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慧 /文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文化旅游因其獨具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文化氛圍受到了廣大游客的青睞。本溪不僅自然資源奇特多樣、風光宜人,人文資源也是內容豐富、積淀厚重。近年來,本溪旅游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可喜的發展,到本溪觀光的游客也日漸增多,但隨著旅游產品的進一步開發,要做大、做強本溪旅游產業,對現有的旅游產品進行提質增效,不僅要通過注入新的資金,完善設施,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支撐,即通過對資源內涵和文化的挖掘,將潛在的文化價值轉化為旅游產品現實價值。
本溪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許多旅游城市都有所謂的“十景”“八景”,比如著名的“西湖十景”。中國傳統景點特別講究“點題”。一經“點題”,立刻會顯得寓意深長,能產生無限的遐想空間。
本溪能否在這上面也做一些挖掘,形成本溪的八景、十景。游客到景點后,既能產生詩意聯想,增加觀賞價值,又能勾起尋訪其它幾景的欲望。另外通過這種“點題”方式,也可以使本溪人了解自己的城市,熱愛自己的城市。
本溪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東西:如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東北亞最古老的人類遺址廟后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乞粒舞”和“本溪社火”;境內最早的古戰場“富爾江口”;明朝古城遺址“孤山堡”等,這些都是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遺跡和本溪的歷史。
對于這些資源的開發可以通過挖掘歷史資料,通過一定的科技,使得當時情景再現或豎一塊銘牌敘述其當時的歷史情境、文化價值等等,能夠使原本枯燥的殘墻斷壁煥發出新的活力,增加資源的吸引力。
宗教活動場所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有特色、內涵豐富、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觀,極具旅游價值。它綜合性地展現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和地方風情,易于開發利用、易于見效。本溪宗教旅游資源種類多樣,歷史悠久,文化內涵獨特,且人文山水融合,如東北道教勝地“鐵剎山”等。
對于本溪宗教旅游文化的挖掘,首先要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包裝,科學規劃。通過大力挖掘名寺、名人、名事,整合宗教文化資源,形成整體優勢,開辟“本溪宗教旅游景觀專線”。其次要培育亮點,做大宗教文化游的規模,精打細造東北道教名勝文化游品牌。第三,組織策劃大型宗教節慶活動游,加大對宗教文化資源的對外宣傳。在開發中要結合本溪地方歷史、民俗乃至自然氣候等特性,有一些恰當的提煉和突破。第四要開發本溪宗教旅游紀念品,設立東北道教文化一條街等,形成“文商交融、廟市合一”的特色旅游經濟。
民俗是一種文化,構成了各種旅游因子組合為旅游地整體形象的融合劑。民俗旅游是一項頗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它以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具有深入肺腑,震撼心靈的力量。本溪青山環抱、碧水環繞,民俗風情底蘊豐厚,其中尤以悠久淳樸的滿族文化而響譽東北。本溪可以立足于滿族鄉村風情進行深入開發,使本溪成為東北、乃至全國的鄉村滿族風情旅游地。
開發滿族風情旅游產品可以以主題公園、博物館、滿族風情街等形式加以展現。還可以通過策劃和組織與地域、文化、旅游相關的滿族特色民俗節日活動,如“添倉節”、“蟲王節”等,來豐富本溪旅游內容,使本溪成為滿族鄉村風情整體形象的代名詞。
在旅游文化的開發中,根據教育資源的狀況和環境條件,合理建立教育基地,也可以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本溪名人輩出,可以通過挖掘這些名人事跡,發揮名人效應,如:設立本溪旅游形象大使、邀請名人參加旅游活動、設立名人故居、名人紀念館、名人塑像等,宣傳本溪,擴大影響,同時進行愛國、愛家鄉教育。
本溪的地域文化可謂絢爛多彩,在其資源的挖掘中,還有很多文章可做:如在本溪建筑上,可以營造本溪風情色彩,使整個城市滲透一種整體楓葉之鄉的感覺;還有本溪特色飲食的開發,發展本溪飲食文化。
總之本溪旅游業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更應重視民俗旅游、文化旅游。要以自然山水景觀為依托,以人文旅游資源為支撐,充分挖掘本溪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本溪旅游資源的品質,打造本溪旅游自己的旗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