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
兩新組織“公推直選”市黨代表的思考
劉婭
深圳自1995年開創“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2005年試行“兩新”組織黨委領導班子直選,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有關改革黨內選舉制度和十七屆四中全會關于改進完善黨內選舉辦法和選舉程序的要求,于今年4~5月又開啟了公推直選市黨代表的試點。
市黨代表公推直選與傳統做法不同,不是由黨委提名確定人選,而是由選舉單位全體黨員參與推薦并通過黨員大會選舉產生。即在候選人產生階段,由黨組織推薦、黨員聯名推薦和黨員個人自薦等“公推”方式產生;在正式代表選舉階段,以召開黨員大會、競選演講和答問、一人一票“直選”,超過出席會議半數的多數票順序當選。
深圳此次公推直選市黨代表試點一個顯著特點是,以“兩新”組織為主體。全市4個試點單位中有3個為“兩新”組織,①分別是創維集團黨委、市律師協會黨委(律協)、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注協)。②另一個是光明新區黨工委。3個組織將產生5名出席市第五次黨代會的代表,其中創維1名、律協2名、注協2名。光明新區將產生9名黨代表。全部黨代表總數為480名。
為深化對公推直選的研究,市委組織部邀請了深圳大學、市社科院和市委黨校的科研人員分頭參與大會,筆者有幸全程觀察了創維集團的公推直選。
創維集團黨委成立于2000年7月27日,是港資企業中早期成立的基層黨委。③其下設有10個支部,黨員400余名,平均年齡為28.6歲,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占到90%以上。企業黨委在2005年成功進行了班子直選的試點,相距5年,又成為市黨代表公推直選的試點,并且是4個試點中的先行者。
創維集團出席市黨代會代表名額為1名。今年3月初選舉工作啟動后,集團黨委根據與市委組織部共同研究制定的《深圳市公推直選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試點辦法》,對此次選舉進行了周密部署,將從提名開始的過程和程序細分為5個階段,并制定了詳細的步驟:
首先是推薦人選的提名:根據公推直選對候選人推薦人選的要求,明確以組織推薦、黨員聯名推薦和黨員個人自薦三種方式進行。由于存在交叉推薦,產生了組織推薦6人、黨員聯名推薦5人和黨員自薦2人,共11名代表候選人。人選產生后,各支部進行了公示公告。
第二階段,初步人選的確定:在對推薦人選審核后,創維黨委以張貼公告和手機短信的方式進行公告。其中4名推薦人選書面提出放棄的請求,最后經黨委確認7名推薦人選成為候選人初步人選。
第三階段,確定預備人選:在對初步人選公示的基礎上,由上級黨組織會同企業黨委對7名初步人選逐一進行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征求各方意見的考察。根據大比例差額、黨員聯名推薦和個人自薦人選等條件要求,集團黨委召開會議、以一人一票圈選的方式從中選出3名預備人選。其中,1名是女性部門經理;2名男性中1名是普通員工、另1名是總裁助理兼集團黨委副書記。
第四階段,批復預備人選:這一環節主要是市委組織部對集團黨委匯報的批復,以及集團黨委和各支部對通過的預備人選及其基本情況進行公示。
第五階段,召開黨員大會直接選舉黨代表。選舉大會在4月9日創維工業園舉行。由于創維黨員分散各地,大會設置了深圳主會場和6個外地分會場,以視頻會議系統同時同步直播。
大會由創維集團黨委副書記汪學鐵主持,集團領導、市委“兩新”組織工委領導和廣東省委組織部的領導分別致辭。3名預備人選通過抽簽確定了演講順序,381名與會黨員在主會場和分會場互動,在5分鐘時間內踴躍向各預備人選提問。演講和答問之后開始投票。主會場和分會場的黨員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并投出了選票,最后總裁助理兼集團黨委副書記以超過應到會人數50%的233票勝出,成功當選為市黨代會代表。
創維集團的公推直選早已結束,選出的代表按程序報市委資格審查后當選了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回顧總結此次“兩新”組織公推直選,可以說對黨內民主建設有著實質性的推動。
(一)選舉制度的創新與突破
此次以“兩新”組織為主體試行市黨代表公推直選,是從選舉的源頭提名權開始的改革與突破:
提名方式上,突破了以往只有組織提名的做法,明確在組織提名的同時可以黨員聯名提名和黨員自薦提名,使黨員群眾從代表產生的源頭上有了參與權。
確定預備人選上,改變了過去簡單上會、書記拍板的規則,而是通過召開黨委會,由到會委員一人一票的方式圈選決定。
選舉進程上,無論是提名推薦階段、確定初步人選階段、還是批復預備人選和當選黨代表階段,都在基層支部和黨委進行廣泛公示公告,使每個黨員清楚了解進程和相關信息。
差額比例上,大大突破了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地方選舉條例》)差額20%的要求,創維差額是200%,遠遠超過了制度規定。
上述這些實體和程序的創新,參照和借鑒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選舉法》)以及深圳以往公推直選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使黨內選舉制度有了顯著的改進。
(二)黨員選舉權的真正實現
黨員選舉,傳統做法僅僅是參與投票過程,而單一的投票并不是完整的選舉權。從提名開始參與整個選舉過程和程序,直至當選代表勝出,才是擁有完整的選舉權。此次“兩新”組織公推直選使黨員選舉權得到真正落實。
此外,各個環節信息公開,如差額比例、準入資格、圈選人選等,都能如實、迅速地向全體黨員公示公告,使整個過程體現了公平、公正。
更有,在候選人差額比例上,傳統做法是按照《黨章》和黨內《地方選舉條例》以20%為限,個別的還會找弱者陪選。此次大比例差額公推直選并現場演講、問答,以得票順序決定當選代表,完全由廣大黨員的選票作出決定,上級黨組織只是制定規則、監督或集體決議,使每一個細節都折射出尊重黨員權利的意識,極大地調動起了廣大黨員參與選舉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富有操作性的啟示
雖然此次深圳市黨代表公推直選僅在“兩新”組織為主體的4個選舉單位試行,然其給予的啟示富有操作性:
創新突破需從操作性制度和具體機制著手,而不是從宏大而涉及面廣的原則開始。如此,可以避開不必要的糾纏而從細節順利推進。
操作性制度的創新借鑒,當黨內規章制度缺乏現有可資借鑒條款時,可從其他高位法和專門法中尋求對策,從取得成功并得到認可的改革實例中尋求解決方案。
機制和制度設計需真正從落實主體權利出發,而不僅僅是形式好看。
因此,此次試點范圍雖然不大,卻體現了黨員主權、民主參與、公平競爭和選票抉擇的原則,對推進黨內民主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維集團和律協的公推直選從具體程序考察,仍存在一些重要而有待改進的方面:
(一)候選人演講答問時間不夠充分
在候選人演講和答問設計上,創維規定是8分鐘和5分鐘,由于時間不夠充分,致使有的候選人還未能講清楚自己要怎么做,規定的時間已經到了,而黨員提的一些問題,候選人也不能充分回答。建議適當延長演講和答問時間,使與會黨員能進一步了解候選人。
(二)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應有預案準備
此次創維集團采用了一些高新技術,而針對高新技術運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當有相關預案。比如,網絡對話和視頻連接若出現信號問題或突然斷電的應對等。其次,自動計票機讀票完畢應當清點總票數,雖然計票機科學性強,但為確保準確性,還是應在計票機統計后人工再核點一下總票數,并且要有防止機械故障的預案。
(四)公推直選后需建構黨代表任期制的配套機制
黨代表公推直選雖然結束了,但黨內民主建設還在繼續。此次試點集中于“兩新”組織,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還未能展開。因此選舉制度改革有待進一步推進:橫向上,有待向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推進;縱向上,有待向委員和書記推進。黨代表的產生是為在黨代會上選舉新一屆委員和書記,只有委員、書記也實行差額公推直選,才能使公推直選的系統運行機制建構完整。如果把這一系統機制比作跑馬拉松,公推直選黨代表才算跑完1/3的路程。
此外,黨代會召開后,當選黨代表即進入任期,如何落實黨代表任期制、如何使當選代表能同人大代表一樣在閉會期間發揮作用,需要配套的機制;同時,對當選代表進行相關培訓,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注釋:
①全市共有19個選舉單位。
②其中創維是新經濟組織,律協和注協是新社會組織。
③創維集團成立于1988年,現有員工2萬余名分散于全國各地,是一個跨粵港兩地、生產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大型高科技企業。
(作者:深圳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