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潔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 文理系,江蘇 徐州 221000)
生命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即把“遠離”教育的人“還給”教育,讓教育回歸本質。生命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尊重生命的本質特征,使生命的肉體與靈魂、知識與情意、理性與價值走向和諧統一,喚醒和激發生命的靈性,讓生命飛揚得更精彩。
語文學科由于自身學科特點,不僅蘊涵著豐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蘊涵著人類的生命價值觀,它以選文為中介,呈現人的活動,表現出對生命的關注。中國古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生命詩篇,選入教材的古代文學作品約占高中語文教材的40%,這些文章大都體現了古人對自我修養、對立身處世、對氣節、對人格尊嚴的重視,以及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它們哺育和滋潤著一代代的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的精神食糧。古人云:“在心為志,發于言為詩。”詩歌是作者靈魂的展示,生命的綻放,人生的寫照。學生對文本的學習將會影響他們對生命內涵的認知,學生與相距千年之遙的巨匠們進行精神對話、心靈交流、思想撞擊,會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文學修養,提升和豐富精神境界與生命體驗,并最終喚起自身在現實中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這種影響經過內化將會形成學生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曹操的《短歌行》篇幅短小,但在人教版、蘇教版、粵教版中都出現在講讀課篇目中,可見其經典。學習這篇詩歌應該融入新的血液,我認為不僅要鑒賞其藝術特色,而且要在此基礎上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讓學生通過對曹操其詩其人的全面認識確立自己的積極人生觀,使生命更加豐盈。當代的獨生子女普遍缺乏“為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們不僅感覺這離自已很遙遠,而且害怕承擔這樣的責任。因此,教師應使學生體會到詩歌中所傳遞出的曹操的治國平天下的壯志,以及通過努力奮斗實現自我、展示自我,歷盡坎坷也決不輕言放棄的拼搏精神,以激勵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努力向上,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上層層推進,由淺入深,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注意講、讀、品的結合。一節課時間雖短,但傳遞融合了大量的信息,學生不僅僅了解了文本及文本所抒發的情感,還認識了曹操,而且從課堂中汲取到許多生命的養分,樹立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目標。
《短歌行》的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短歌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體會曹操“憂”的內涵;
②掌握“比興、用典、借代”等古典詩歌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豐富自身文化積淀,站在歷史的高度認識評價曹操并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①體會曹操“憂”的內涵;
②正確評價曹操,確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充分利用多媒體容量大、投影清晰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Speak of the devil,and heap pears.
“說曹操曹操到”,devil英語中解釋為“惡魔”,為何這樣翻譯?曹操怎么是惡魔了呢?這就是我們習慣性地將曹操往那個方面考慮了。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說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至于曹操歷來備受爭議,汝南名士許劭評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叱咤風云,堪稱英雄,但歷來評價并不高。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常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曹操的詩歌《短歌行》,看能否感受到曹操的另一面。
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全詩。(投影:全詩,注意讀音。)
二、初步感知全詩
1.我們先看下題目,“短歌行”,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
投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介紹背景資料。
2.請在預習的基礎上自讀全詩,對照注釋,了解詩歌的內容并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教師、學生釋疑。(由于本詩較為簡單,課下注釋較為詳盡,學生基本可以理解、互相釋疑。)
3.找一名學生讀詩,其他同學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假如此時的曹操就在你的面前,他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從動作到神態等。然后,根據想象,由學生來扮演一下曹操,同時把這首詩再給大家吟讀一遍。(此環節意在讓學生融入到曹操這個人物中去。)
三、品鑒詞句,深入體會詩歌
1.通讀全詩,用詩中的一個字或詞來概括詩人的情感,大家認為哪個詞最恰當?“憂。”
2.說明是從哪句或哪幾句詩中看出來的?(賞析與誦讀同步)
(1)生: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暫之“憂”。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很多有關生命短暫、宇宙永恒的詩篇,如:(由學生回憶回答)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一生復能,倏如流電驚。——陶淵明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
師:面對人生苦短,詩人用什么來解憂呢?酒。民間素有“一醉解千愁”的說法。可是酒真能解憂嗎?(生:不能。)
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只會醒來更愁。
詩人感慨人生短暫,所以讀時應該由深沉緩慢而逐漸慷慨激昂。(學生試讀此四句。)
(2)另外一個“憂”字出現在哪里,曹操憂的是什么?
生: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賢才難得之“憂”。
師:好,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人才的渴望,正是因為詩人對賢才如此渴望,以至于詩人付諸想象,希望賢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大家把這幾句讀一下。注意情感的變化起伏,緩慢而深情—輕快愉悅—急切盼望—主客暢歡。
(學生品讀)指名朗讀。
(3)好,詩歌的最后四句又寫了什么呢?投影詩歌創作背景。
在此背景下,詩人寫下了此詩,他憂人生之短暫,憂賢才之難得,他憂這些是為了什么呢?請同學們來分析這四句詩,小組討論。
明確:功業未就之“憂”。
總結:憂的內涵。投影
四、認識并評價曹操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盡管人生短暫,去日苦多,曹操依然要“周公吐哺”,完成“統一大業”。你如何看曹操?現在根據我們對本詩的學習,來談談你對曹操的認識。
學生觀點:
1.許劭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是奸雄,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休教天下人負我。
2.曹操很殘忍,濫殺無辜。
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上朝配劍,把皇帝當傀儡,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是不忠不孝的奸臣。
4.曹操敢于直說“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可見曹操的直率,曹操是真小人,不像劉備是偽君子。
5.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大家……
結合學生列舉陳述,投影材料:
1.曹操簡介:中國文學史的正面評價(略)。
2.曹操的詩歌:《蒿里行》《龜雖壽》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情緒。
3.評價:
(1)太祖(曹操)……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2)太祖多疑,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武帝紀》
(3)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后漢書·陶謙傳》
(4)“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許劭
任何極端地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辯證公正地評價和認識曹操。
小結:曹操乃世之英雄,以平治天下為己任,以開創太平世界為終極目標。曹操在《短歌行》中不是只有對于生命短暫的感慨,更多的是從現實中開掘生命的深層意義,展現出生命個體的不懈追求過程,顯示出生命的偉大。
五、總結詩歌寫作藝術特色
1.用典
2.比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