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寧
(江蘇省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旅游學院)
推進“二元培訓”模式,走進職業教育春天
◆陳 寧
(江蘇省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旅游學院)
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是培養既懂理論又有技能、既懂專業又有見識、既會管理又善協調的新型復合人才。就酒店管理專業而言,是培養擁有良好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 二元培訓 酒店管理專業
職業教育,就酒店管理專業而言,其培養目標是具備酒店管理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酒店、餐飲企業管理方法、通曉其運作方式并具有較高服務技能與管理水平,擁有良好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但這種培養目標還遠未實現。現階段,職業教育面臨以下兩大問題:
1.教師閉門造車,社會實踐不足
筆者認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教師是關鍵。作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應該是集理論、技能、師范于一體的綜合人才,其理論體系應與時代同步,其視野應時刻關注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和最新成果。然而,在我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部分專業教師的知識體系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要求。更有甚者,部分學校受各種條件制約,有些教師甚至是非專業教師,這就更讓人擔憂教育質量了。比如:我國酒店客房,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全是中式鋪床了,但由于學校早期購置的客房實訓設備是西式鋪床的毛毯和床罩,再加上專業老師已學會了西式鋪床而不懂中式鋪床,所以,現在還有很大一部分學校給學生學的是西式鋪床。這種嚴重滯后的教育形式,一旦學生進入酒店實習,就會發現他們學習的客房技能在酒店根本用不上,學生所學與市場需求嚴重脫軌,導致學生對專業教育失去信心和酒店對實習生能力失去信任的后果。由于學生沒機會到酒店實踐,對酒店服務、酒店運作程序不了解,所以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也不夠深入,體驗不夠真切,大部分學生都處在似懂非懂狀態,使職業教育倡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一句空話。
2.學生基礎薄弱,綜合素養堪憂
中國大學的招錄批次決定了職業教育培養對象的起點,他們也許很聰明,但他們的高中基礎無疑是相對薄弱的。進入大學后,相對寬松的管理和幾乎消失的課業競爭,使很多同學不思進取。學生在校學習的是純理論性的知識,因為沒有實踐作為支撐,學生對理論教學根本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的欲望,更談不上對專業的熱愛了。雖說酒店專業學生,在畢業前學校也為其安排了將近九個月的實習時間,但很多學校學生實習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面臨就業,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對于實習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學生不愿服從學校的分配,想自己直接找就業單位;有些學生在家等待家長幫著找工作;有些學生雖然去酒店實習了,但看到其他同學在家比較自由,而自己在酒店辛苦工作,心理失衡,于是中途當了逃兵。即使有部分學生迫于學校壓力留在酒店,也不能安心工作。如此一來,學生的專業素養根本無法真正提升,同時還給酒店層面形成一種錯覺——素質不硬還眼高手低。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兒呢?
筆者以為,我們不妨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管理模式。比如說在職業教育非常成功的德國,他們長期推行的“二元制培訓模式”,如果能結合中國國情,應是一劑不錯的良方。所謂“二元制教育”,是一種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教思想相結合的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的職教模式,企業為“一元”,學校為另“一元”。受教育者以“學徒”身份在企業實際的生產崗位和培訓中心接受職業技能及相關工藝知識的培訓,又以“學生”身份在學校接受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教育。最后參加實踐技能考試與專業知識考試兩種考核,考核合格之后獲得相應證書。
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實踐,結合中國國情,認為解決目前職業教育所面臨困境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走校企聯合之路。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1.讓教師走出去
教師的學習不應只局限于書本,而應進入企業。作為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除了應具備酒店管理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之外,更應該具備至少一年以上高星級酒店工作經歷,熟悉酒店管理、經營運作方式,掌握酒店較高服務技能。應與本行業保持密切聯系,關注行業發展,并創造條件進企業接受繼續教育,以保證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始終在本行業最前沿,保證自己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符合市場需求。作為專業教師,應時刻關注行業發展,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在本行業領域內有所作為。作為學校,應出臺相應政策,支持老師進企業進修,為他們進入企業創造有利條件。
2.將課堂前移
專業知識的傳授不應只限于教室,很多時候可以前移至酒店。作為專業教師,應該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多與企業接觸,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很多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老師完全可以把學生帶到酒店,直接在工作崗位上講解、示范。比如說,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這兩門課程理論課與實踐課完全可以在酒店進行,使實踐中碰到的問題,能及時從理論上進行探討,理論問題又通過實踐操作來加深理解,這樣不僅能讓理論與實踐達到完美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充滿信心。
3.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校企聯合,互補雙贏
為了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學校應與幾個高星級酒店聯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平臺。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應安排至少一門實訓課程,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到酒店的前廳、客房、餐飲等部門實踐規定的學時,實習時間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開學之初,學生與企業聯系,制定出一個本學期實習計劃表。學時達到之后由學校和酒店對學生進行考核,考試合格,學生可以取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考核證書。畢業之后,學生即可成為合格的服務人員,能勝任酒店各部門的工作。
對企業而言,參與對學生的職業教育從短期內雖然增加了企業成本,但它所帶來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同樣使得企業“有利可圖”。
從直接效益看,大量學生加盟酒店,在一定時期能緩解酒店用人緊張的危機。學生來酒店實踐大部分都是選擇在周末、重要節日和寒暑假,而這個時間恰好是酒店用人高峰期,學生的加盟不僅能緩解用人危機,同時從長遠來看,由于學校的學生能源源不斷的補充,酒店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正式員工的人數,達到節約人工成本的目的。
而從間接效益看,企業通過職業教育可以獲得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它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節省人員招聘費用,縮短工作適應時間,減少高薪人員數量,降低人員使用風險,保持從業人員穩定,提高企業社會聲譽。酒店成為高校的實習實訓基地,既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才,又為員工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易于在培訓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上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企業會因其聲望而獲得高額的市場回報。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能將“二元培訓”機制推行到底,必將給職業教育帶來全新的局面。以上經驗遠不止局限于酒店管理專業,所有職業教育開設的專業課程應該都能走上這樣一種發展模式,因為培養對象終歸得有接收單位。只要有接收單位,就意味著我們擁有可能的合作伙伴。校企互補,合作雙贏,這才是職業教育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