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語言,猶如炎夏的一杯香茗,沁人心脾;又如寒冬的一朵紅梅,令人驚喜。優美的語言,應該是精選生動詞語、善用句式、巧用修辭、蘊含哲理、典雅蘊藉、詼諧幽默的語言,這樣的語言“言已盡而意無窮”,是作者思想的精華、情感的結晶,往往能打開讀者的心扉,引發讀者的思考。那么,怎樣才能讓考場作文飛揚著絢麗的文采呢?
同樣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去表達,并且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這是漢語的優勢之一。寫作中,如能注意從詞義、聲音、色彩上去仔細錘煉動詞、形容詞等,往往能夠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如,動詞富有靈氣,能增添動態美;表顏色的形容詞,能通過顏色的明亮與暗淡來映襯出人物特殊的心理感受;而疊音詞,能加強詞語的形象性,體現出語言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精彩片段:
西方人喜歡咖啡,濃烈而沉重。那種如鐵一般的黑,泛著機械和金屬的光澤。細泯一口,是滿口的苦澀。強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間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經。像一個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據了所有的空間。所以西方人喜歡冒險,喜歡開拓和占有。(福建考生《空白中的獨舞》)
這段文字,善用動詞,“攫住”、“裹住”、“占據”等動詞,具體生動地表現了咖啡獨特的“提神效果”,極富表現力。
生動的語言大都講究句式的靈活多變,也就是說,能夠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句式,因為不同的句式,其表達作用不同。如,短句結構簡明,表意簡潔明快;長句節奏舒緩,表意嚴密精確;整句形式對稱,可彰顯文章氣勢;散句靈活自然,能添親切意味。此外,不同句式的語氣不同,其表達效果也不同。如,反問句的語氣更肯定、有力,感嘆句的語氣更強烈、飽滿,祈使句的語氣更委婉、客氣。如果能夠長短交錯運用,整散靈活配合,語氣恰當變換,更是精彩無比。
●精彩片段:
李白終生仕途不順,屢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后人眼中的他,沒有被官場失利的陰影所遮蔽,而是一個“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情萬丈的詩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流傳百年,世人稱贊,又勝過了多少苦苦追求一官半職,終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釋然、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嗎?不被名利所束縛,這份安逸,就是當時的皇帝也難以享有。沒有這樣的安逸、灑脫,李太白怎能留給后人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名句呢?(北京考生《說“安”》)
在同一個語段中,用不同語氣的句子來對話題主旨進行富有詩情的闡述,也是變換句式的一種巧妙的方法。這里先用兩個感嘆句,然后又用兩個反問句,較好地達到了這種表達效果。
有人說:“修辭是作文的魔水”,這是因為修辭是最能增強文章表達效果的語言表達形式之一。其中比喻能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排比能使敘事詳盡完備條分縷析,言理深刻透徹說服力強,抒情淋漓盡致氣勢磅礴。
●精彩片段1:
百花園中,牡丹鮮艷,彩蝶亂舞,輕搖羅扇,慢步徐行。午后的陽光照射著你慵懶的面容,濃妝艷抹,遮不住眼底的落寞。你是玄宗手中的玩物,就如同一枝牡丹,盛開時在他人手里把玩,玩得耽擱了正事,卻拿它出氣。于是,你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玄宗驕奢淫逸的替罪羔羊。最終,馬嵬坡前,三尺白綾,香銷玉殞。你的纖纖玉手失去了拈起荔枝時的嬌美,失去了起舞霓裳時的輕盈,宛如那一襲白裙,無力地委落坡前。
我想駕一輛馬車,趕到你身邊,握住你的手,用我的手心的溫柔告訴你,有人了解你的苦楚。(上海考生《我想握住你的手》)
這個句段運用了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再現了楊玉環的多舛命運,作者的文思,如行云流水般清暢。
●精彩片段2:
詩意地生活,就是在雨綿綿的春日,雙手托腮,倚在窗邊,望穿窗外的迷蒙景色,去聆聽雨滴輕敲在玻璃上的悅耳樂聲;詩意地生活,就是在炎熱的夏季,坐在茂盛的大樹下,低頭冥想,去感受因快樂而激蕩起來的輕風;詩意地生活,就是在寒冷的冬天,走在熱鬧的大街上,看著一張張笑臉,去體會太陽的溫暖。(湖南考生《詩意地生活》)
這里,按照時間順序,列舉了“春日”、“夏季”、“冬天”中的三個典型鏡頭,以排比的句式,形象具體地詮釋了“詩意地生活”,意象鮮明,句式整齊,氣勢非凡。
蘊含哲理的語言,是作者思想的精華,這樣的語言“言已盡而意無窮”,這樣的語言雖“片言只語”卻能“警策全篇”,這樣的語言往往能引發讀者的感悟與思考,同時也能彰顯出作者深厚的思維層次和語言修養水平。
●精彩片段:
扛著鋤頭,我跟著父親來到了莊稼地。父親沒有下田,而是坐在了田埂上,他指著田里的雜草對我說:“阿仔,你說這田里的雜草要不要除去?”我點點頭,他又問:“那些禾苗呢?”我猛地搖了搖頭,父親走過來拍著我的肩說:“這就對了。孩子,其實你也一樣,‘不想學習’是你心中的雜草,現在它長得很茂盛了,你就得拔掉它,讓禾苗生長。孩子,回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望著父親瘦弱的身體,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還能說什么呢?我默默地點了點頭,那天,我和父親鋤完了所有的雜草。我發誓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親。(湖南考生《父親的愛》)
“實踐出真知”,同樣的道理,哲理性的語言,也往往是來自于對生活真切的感悟。也就是說,只要對生活有了真切的體驗,就容易產生富有哲理性的感悟,有了哲理性的感悟,即使用樸實的語言把它記錄下來,也會顯露出語言的哲理性。上述文字,父親關于除雜草的場景和那一番樸實的話語,具體形象,情真意切,意味深長,讓人感動,不僅有力地表現了父親“藏在深處的愛”,而且蘊含哲理。
作文中不少同學的語言缺乏一種含蓄、蘊藉的韻味,因而讓人感覺平淡乏味。典雅,就是讓作文的語言富有古典語言的韻味與雅致,“優美而不粗俗”。語言典雅,才能讓讀者感受到字里行間散發出的傳統文化氣息,才能彰顯出作者語言礦藏中豐厚的文化積累。
●精彩片段1:
出塞路上,黃沙漫道,駝鈴叮當,胡楊肅立,淚眼婆娑,家鄉漸行漸遠,邊塞孤城將是你后半生的家。沒有花香鳥語,鶯歌燕舞,只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你撥動琴瑟的雙手將搖起手鼓,華美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細嫩肌膚將承受風沙侵襲。生活的苦難已使你痛苦不堪,心中的孤苦更如無邊的戈壁,望不到盡頭。聽著歸雁的陣陣哀鳴,你的如花容顏在春夏秋冬的輪回中凋零。
我想騎一匹快馬,追到你身邊,握住你的手,聆聽你手心細密掌紋的傾訴,陪你站在高高的城墻,望著家鄉的方向。(上海考生《我想握住你的手》)
四字短語帶有很強烈的音韻色彩,漢語的抑揚頓挫在四字短語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運用得恰當,語言更顯生動活潑、典雅優美。當然四字短語,可以是成語、俗語,也可以是古語或臨時組合起來的短語。具體運用時既可以單用,也可以連用,更可以成對使用。如果成對使用,兩兩相對,結構勻稱,音韻和諧,節奏整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上述語段多用四字短語,有的連用,有的成對使用,并與排比、對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融合,節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盡顯語言的勻稱和諧、典雅雋永之美。
●精彩片段2:
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與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為的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
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放蕩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怎樣的一種斷腸?……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品讀林妹妹,讀到的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的羞澀,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絕望,悟到的是“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愁恨。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品讀三毛,讀到的是身處大漠卻熱愛生活的樂觀爽朗,讀到的是懷抱天堂鳥笑意盈盈的臉龐,悟到的卻是快樂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憂傷,悟到的卻是痛失愛人后彌漫在生命中的絕望。(安徽考生《讀·感悟》)
古典詩詞文化底蘊豐厚,形象鮮明,語言凝練,最富情采與文采。在作文中如能恰到好處地引用或化用詩詞名句,既能顯示作者的儒雅才氣,又能使文章充滿著詩情畫意。上述文字,最突出的特色是“妙用名句”,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暗結合。文章中對古代詩詞名句的引用,有明引,有暗用,有化用,有移用。所引雖多,但自然流暢,毫無雕琢之感,使文章包孕豐富,意味深長,彰顯了作者豐厚的文學積累。二是古今結合。文中的引用很注意與其他詞句在功能上、意義上的搭配關系,特別是注意到與古今不同語體色彩的配合。同是引用,“曳尾于涂中”為古代散文語體,“花自飄零水自流”為詩詞語體,“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則又是地道的現代口語語體。正是這些恰切的引用,使文章典雅厚重,意蘊豐富。
如果你的作文語言能讓閱卷老師感覺既輕松有趣又意味深長,那么定會贏得高分。要達到這種語言表達效果,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自己的語言幽默詼諧。其實,幽默詼諧,是語言的一種高境界,它或詼諧調侃,或辛辣嘲諷,能把平常的觀點闡述得妙趣橫生,使抽象的道理表述得具體形象,甚至能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和智慧的啟迪。如,在語言表達中,為了達到生動幽默詼諧的效果,有時運用夸張手法人為拔高事物特點或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處說,有時故意巧妙地對有關詞語進行曲解或借題發揮,有時借用某一行業用語來描述另一行業的行為,等等。
●精彩片段:
中文系:鄙人遺失價值觀,它是我雨夜歸家路上的一盞明燈,它是我冬天里擁抱的火盆,它是我夏日里需要的一片濃陰,它是我航船上的羅盤,它是我人生路上的啟蒙老師,它是……綜上所述,你應該知道價值觀對我的重要性,請拾到者速與0250班A同學聯系,必寫10000字的感謝信。
數學系:本人丟失價值觀,它長——一生的時間那么長;寬——無法計量;體積——宇宙無窮大;重量——時輕時重;形狀——任意。以上是本人價值觀基本特征,知道下落者請速與2587班B同學聯系。
外語系:本人于過去時丟失價值觀,過去完成時傷心,現在時焦急尋找,將來時請拾到后速與5678班C同學聯系。
經濟系:我在2008年6月7日早10點47分50秒丟失價值觀,此乃本人18年積蓄所買,價值連城,丟后萬分心痛,望知情者速與3838班D同學聯系,必有重謝!
歷史系:價值觀發源于人類誕生之時,人人都具有,至今仍淵遠流傳,它的發生與發展使人類社會有了重大的轉變,同時,對我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它是我成長里程的重要助手,所以本人丟失它十二分著急,它關系到人類今后的發展,事關重大,拾到者請速與5425班E同學聯系。(遼寧考生《尋物啟事》)
在語言運用中借用某一行業用語來描述另一行業的行為,常常能收到妙趣橫生之效。上述文段,作者借用“尋物啟事”的行文方式,巧妙地將大學各系丟失價值觀后寫的尋物啟事連綴成文,充分發揮大學各學科用語優勢,語言表達凸顯學科用語特征,如中文系善用比喻排比修辭、數學系善用數學概念、外語系常用時態等,這樣,雖然所談的“對價值觀的看法”這一主題是個嚴肅的話題,卻被各系闡述得詼諧有趣,真正體現了寓莊于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