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鳳
論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的創新
□王曉鳳
提出高職院校圖書館“先天不足”困境,主動擔負起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能,發揮“三大支柱之一”作用,充當“耳目”和“參謀”,提供高質量信息服務。
高職院校圖書館;科研信息;服務創新
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擺脫“先天不足”的困境束縛,真正擔負起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能,發揮好學院“三大支柱之一”的作用,充當“耳目”和“參謀”,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急需加以解決的瓶頸問題。這樣說,對一般高校而言是小題大做,但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確實是有著現實的特殊意義。因為高職院校多數由中等職業學校轉型而來,在其功能定位發生轉換的情況下,就顯得底弱氣虛,經驗缺乏。同時由于轉型,高職院校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類,不再是單一的技能操作型職教,而要體現出一定的學術科研水平,而學術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站在文獻信息的“基石”上的,而文獻信息源就在圖書館。所以說,這個問題的解決與否,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甚至影響到生存和發展。
今天討論這個問題,核心不是泛泛而談其目的意義,而是要解決走什么路徑,即如何解決。本文試從實踐科學發展觀出發,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作點探析。
(一)引進創新人才改變圖書館人員結構
長期以來,圖書館這個教育輔助部門,被視作消化其他部門富裕人員和老弱病殘的地方,力量不足,人員結構單一,能力有限,而且實際問題與活思想多。要使圖書館這臺“機器”真正靈活轉動起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在人員的使用上一改過去傳統的做法,著眼于大局、全局,大膽吸收、引進有圖書文獻信息專業特長又年富力強的創新人才,充足圖書館力量,可以從本校科研骨干中吸收,可以引進社會上以及海外歸來的相關專業人才。對原有人員要求其有創新思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修養。我校近五年,圖書館人員都進行了計算機強化訓練,并經常聽取圖書館管理專家講學,得益匪淺。
(二)樹立創新觀念改變圖書館傳統運作模式
長期以來,圖書館多半停留在采購、分類、索引、出借等幾個環節上運作,而且這幾年成為業內的潛規則。缺少創新觀念,何來主動跟蹤、采集、歸納、整理國內外、校內外各專業、學科、技術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并變一次文獻為二、三次文獻的行動呢?現在該是樹立創新觀念徹底改變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傳統運作模式的時候了!以信息時代的新手段、新方式高效高質量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各種文獻信息。否則,會拖累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后退。
(一)創新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具有學術科研和專業技術相結合的特色
高職,仍姓“職”,根本屬性仍是職業教育,保留有鮮明的實踐性、操作性、技術性特點;但它屬于高等教育范疇,不同于中等層次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所以又具有學術型、科研型的特色。高職教育是介于大學本科與中等職業教育之間的學科+技術的教育。顯然,作為為教學和科研服務而提供信息的高職學院圖書館理所當然要有創新特色,兼顧專業技術和學術科研兩個方面。從一定程度上說,學術科研信息是高職學院圖書館的“空白點”,至少過去是這樣。就拿我們學院來說,前身是滬上著名的省部級重點高級技工學校,圖書館的投入、藏書量、設施和畢業生都是圈內首屈一指的,然而圖書文獻資料信息中的學術科研性卻是很乏味。所以,高職學院圖書館,相對而言更應該注重學術科研這一特色的創新。
(二)創新高職圖書館信息具有地方性、區域性的特色
職業教育是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的,而經濟社會各地各區域發展是不平衡的,因而當地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育模式等都不能脫離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規格、水平的實際需求。對發達地區,尤其像上海這樣的開放型的國際大都市而言,更應該重視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更高,既會實際操作又會理論指導,既能技術創新,又能搞學術科研。擔負高層次職業人才培養任務的高職教育,理應成為上海職業教育的趨向和重點。上海的高職學院圖書館信息傳播應更反映這一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職學院圖書館信息創新地方性、區域性特點同創新專業技術和學術科研相結合的特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創新高職學院圖書館信息具有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特色
職業教育要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就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最近幾年,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特別在全球爆發經濟危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加大了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因此,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就應該主動適應這一重大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專業和學科要有分有合,教材內容需要重新審視、梳理、更新……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傳播、提供文獻信息中應及時反映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態、新成果,以便教學和科研中吸收和創新。
(一)強化基礎業務建設
基礎建設好比造高樓打地基。沒有基礎,創新會流于形式甚至會流產。所以,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創新,首先要強化基礎業務建設。基礎建設有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之分。這里著重討論軟件建設中的業務建設。
1.訂閱書刊、收集信息要做到“專、新、活”,既要有專業性、針對性、實用性、學術性,反映各學科、各專業國內外最新水平和動態,同時要收集大量的尤其是本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活資料,包括動態和成果等。
2.提供圖書資料、文獻資料,不能局限于原始文獻、靜態信息,要對原始信息進行有篩選的加工、整理、編寫成新的文獻形式,提供給讀者、用戶,包括國內外科技情報、人才情報以及本校的信息情報和科研情報。
(二)大膽突破創新
1.從“看門”到“深入”。過去,圖書館提供的是一種被動服務,管理人員足不出戶,等待讀者上門借閱。現在要力求突破,主動跨出門外,深入到教學和科研一線,了解、收集、編寫動態、信息,甚至參與教學和科研工作,有條件的也可主動承擔課題研究,也可針對當前高職教育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撰寫述評,為科研提供立題的依據。
2.從收集、館藏一次文獻到自己動手編寫二、三次文獻。收集、館藏“一次文獻”固然很重要,關系到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但僅止步于此還是低水平的服務,而應該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積極主動編制書目、索引、文獻、綜述等二、三次文獻,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便捷而準確的情報信息。這是衡量和評價高職學院圖書館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尺。
3.從注重正式出版物的收集、館藏到注重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積累、儲存。傳統圖書館情報工作局限于正式出版物文獻信息收集、館藏、交流,固然這些對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周期較長的正式出版文獻信息資料已滿足不了教學和科研人員需要。所以,非正式出版物、內部資料、學術會議、峰會研討等剛出爐的信息很受青睬,因為最前沿的動態、信息往往產生于其中。
4.從傳統的紙質文獻提供到電子網絡信息服務。當然,電子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也有一個漸進的完善過程。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文獻信息提供可以有下列途徑:(1)充分利用學校局域網資源,同中國教育科研網、Internet網聯接,分享網上資源。(2)開展網上免費電子期刊信息服務,按學科門類將下載的電子期刊進行整理加工后供教學、科研人員使用。如利用清華大學和國家光盤中心主辦的“中國期刊網”,可提供3000余種學術期刊文獻免費檢索服務。(3)開展光盤數據庫檢索服務。例如,我院圖書館利用“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立了《重點專業期刊篇名庫》。(4)提供鏡像服務。建立鏡像站點,既節省上網經費,又方便使用,可以及時檢索到最新文獻資料。中國學術期刊光盤數據庫鏡像站點在全國服務中心早已建成使用。
總之,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在我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再不能墨守成規,抱殘守缺,應大膽創新,上等級上水平,積極主動為學院教學和科研服務。
[1]陳孔屏.網絡時代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J].醫學情報工作,2001(6).
[2]王慶雯.高校圖書館開展科研服務工作探討[J].現代服務,2008(20).
責任編輯 徐惠軍
王曉鳳(1965-),女,河北河間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職學院圖書館館長,研究方向為館藏資源建設。
G712
A
1001-7518(2010)09-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