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懿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文學作品能夠反映時代背景,《詩經》中的現實主義是十分強的,其中“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作原則,就是對當時社會的真實反映。當然,也是有很高的價值的,但是,不僅是描寫勞動生產的詩篇有價值,在描寫愛情的詩中還蘊含著十分有價值的東西,從中也可以挖掘出一些真實情況,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我們所提到的愛情婚姻方面的詩,既有表面的男女戀愛、相思、結婚,甚至后來的離婚等,又有詩的內部所透露出來的社會意義,這些有關愛情、婚姻的詩篇多收錄在《國風》中,所以研究時須從《國風》中取材討論。
戀愛是男女雙方內心的感情融合,有十分細膩、微妙的變化,是十分美好的感覺。所以《詩經》中有大量描寫男女戀愛的詩篇,不僅因為其中的美妙,而且它可寫的空間很大,很容易寫,在《周南·關睢》中,描寫一個貴族男子對一位淑女的追求,在追求不成功的情況下,只有想象能和她一起“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在這首詩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把男子的思慕癡情推向了高潮。
有的相思是極度刻骨銘心的,十分感人的。我們來看《鄭風·子衿》中的相思:“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若這樣的相思還不夠深,那就來看《王風·采葛》中的相思:“彼采蕭兮,一日不風,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因為太相思了,主人公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歲”,話雖然簡單,但十分傳情地表達了他們之間的熱烈相思和一往情深。
還有一種是寫戀愛受阻的苦惱的詩篇,在周代,禮教已經形成,很多戀愛的男女受到封建社教的重重阻礙,而苦于無耐,如《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這?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一方面是自己對仲子的無法表達的愛,另一方面又要勸他不能越墻約會。她是愛他的,可是又怕父母發現,受責罵,這是一種多么復雜而痛苦的心情,此詩將此種心情準確地傳達了出來。
婚嫁詩也是《詩經》中比較常見的詩篇,有對結婚場景的描寫,有對新娘的歌頌,有對婚嫁中幸福心情的描寫,有對親人難以割舍的感情的描寫等。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而且寫得準確傳神,如《豳風·東山》中:“倉庚于飛,熠熠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就是主人公在回顧她婚禮時的景象,《周南·桃夭》用桃花的艷麗來襯托熱鬧的氣氛,也有新娘美麗的意思。另外,還用桃子的碩大來比喻人丁興旺,用了了幾筆,就把那種喜慶的氣氛寫得恰到好處。
典型的一篇是《衛風·氓》全詩通過棄婦自述她從戀愛到被休棄的全過程,反映了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遭遇。
(一)《詩經》中愛情婚姻詩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有很高的社會意義。
受當時思想的影響,《詩經》中愛情婚姻詩流露出一些傳統觀念和社會現象。
因為愛情婚姻詩多收錄在《國風》中可以觀察民風,了解百姓生活,了解上古時代社會的演變。
首先,加強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的技術管理。在整個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電力工程輸電線路建設的相關要求和規程進行施工.施工、管理和監督人員必須認真學習相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將技術工作內化于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者的認識中。此外.加強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的安全管理,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隊伍的每個人應該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在認識上正確理解安全與質量、安全與施工的關系.通過安全行為和安全思想的建立.確保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在可控和安全的范圍內高效地進行。
我們知道,在周代時封建社教已經初步形成,對人們有極大的束縛作用,相傳古人在仲春月里有男女相會的習慣。我們所熟悉的《周南·關雎》就中有這樣的成分,它把古代男女的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慣寫出來了,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的戀愛和當時的習慣,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的戀愛和當時的風俗習尚。
了解了當時的習俗和禮教,我們就不難從愛情婚姻詩中看出這一點,就拿《秦風·蒹葭》來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的就是熱烈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在傳統的束縛下青年男女往往是壓抑情感多于表白心意的,而這種束縛和影響一直影響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可見社教對當時人們的影響極大。
《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也流露出了一些婦女因禮教而倍受其害的現象,受封建禮教的迫害,寫出了古代女子悲慘的命運,還有的是最終被丈夫休棄的,如:“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宴樂新昏,如兄如弟,涇以渭濁,宴樂新昏,不我屑以。”就寫出了一位被休棄的婦人的悲慘遭遇,讀后,不禁為古代女子的命運而感到哀傷。
(二)《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給我償傳遞了許多發間社會風俗的信息。
1.“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婚姻和自由戀愛。
《齊風·南山》中說:“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這就可以看出“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在當時是人們遵守的禮儀。不過也有自由戀愛的習俗,在《詩經》中表現的也是很充分的,如《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等等,都是當時自由戀愛的民俗的表現。
2.采草占卜發俗和互送東西的發俗。
古時人們采草就是占卜,《衛風·氓》中:“樂卜樂筮,體無咎言。”寫氓用龜甲和蓍草來占卜婚事,如果是吉卦,可以舉行婚禮,可見當時以草占卜的習慣。可看出六朝時仍有周代的習俗,在《衛風·木瓜》中就體現了這一民俗,詩中提到了女子擲瓜果給喜歡的男子,男子有意則回以玉石。
3.在水邊或桑林中相會的民俗。
上古的先人們認為:“水是潔凈的,可以排除不祥,洗去災難。”水是生命的源泉,故在詩經中有很多有關水的詩篇,如《周南·關雎》、《秦風·蒹葭》等都是青年男女在水邊的約會或相思。桑間也是古時男女相會之所,如《鄘風·桑中》:“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邀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4.親迎的民俗。
《衛風·氓》:“以樂車來,以我賄遷。”反映的是當時的“親迎”的民俗,結婚時男方須親處到女方家中迎親,以禮相待,這種民俗一直延續至今。
總之,《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有著諸多的描寫手法。復疊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增強了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發揮。還有一點突出的技巧就是運用遞進的手法,一層層地深入主題,對后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一直延用至今。《詩經》中大多數作品是一般勞動者所作,透過詩句我們能夠看到文學的魅力,也能嗅到其中的勞動氣息。《詩經》以它固有的經典,成為我們的必讀品,至于愛情,那就是永遠不變的了,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愛情天長地久,和和美美,而真摯、率真的情感給我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憶和晶瑩的淚花,我們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詩經》中的愛情,有選擇地發揚和傳承,方可為我所用。
[1]趙制陽著.詩經名著評價(集三).萬卷樓圖書:295.
[2]靡文開,裴書賢著.詩經欣賞與研究(卷二):58.
[3]于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第2版(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