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德
詩是抒情的藝術,任何一首優秀的感人的詩,總是詩人內心深處涌出的歌唱。巧于詩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難分彼此;神于詩者,則情不虛情,景非致景,妙合無限。然而,不少學生在詩歌抒情的情景關系這一問題上概念模糊,知識含混,對詩歌的思想內容也常常把握不準。筆者僅從詩歌抒情的方式和詩歌思想內容的類型作一些探索,以期有效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直接抒情亦即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李賀的《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直發感慨:書生從來無用,應該拿起武器去收取關山。此詩就是直抒胸臆,表達作者投筆從戎的愿望和建功衛國的理想。
1.借景或借物抒情。借景(借物)抒情指的是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的一種抒情方式。這種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深切動人。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借頑強抗爭的“原上草”盡情抒發了抗爭命運的強音。
2.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物)是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此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的一種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飽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借景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1.送別抒懷詩。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長至再會無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因此,贈別類的詩詞在唐宋詩詞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如危稹的《送劉帥歸蜀》:“萬水朝東弱水西,先生歸去老峨眉。人間那得樓千尺,望得峨眉山見時。”這首詩就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依依難舍之情,別后相思之苦。
2.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通常表現行役的艱難,漂泊的辛苦,對家鄉親人、國都皇帝的思念,以及對安全幸福生活的向往。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抑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詩歌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3.思婦閨情詩。所謂思婦閨情詩,指的是以閨中思婦的情懷或愁緒為主要寫作內容的詩歌。有的是對出門在外為商為官的丈夫的思念,關切丈夫的生活和事業狀況,感嘆自己虛擲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對戍邊和征戰丈夫的思念,關心對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戰爭的殘酷。宮怨詩是閨怨詩中極為特殊的一類,是專寫古代宮女以及宮女失寵后所起怨情的詩歌。在宮怨詩中,抒寫盼幸承歡、失寵被棄、孤寂善感、渴望愛情與自由是最常見的內容。如李白的《烏夜啼》:“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詩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顆心就牢牢地系在了遠方的丈夫身上,追憶惜日的恩愛,感念此時的孤獨。
4.山水田園詩。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的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淵明的《移居》就表現出人與人之間充滿的純真而質樸的友情。
5.懷古詠史詩。懷古詠史詩多敘述登臨憑吊之事,描寫所見所聞所想,常常運用今昔對比手法,表達出物是人非的惆悵,滄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賢建功立業的雄心,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愴等等感情。還有的借古諷今,勸諫批評當今統治者。如羅隱的《西施》和崔道融的《西施灘》。
6.詠物言志詩。描寫某種客觀事物,表現其特征,借以抒發思想感情。有的是表現出喜愛之情,例如南朝(梁)蕭繹的《綠柳》:“長條垂拂地,輕花上逐風。露沾疑染綠,葉小未障空。”有的運用象征,托物言志,表達出詩人或喜或悲或褒揚或貶斥等各種思想感情,例如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
7.邊塞征戰詩。邊塞詩詞是邊塞生活的藝術反映,這類詩詞大多和民族戰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邊塞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邊塞詩詞題材十分廣泛,內容異常豐富:反映邊塞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表現從軍邊塞、殺敵報國的意志,謳歌邊塞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抒發御敵建功的愿望和希望安邊定遠的思想,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
8.抑郁失意詩。多表現才華不能施展,抱負不能實現,或有愛國情懷卻得不到重用。如陸游的《書憤》。
9.民生疾苦詩。主要表現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如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賣炭翁》等。
總之,詩歌鑒賞是高考的重要考點。“詩言志”,詩詞又是詩人心志的表達,我們只有抓住詩中景(物)情的關系,把握詩中常見情感,認真品讀,才能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有效應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