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春琦
(本溪市圖書館,遼寧 本溪 117000)
關春琦 女,1964年生。本科學歷,館員。
自1994年以來,文化部分別對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進行了4次評估定級工作,推動了公共圖書館事業快速穩步的發展。評估是規范圖書館行業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圖書館宣傳自我,爭取政府支持,提升圖書館社會地位的大好機遇,也是促進圖書館隊伍建設,提高館員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評估定級既是國家對圖書館事業進行宏觀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對各級公共圖書館綜合實力的一次檢驗,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由于評估工作采用的方法是對工作結果的一種度量,不是實時考評,結果與實際情況難免存在差異。在評估的過程中,按照評估標準,每個圖書館都會想方設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解決一些平時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問題,使圖書館的工作上一個臺階。但是由于評估的過程存在著臨時突擊的因素,對于那些物力、財力投入多的圖書館,評估更容易取得好成績。但是評估結束后,是否能夠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因為沒有后續的檢查與監督便難以確定,往往會出現進兩步退一步的情況。那么,如何保持圖書館評估工作的成果,形成一個持續的上臺階過程?筆者認為,應該加強日常工作管理,把評估標準落實貫穿于日常工作中,用評估標準規范我們的每項工作。
圖書館業務工作規范化是指對圖書館各項業務活動中各種關系及各項管理工作程序和要求加以規范化、制度化,以此來控制和調節人們的行為,從而達到管理的目標。因此,業務工作的規范化是保證業務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前提。業務管理規范化有利于克服圖書館管理的隨意性,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1993年,《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由文化部社圖司主持制定,1994、1998、2004、2009年連續4年以此為依據,進行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每次評估之后均作補充修訂,并附有較詳細的評估標準細則加以說明,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
評估指標體系經過專家學者的反復推敲論證,科學、系統地概括了圖書館工作的各個方面,具備內容全、內涵深、覆蓋廣、標準高、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對搞好圖書館工作,促進圖書館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圖書館評估定級,就是利用評估體系的標準,對圖書館進行評估檢查,完善其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其基礎業務工作和讀者服務工作,推進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促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評估定級工作從各個方面為圖書館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因為,評估定級的每項內容都有一定的標準,從最高分至最低分制定了量化指標。評估標準體系內容通常分為四級,以2009年體系為例:其中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33項,三級指標56項,四級指標6項。可以直接記分的約有80項,這足以概括圖書館的各項業務工作和管理工作。每一次評估,根據圖書館發展情況,其標準的內容及分值都有新的變化、新的要求。其中“辦館條件”一項量化指標比例約達95%,2009年的評估又新增“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一項,基礎業務建設、讀者服務工作等則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增加了指標的數量。評估標準細則的說明越來越詳細,越來越完善。
隨著對圖書館評估工作的不斷總結以及對評估標準細則的逐步完善,評估標準對業務工作規范化的要求不斷細化。例如,2009年的第4次評估,在“23文獻標引與著錄”一項中,將以往的“文獻標引與著錄標準”改為“漢文普通圖書編目規范程度”與“中文報刊編目規范程度”,在其“標準與因素”中,就編目規則、使用的機讀目錄格式、版本都有新的詳細的規范要求;“273圖書館網站”一項的細則,對網頁結構、網頁內容、網頁美化及網頁維護、管理作了詳細的文字說明;“34信息服務”增加了網上預約服務項目;“35讀者活動”對“展覽活動”單獨列出;對新增加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設”,標準細則更加詳盡等。所有的標準細則都是對圖書館業務工作的規范,是圖書館行業的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業務工作中執行該標準,使圖書館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圖書館員必須增強標準化意識。
材料的規范化是評估中人們最為關注的,每個圖書館在評估中都有切身體驗。根據文化部要求,參評圖書館需要按照“評估標準細則”要求,向評估組提供匯總材料、自測自評報表、各種佐證材料、說明材料等等。包括:①有關業務檔案和人事管理檔案;②各種文件和規章制度;③有關證明材料和文字說明;④統計報表、統計分析、工作日志;⑤用戶反饋意見和相關宣傳報道材料;⑥科研成果、獲獎證書等。以上材料要客觀、真實、完整,比如,“35讀者活動”下設的各子項幾乎都要求提供計劃、內容、照片、宣傳報道、總結和讀者反饋意見等材料,既有“計劃”和“內容”,又有“次數”和“效果”,并提供相應的原始材料,以增加材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如果平時不注重檔案和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則無法提供,勢必造成材料不豐富,說服力不夠,影響評估得分。
有的圖書館一味強調“迎評”,采用突擊方式來迎接評估,常常無法按照原有的計劃進行工作,打亂了工作的整體部署,出現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以后的工作帶來隱患。如為了達到評估指標要求,不顧客觀實際,不講采購原則,大量采購,必然造成新的浪費。短時間購入大量圖書往往會帶來分編困難、庫房不足、書架調整等問題。其實,圖書館的發展,特別是藏書體系的建設,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必須經過長期的積累、沉淀,不能用“一蹴而就”式的辦法來完成。
個別圖書館為了應付評估,大做表面文章,以次充好,編造數據,出現“檢查要來,書架重排;評估一過,該錯還錯”,“評估評估,你評我估”的現象。這一方面反映了只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的投機心理。評估晉級一旦通過,勢必助長了弄虛作假之風;另一方面也對“匆匆過客”式的評估形式提出了質疑。如何能夠立足于動態測評、長效管理,促進圖書館整體工作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形式主義的滋生,是圖書館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3.1.1 館領導重視
首先,加強圖書館制度化建設。評估給圖書館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館在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上要下工夫。評估標準中,對基礎工作指標有明確具體規定的,必須遵照執行,形成規章制度,使日常工作管理有章可循,促進圖書館管理的科學化和業務工作的規范化。
其次,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工作規范。業務崗位工作規范是對圖書館每個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范圍、工作要求給予具體、明確的規定。崗位規范的制訂使每個上崗人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任務明確,有利于培養業務人員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方便于對每個館員工作業績、質量、效率的考評。同時也有利于管理者對業務活動的統籌安排和協調。
再次,建立有效的業務管理監督機制。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如果沒有監督機制作保證,難以堅持實施下去。圖書館應根據評估標準全面規范各項工作,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而健全的規章制度,要得到認真貫徹落實,必須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以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同時也要加大監督力度,保證各項措施的貫徹執行。本溪市圖書館在2009年全國第4次評估工作中,按照評估標準體系順序,將2004年至2009年(上半年)各項工作的基礎數據及佐證得分的詳細原始資料進行匯總編輯,形成20余萬字的《評估定級資料匯編》。資料詳實完整,圖文并茂,幾年的工作情況一目了然,得到評估組的贊譽。故此,筆者認為圖書館可以以現行評估標準為指南,每年自行組織一次館內評估檢查,將一年的工作進行匯總,對不完整、不規范的工作和存檔材料及時整改,使圖書館工作持續發展,也為下一次評估材料的準備奠定堅實的基礎。
3.1.2 中層干部重視
圖書館的中層干部上承館領導的方針和指示,下啟各部門內部崗位和人員管理的各個環節,他們既是管理者,又是被領導者;既是具體工作的參與或操作者,又是館里各部門工作目標的實施者。工作做的好與不好,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中層干部,中層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圖書館工作的深入與發展。這就要求中層干部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質、管理素質和業務素質等。
羅曼博士在《21世紀圖書館管理展望》這篇文章中指出:“用戶決定服務質量。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高低要由用戶來評判。用戶滿意的服務就是高質量的服務,用戶不認可的服務,無論其是否達到某種即定的專業標準都將被認為是劣質的。圖書館長久以來就宣稱是以服務為導向,但傳統上,服務的好壞是由圖書館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操作經驗來界定的。”
“讀者服務工作”在評估標準中的分值,由1994年的225分到1998年的265分,再到2004年的280分,一路攀升,尤其是2004年還增加了占20分的“讀者滿意率”一項,這足以說明“讀者服務工作”在圖書館工作中的重要性。
按照評估標準經過嚴密考核后,許多圖書館被評為一級館或二級館,但同時也有讀者常因無法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而產生抱怨。因此評估達標和滿足讀者需求之間不但存在著實際的差距,而且在理念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評估過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更要注重讀者調查,拋開評估,檢驗讀者的滿意率真正可以達到多少,了解讀者需求,爭取最大程度滿足讀者需求,使圖書館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有為。
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工作的改進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在評估形式上,應變“一曝十寒”為長抓不懈,通過評估使圖書館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評估就像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掃去的是不良的行為和習慣,留給我們的是好的規章制度和作風。我們所要做的不僅是取得好的成績,還要保持這種好的狀態,使之持續地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不斷找出差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覺以評估標準為依據開展各項日常工作,各有關部門、崗位自覺跟進業務發展和研究前沿,不斷提高認識水平和工作水平,形成一種常規性工作程序,這無疑對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1]阮孟禹.圖書館評估的意義與缺失.圖書館管理,2006(2).
[2]張海燕.第二、三次省級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比較.圖書館論壇,2003(4).
[3]朱毅.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與公共圖書館評估之比較.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1).
[4]楊紅.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對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啟示和影響.圖書館學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