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兵團 葉萍
深圳在政治體制改革上應有大的作為
董兵團 葉萍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深圳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強調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講話,為深圳未來30年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30年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現在,我們要繼續深化改革,就不僅要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還要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深圳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經驗,理應有大的作為。
深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年輕的現代化城市。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圳在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已經邁出了不小的步伐,有諸多的成功經驗。因此,深圳在政治體制改革上繼續先行一步,這不但具有必然性,而且具備了可行性。
(一)深圳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成本相對較小。過去30年,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說明了深圳在黨的建設和行政管理體制的運轉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基本上還是相適應的。深圳一起步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的是“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運轉模式,黨政機構的設置較為科學,關系較為協調,運轉較為規范,官員的思想也更為解放,改革的成本相對較小,而且即使失敗了,所影響的范圍也很有限。正因為如此,去年5月國務院批準的《深圳綜合配套總體改革方案》就把行政體制改革置于改革的首位,與其他七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驗區相比,這是深圳所獨有的特色。這一方面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圳所寄予的厚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深圳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而能不能把握好這些優勢,全面推進深圳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這是對深圳各級領導干部的一個新的挑戰
(二)深圳有更多的機會吸收海內外先進的行政管理模式。深圳瀕臨港澳,鄰近新加坡,深圳市的政府官員比內地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考察、吸收世界各地好的經驗和做法。比如說香港在廉政建設方面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做法,如果深圳能認真學習和借鑒,并結合深圳的實際,創造出一種能夠切實有效地防止和懲治腐敗的制度和方法,就是對我國廉政建設的一大貢獻。再比如新加坡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如何保持好執政黨與民眾的聯系、如何發揮社會各階層的活力、如何處理好執政黨與政府的關系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有許多成功的做法,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而深圳完全有可能成為這種借鑒的首選試驗地。
(三)深圳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已有不少嘗試和成功的做法。多年以來,深圳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特區,而且在不少方面也走在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前列。早在2000年,深圳市委領導就曾主持調研,設想在深圳率先實現鎮長“直選”,緊接著又準備啟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就是實現“行政權三分”。2008年,深圳市政府發布《深圳市近期改革綱要(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在區政府換屆中試行區長差額選舉”、“在黨內選舉中引進競爭機制,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選范圍,完善市區兩級黨委差額選舉制度”和“開展部分區人大代表的直接競選”等改革設想。在今年5月深圳舉行了第五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大公推公選、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方式的力度,到2015年時至少有一半新提拔局級以下干部通過競爭性選拔方式產生。與此同時,深圳又開始進行公務員管理制度的改革,對新進公務員全部實行聘任制。除了這些全市性的改革舉措之外,鹽田區對社區管理體制的改革,寶安區桃源居創立新的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等改革,都在全國引起較大的反響。總之,深圳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也為今后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政治體制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政治體制改革敏感程度高,牽涉面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認真地選好改革的突破口,抓住改革的重點。
(一)將已有的改革進一步深化。經過多年的實踐,人們對現行政治體制存在的弊端已經有了較多的認識,針對這些弊端的改革也都在進行嘗試,而且深圳在某些方面改革的力度還比較大。關鍵是要將這些改革深入下去,爭取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從深圳過去的改革實踐來看,有一些改革設想應該說是有前瞻性的。比如說“行政權三分”的改革,它不同于西方的“三權分立”,但如果能取得成功,就將對政府權力的制約產生積極的影響。實際上,如何規范和制約好政府手中的權力,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所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關鍵問題。最近,溫總理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和平建設時期,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腐敗,而孳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政權的性質就會改變,就會‘人亡政息’,這是我們面臨的極為嚴峻的重大考驗。”如何對權力實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當然首要的一點就是政府必須嚴格依法行政。最近,深圳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對行政權進行“三分”。從改革涉及的部門和人員來講,力度很大。但是主要還是針對市場經濟的管理,要解決的是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職能界定,也就是合理界定政府的職能,政府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拿掉;二是合理調整設計政府工作流程。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還未真正解決好政治體制改革中的一些核心問題,比如說如何進一步解決好黨政分開、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政府行政部門權力過大而監督部門權力施展不夠、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科學治理、政府的政務公開、群眾和輿論對政府的有效監督、地方行政首長的差額選舉等等問題。所以,深圳應該在“大部制”改革基礎上將改革進一步深化,堅定不移地朝著政治體制改革的一些核心領域邁進。
(二)在大力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方面有新的舉措。黨內民主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民主有強烈的示范作用,甚至可以稱作是帶動社會實現有序民主的關鍵。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發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涉及如何保障黨員的主體地位、如何完善黨內的民主集中制、如何更好地發揮黨的代表大會的作用、如何強化黨內監督體系等等一系列問題。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并通過了《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很顯然黨中央是想把黨務公開作為發揚黨內民主的一個突破口。在一個市民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資訊較為發達、民主意識較為濃厚的城市,深圳應該說具備了充分的條件,在各級黨組織的黨務公開方面可以采取大的動作,拿出一些新的舉措,為全國作出表率。
(三)在科學設置政府管理層級上闖出一條新路。應該說中國政府的管理效率是高的,但所花費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龐大的政府機構和高昂的行政管理開支,再加上形形色色的貪污腐敗,這些都是制約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中國政府的管理層級確實過多,不但有悖于憲法,也給中國的政治體制發展帶來了太多的困擾。實際上,浙江等省試行的省直管縣的改革,就是試圖減少行政層級的大膽嘗試。作為一個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政府機構本身就比較精簡,管轄的范圍有限,改革的代價相對比較小,完全有可能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政府層級方面先行一步,為全國的行政體制改革積累寶貴的經驗。
(一)如何凝聚改革的共識。多年來,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包括深圳一些好的改革設想也往往是半途而廢,其首要問題還是沒有在全黨形成共識。實際上,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但是30年過去了,由于種種原因,鄧小平這一重要思想并沒有在全黨真正深入人心。今天在深圳,我們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首先面臨的同樣是如何凝聚改革的共識問題。黨政領導干部尤其是決策者們能否真正認識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確實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要進一步凝聚改革的共識,關鍵是要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形成一種對改革的渴望,使改革成為領導干部們的一種理念,一種行為方式,要把改革與黨的事業和地區的發展,與每個官員的成長和發展聯系起來。必須使領導干部們懂得:經濟發展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社會矛盾不解決好,遲早也會阻礙經濟的發展。靠付出高昂的成本來維持社會穩定的做法是不可能長久實行下去的,只有實行政治體制改革才能從根本上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協調和解決好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這是決定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維護黨的領導、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正如溫家寶總理前不久在深圳考察時所指出的:“必須永遠牢記,只有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我們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增強信心。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雖然在改革的過程中,自己手中的權力有可能被削弱,仕途上也將面臨著更多的競爭、監督和挑戰,但只有這樣,黨的事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黨的威信才能得到維護,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得到鞏固。
(二)如何增強改革的動力。政治體制改革不但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不僅要凝聚改革的共識,更要增強改革的動力。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中央層面來講,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既是鄧小平同志的遺愿,也是黨中央集體領導核心的重大決策。其次,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人們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已經越來越迫切。廣大人民群眾殷切期望能夠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這就給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推力。但是,任何改革都需要有科學的決策和良好的社會氛圍,需要有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去落實。和其他改革不同的是政治體制改革直接涉及各級地方政府官員的切身利益,而政府官員又是改革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因此,如果沒有廣大政府官員的積極參與,沒有一種獻身于改革的激情,政治體制改革將很難深入下去,即使暫時有所突破,也難以取得長期的效果。很顯然,如何有效地增強政府官員的改革動力,使之和中央的改革決心、百姓的改革期望上下結合,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可以說正是影響政治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改革進程中所必須關注的一個焦點。
(作者單位:深圳市委黨校鹽田分校;董兵團系常務副校長;葉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