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暢,鄧國圓
(1.三峽大學政法學院,湖北宜昌443002;2.三峽大學文學院,湖北宜昌443002)
和諧校園視野下的高校學生公寓火災隱患及應對措施
林 暢1,鄧國圓2
(1.三峽大學政法學院,湖北宜昌443002;2.三峽大學文學院,湖北宜昌443002)
頻頻發生的火災事故打破了校園的和諧,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加強師生的消防意識,改善高校學生公寓消防的硬件設施,健全學生公寓消防管理體制及加大管理力度,預防高校學生公寓火災,顯得極其重要和迫切。
和諧校園;學生公寓;火災;消防
校園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屬性及內在要求,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諧校園也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和諧發展的文明校園。可近些年來,高校火災頻發,特別是學生公寓火災頻發。這不僅造成了國家、學校、學生財產的損失,還造成了學生的傷亡,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對社會也產生了不良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以人為本,就是要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真正把人放在社會的主體地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的管理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把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動的中心,強調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保障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可頻發的火災給這一切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2003年2月武漢大學宿舍發生火災,大火瞬時吞噬了整個三樓,22間寢室燒得只剩下斷壁殘垣。2005年11月2日15時,北京市林業大學宿舍爆炸起火,一男一女兩名研究生在大火中喪生。2007年1月11日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宿舍起火,500名學生被困。2008年上海商學院宿舍火災,四名女生墜樓身亡……這些火災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帶來了極為慘痛的后果。
據統計,1998-2002年5年間,我國共發生學校火災事故8666起,死60人,傷121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364萬元。而高校不論是火災發生的次數還是因此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都排在各類學校的前列。在2000-2006年期間,全國高校發生火災3700余起,死亡44人,受傷79人,直接財產損失2200余萬元。從高校火災發生的場所看,學生宿舍火災據高校各類場所火災起數首位,學生宿舍火災累計損失也居高校各類場所火災直接財產損失數首位。
和諧校園從社會學角度看,和諧直接表現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使社會共同體處于融洽狀態。高校的火災發生,直接打破了學校與學生的和諧、學校與家長的和諧、學校與社會的和諧。高校的火災頻生,給學生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給遇難的學生家長留下揮之不去的悲痛,給沒遇難的學生家長帶來重重擔憂,各方面的壓力席卷而來,學校手忙腳亂,疲于應付,正常的教學工作被打亂。高校火災頻發,引起社會的關注,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和諧校園包括和諧的人際關系,但沒有物的和諧肯定是難以為繼的。這里的物既指顯性的客觀物資條件,又包含隱性規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諧既表現為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配置的和諧,更表現為學校規章制度、組織管理的和諧。當然,要達到和諧,須從提高認識開始。
(一)師生消防意識淡薄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及地方消防條例等消防法律、法規雖然對各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了明確規定,但因為它的偶發性,容易造成人們的麻痹大意,并且極易產生僥幸心理。再加上抓消防工作事倍功半,不易出成果(或有成績也不惹人注意),一些高校就一味地重視教學、科研,忽視了消防安全工作。
長期以來,學生一直處在應試教育之中。“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抓應試教育”“要熱鬧看素質教育,要升學看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妨礙德育和體育,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發展。”應試教育也使學生不關心和沒很好掌握消防知識。因為學校沒有把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納入教育范疇和學生行為考評之中。即使保衛部門在給學生講授消防安全知識時,聽課者都是寥寥無幾。學生舍不得在這方面花時間和精力,因為學生把它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
學生這種意識的淡薄表現在行為上就是違章用電。除了熱得快,常用的違章電器還包括電飯煲、電磁爐、電水壺、電水杯、暖手寶、電熱毯、電吹風,加上正常使用的燈具、學習和娛樂用的錄音機和電腦等。大量電器的集中使用,極易造成超負荷用電,使電線發熱,引發短路。同時,因為電器的大量集中使用,寢室原有的安裝的插孔不夠,學生就亂接亂連電線,這容易損壞線路絕緣層,引起短路和觸電事件。有的學生為了躲避管理員的檢查,將電線沿床鋪邊緣安放,并用衣服等易燃物遮蓋,引發火災或觸電。
(二)學生公寓建設存在火災隱患
我國的高校大多有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歷史,水、電基礎設施都是按照當時的辦學規模、發展規劃和經濟水平來設計建造的。盡管這些設施,近年有所發展和改善,但遠跟不上教育自身的發展。近幾年的高校的擴招使寢室水、電的供應更顯落后。供水量不足,寢室常有斷水的現象,特別是熱水的供應量不足。冬天學生用熱水量增大,可宿舍熱水供應點很少,學生常常排長隊打水,極不方便,這是導致高校寢室熱得快屢禁不止的客觀原因。熱得快等違章電器的應用,使高校寢室用電量迅速增長,使原有的落后的供電系統常常處于嚴重超負荷狀態,遠超出當時設計的承受能力,引起電線發熱、短路甚至火災到目前為止,很多高校寢室沒有安裝預防違章電器用電的電閘系統。安裝了這種電閘系統,一旦寢室使用違章電器,管理系統就自動跳閘斷電,學生就不可能在寢室使用違章電器,類似上海商學院的火災也就不會發生。絕大數高校的學生公寓沒有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一些已經配備的消防設施、器材有不少因為檢修、保養,更換不及時而難以發揮其有效的作用。
(三)學生公寓消防管理責任不明確,制度不完善
增強消防意識,加強消防工作管理,是預防火災發生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學生的消防意識問題由各個學院負責,而消防設施等由保衛處負責,可責任往往并不是那么明確,后勤處、保衛處、學工部、學院之間獨立而又聯合的復雜關系,加上高校對消防本身的不重視,使得對學生的消防教育落不到實處,對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也往往是走過場,缺乏長效機制。當有什么事故發生或有領導來檢查,就對宿舍的違章電器來一次“拉網式”檢查,這種檢查能查出一部分違章電器,但明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下策,既然學校可以檢查可以沒收,那么學生也可以防范,與管理人員玩捉迷藏,到頭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高校宿舍的管理員很多是臨時工,人員流動性大,上崗前基本未接受消防專業培訓,一些管理人員對消防工作的認識僅僅局限在滅火器的使用上,而對安全出口、用火用電管理、自動報警滅火設施、防火檢查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不懂不會。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不能及時察覺,發生火災時甚至連自身如何逃生都不知道,更談不上正確引導學生疏散和救火。有的臨時工為節省開支,在樓內燒水做飯,本身就構成火災隱患。
“螻蟻之穴,潰千丈之堤,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那些發生火災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高校,往往是沒能做到防微杜漸。因此,隱患由小變大積患成災,最終釀成了嚴重的后果。高校領導者如能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并能采取有力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
(一)增強師生消防意識
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領導應從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構建和諧校園的角度來認識高等院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消防安全防范意識。加強消防安全的教育,強化師生員工的消防意識,是做好消防工作的一條最根本辦法。進行消防教育的形式可以根據該校自身的特點來決定,主要形式有三種。一是課堂教育,把消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加大消防知識和消防法規的教育力度,將其作為廣大師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同時要做好新生入學時的消防安全教育。二是定期舉行消防演習,可以讓師生親自進入火災現場,切身體會火災的危險,鍛煉火災中如何逃生的能力。現在很多高校都定期舉行消防演習,如湖北某高校把11月23日定為本校的消防安全日,在這一天舉行消防演習。三是發動學生和社團優勢,采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進行宣傳,如定期出消防宣傳欄,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消防安全網站,組織消防知識有獎問答等。通過以上方式來強化師生的消防意識,豐富他們的消防知識,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和改善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消防設施建設
高校不斷擴招,給高校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宣傳的同時,改善高校宿舍的硬件設施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沒有發展,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要在發展中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的矛盾。高效管理部門,要及時對宿舍整改所需資金進行核算,針對隱患列出整改計劃,將經費列入學校經費開支的總預算,設立專項基金,不斷改善水、電等基礎設施和消防設施,各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改建宿舍老化了的供水不足的供水管道,增添熱水供應點,增長供熱水時間,改裝老化了的、供電不足的電線,增添防違章電器的電閘系統和保險系統。消防設施的配備率、有效率,是衡量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加大消防經費的投入,有計劃地更新配齊消防器材。對已有的消防設施設備,切實加強檢查,維修和保養,保持它們的有效性。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在宿舍安裝煙感自動報警系統,建立火災自動報警網。另外,必須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暢通合格。
(三)明確責任,建立高校學生公寓消防安全的長效機制
高校建設統一的防火安全領導小組,保衛處、后勤管理處、學工部要在統一領導下協作對宿舍消防管理和檢查。責任要明確,“誰主管,誰負責”,層層落實。要經常組織對學生宿舍進行日常的嚴格細致的防火安全檢查,這檢查可以是定期的,更多的應是隨機的,嚴禁在寢室使用違章電器和使用明火,消除寢室危險的易爆物,消除私自亂接亂拉的電線。對于用電器的增多,可根據情況,合理地統一增加安裝用電線路和電源插座。對考前通宵復習的學生提供全天供電教室和房間。除了日常的檢查,保衛部門每季度和重大節日假期前后也要認真檢查,特別要穩定宿舍的管理人員,定期對他們進行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建立管理員消防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嚴禁他們在寢室使用違章電器。另外,在每棟宿舍樓組建學生消防安全小組,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能力。學生安全小組是學生宿舍加強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經過培訓,他們可以極大地彌補很多管理工作人員不能長期呆在宿舍的不足。再有,建立火災隱患獎勵制度,形成“消防安全人人有責”的良好風氣。
[1]馮自翔.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幾點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3):146-148.
[2]劉曉青.以人為本,積極推進高校宿舍管理工作[J].南平師專學報,2005,(10):104-106.
[3]齊恒,陳蔚勤.淺析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6,(7):41-46.
G61
A
1673-0046(2010)4-0102-02
本文系三峽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重點項目“和諧校園視界中的地方高校德育創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