作貼警示牌。英、法、美等國實驗室配備有先進的防火裝置、火警報警器和紅十字急救箱等,實驗室還有良好的通風設備、個人防護設備等。
目前,關于環境實驗室建設主要集中于環境實驗室設備管理和環境實驗課程的設置等方面。環境學科教學實驗的設置還在不斷完善中。
各高校的環境實驗室有相似特點。以中國石油大學為研究對象,經總結發現,在實驗室整體建設和調整過程中,環境實驗室具有以下特點。
環境教學實驗室包括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監測、微生物固體廢物治理實驗等各種專用教學實驗室,另外還有配套的實驗準備室、儀器分析室等,布局分散,給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環境專業目前科研方向多,科研涉及大氣污染控制、水處理、固廢處理、微生物實驗研究等多方向研究,同時,又承擔環境監測、環境評估等項目,而目前的實驗室配備相對不足,對科研項目的開展造成一定難度。
以環境監測實驗室為例,一學年的使用率為 20.58%,加上本科畢業設計和專業綜合實驗,年使用率不足 60%。而實驗室利用率最高時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學年,除了常規的教學科研試驗外,還要承擔本科生畢業設計試驗,實驗室使用明顯緊張。
常用儀器設備,如天平,紅外 (紫外)分光光度計、pH計等,使用頻繁,數量少,使用率高;有些大型精密分析儀器 (如氣相色譜等)用于多數環境研究實驗,有時造成了實驗室之間“搶儀器”的狀態,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實驗進程,也不利于儀器的管理和維護。
環境實驗綜合性強,涉及專業廣,實驗中使用的儀器設備與藥劑很多。除了常規的化學實驗、分析實驗、生物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劑以外,還有很多專用設備及藥劑。藥劑種類復雜,其中絕大多數屬于危險化學品,還有少量劇毒品等高危害的物質。日常管理工作量大,責任重。
針對環境實驗室的特點與不足,從學科發展大局出發,初步進行了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及探索。
針對現在實驗室專職管理人員較少的情況,采取主任負責制,全員參與管理的模式。實驗室主任全面主管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工作;設專職管理員和實驗室技術員(專職實驗師擔任),負責日常管理,聘用部分研究生協助管理以緩解工作壓力。建立教師全員參與實驗室管理多層管理機制。避免由于管理人員外出,實驗室管理缺失狀態,提高實驗室運作和管理效率。
實驗室的儀器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對于不同的儀器設備分別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1)對玻璃儀器等易耗品,幾乎在所有的實驗室都要用到,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量,配備最常見的玻璃儀器,如燒杯等。儀器分類擺放,方便查找,避免浪費。易損耗的儀器及配件,定期檢查和補充。
(2)中小型儀器集中管理,專人負責,各實驗室按規定借用,用后及時歸還,并保證使用過程的維護,實現資源共享,避免儀器的閑置和浪費。
(3)大型精密儀器,專人負責操作和日常維護,項目較多時,須提前報計劃集中使用。
對科研實驗室而言,由課題負責人統計本課題使用的試劑及可能用量,統一領取。針對藥劑復雜,危險大的問題,對于危險藥劑的使用采取全過程控制,做好記錄和標識,力爭管理規范化。
環境實驗室儀器設備、藥劑種類繁多,為了方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將信息輸入計算機,建立檔案,設置資源共享平臺。按不同的類別、用途、屬性、編號、登記和輸入計算機,建立總賬。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從投入運行到借用、調撥、報損、報失、報廢等整個過程中所做的分類、登記等工作,制定規范化的操作步驟和計算機網絡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
利用網絡,實驗人員可以獲取各儀器和藥劑信息,不僅可以隨時跟蹤設備的動態狀況,還可以準確地得到設備詳細的資料,通過網絡管理平臺登陸管理員界面對權限內的儀器設備進行全面的信息查詢,實行動態管理。
針對科研實驗室相對不足的矛盾,在保證教學實驗的基礎上,實現實驗室資源共享。統籌安排,利用教學實驗室空閑時間開展科研實驗,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
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是實驗室高效運作的保障,也是實驗室管理水平的體現。參照 1992年原國家教委發布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的要求,在學校原有相關各項實驗室管理制度基礎上,細化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如《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驗室人員培訓制度》等,兼顧實驗室安全等方面編制《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實驗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等;同時,在實驗室計量認證的基礎上,擴展質量管理體系,引入ISO9000標準,將使實驗室的教學和科研文件化,進一步提高教學和科研的質量。
建立、健全實驗室管理體系,是實驗室高效運行的關鍵,對實驗室發展也至關重要。在建立環境實驗室管理體系探索中,我們認識到管理還有許多方面有待于不斷完善,在未來的發展中,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實驗室管理體系的建立只是第一步,體系的完善還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同時需要共同努力來支持體系的順利運行,以實現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系統化,使環境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1]王仕杰,陳年友.實驗室管理工作必須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9,(1):104-106.
[2]劉杰,付永勝,龔正君.西南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實驗室建設構想[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3,24(2):89-91.
[3]高明松.借鑒日本高校實驗室管理經驗,加強我國高校開放實驗室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1):138-139.
[4]Fetting J.Four-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Ger many[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41(2):55-59.
[5]潘景昌,王小利.借鑒韓國高校經驗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0):1296-1299.
[6]Mino T.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Japan[J].Water Science and Tech,2000,41(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