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勝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 250200
飼料費的支出約占蛋鴨飼養生產成本的50%-60%,提高飼料利用率是降低養鴨生產成本,提高養鴨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筆者針對目前農戶飼養蛋鴨生產中飼料利用率低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幾項改進措施供參考。
目前農村不少養鴨戶還采用白天放牧,晚上加喂稻谷的傳統落后方法,這種方法除了在春播前和收割晚稻后兩個食源最充足的產蛋高峰季節,鴨群以自由采食農田、河汊的蟲、卵、魚、蝦和殘留的稻谷之類,飼料報酬較采用配合飼料常年圈養高外,其余時間則由于蛋鴨的活動量大,維持正常產蛋需要的養分需要量多,全年平均耗用的糧食數量較圈養耗用的配合飼料數量要大,且費工、費時。因此,最好改常年放牧加稻谷的傳統方法為常年使用配合飼料圈養的方法,或者改食源充足季節放牧加配合飼料,而平時則全面使用配合飼料圈養、半圈半牧結合方法。實踐證明,蛋鴨放牧飼養改常年實行配合飼料圈養,每只鴨全年僅耗用配合飼料50kg左右,比常年放牧加稻谷飼養節約稻谷10kg左右,同時年平均產蛋率可提高30%左右,且省工、省時,是一種降低養鴨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蛋鴨由放牧改圈養后,關鍵性技術就是按蛋鴨的飼養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日糧。根據近年來廣大養鴨戶的養鴨實踐和經驗,在氣溫正常(13℃-25℃)的情況下,產蛋率高于80%以上,其營養標準要求代謝11.55MJ/kg,粗蛋白17%,蛋能比14.8g/MJ,鈣3.5%,磷0.6%;產蛋率65%-80%時,要求代謝 11.55M J/kg,粗蛋白 16%,蛋能比 13.8g/MJ,鈣3.25%,磷0.6%。當氣溫高于正常氣溫時,在保持每千克飼料代謝能不變的情況下,可適當將粗蛋白水平提高1%-2%,反之則每千克飼料代謝能提高0.21-0.42MJ/kg、粗蛋白降低0.5%-1%。養鴨戶在配制日糧時可參照上述標準,并注意動物蛋白飼料(如魚粉、蠶蛹和肉骨粉等)占日糧比例應為3%-6%左右、植物蛋白飼料(如豆餅、棉籽餅、菜籽餅和花生餅等)占日糧比例為10%-20%左右、礦物質飼料(如骨粉、貝殼粉等)占日糧比例4%-8%左右、能量飼料(如玉米、稻谷等)占日糧比例60%-70%左右,另外再補充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抗菌素等添加劑,即可組成全價配合日糧,以適應各種不同產蛋率蛋鴨的營養需要。
為了滿足蛋鴨正常產蛋的營養需要量,必須在飼料中補充一些氨 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驅蟲保健藥物。在蛋鴨日糧中適當添加部分營養性添加劑和非營養性添加劑,主要是完善飼料的全價性,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促進蛋鴨生長發育,改善蛋的品質,提高產蛋率、孵化率和繁殖力,多方面達到降低飼養成本的目的。
添加劑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產蛋鴨需要13種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種都會限制其他氨基酸的作用,而在各種飼料蛋白質中,除魚粉和蠶蛹等動物蛋白原料必需氨基酸比較齊全外,其余植物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都不夠全面。經有關資料證實,在50kg常規蛋鴨日糧中添加80g蛋氨酸和50g賴氨酸,魚粉的使用量可從原來的4kg左右降到2kg左右,而產蛋量和蛋重等均不會受影響。維生素添加劑完全可以代替青飼料的營養功能,不僅可以起到補充維生素不足的作用,同時還能節省大量青飼料,減輕養鴨戶的勞動強度,降低養鴨生產成本。添加礦物質也可起到提高產蛋率和節約飼料的作用。
產蛋鴨的飼料按劑型可分為粉料、顆粒料和未經粉碎加工的粒料(一般指稻谷、玉米等)。用顆粒料喂蛋鴨因適口性好,易于采食,一般沒有浪費。但由于制粒設備較為復雜,加工成本高,且產蛋鴨易多食而引起脂肪肝,使產蛋量下降,所以目前還未普及推廣。用粉料飼喂一般需用水拌,適口性也較好,但在夏季高溫季節飼料易變質,蛋鴨采食后易生病,冬季氣溫低時又易結冰,蛋鴨采食后消耗能量多,造成浪費。如果將粉料與青飼料拌在一起喂,蛋鴨則通常先挑食青料,往往把沾附在青料上的配合飼料抖落在地上,踐踏成團,無法回收利用。如果采取干粉料飼喂,蛋鴨在采食時蛋鴨必須先吞食一口飼料后又呷一口水,易將飼料大量地抖落在水槽中,浪費更大。用未加工的粒料喂蛋鴨,則由于營養不全面,則更不宜采用。
蛋鴨對飼料劑型的選擇,各農戶可根據當地商品飼料的實際情況和自已的加工能力酌情考慮,飼喂方式也可靈活掌握,但無論是采用顆粒料、濕粉料或干粉料喂鴨,均應采取少給勤添,一次加料不宜過多,每次加料以吃完為原則,同時還要注意每次加料量不要超過料槽或料盆深度的1/3,以免鴨群將飼料抖落槽外。需要喂青飼料時,最好不要拌在飼料中喂,可單獨喂或撒在運動場上讓鴨自由采食。采用濕粉料和干粉料喂鴨,抖落在地上和水槽中的料,除被鴨群踐踏成團或被糞便污染無法回收利用外,其余未被污染的飼料均應回收利用,其方法是將地上的飼料輕輕掃起拌入新鮮飼料再放入食槽中,水槽中的飼料則可將水澄清,倒出水后再將水槽中的飼料拌入干粉料繼續喂鴨。此外,飼喂蛋鴨的料槽大小和結構是否合理則直接關系到能否節約飼料,一般應以尖底、肚大、口小、長度以每只鴨均能占據一個采食位置,寬度以鴨群不能自由進出料槽且采食方便為好。料槽的放置高度則應以不妨礙采食而盡可能高一點為原則,如果過低,則鴨群易將飼料弄出槽外,過高則采食不方便,一般以高出鴨1.5-2cm為宜。
限制飼喂是指對未開產的育成鴨,為避免早熟和臨產前過肥,在開產前30-40天進行限制飼養,其方法是適當降低日糧營養水平。如將10-16周齡期的育成鴨日糧水平代謝能降低為10920KJ/kg左右,粗蛋白保持在12%,并適當減少飼喂次數,控制食量,達到限制飼養的目的。也可采取隔日飼喂的方法,其措施是讓鴨群自由采食一天,再全面停食一天,如停食期間鴨群饑餓則多給青飼料。用這種方法鴨群日平均采食量約占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上述兩種方法均應在開產前15天(一般從17周齡開始)停止,并應逐漸改喂含蛋白質較高的產蛋期日糧。
人工強制換羽是指對已連續產蛋7個月以上,接近自然換羽期的蛋鴨,為了使其換羽一致,縮短換羽時間,爭取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產蛋并節省自然換羽期而消耗的大量飼料所采取的強制性換羽措施。其具體做法是:當鴨群產蛋率明顯下降,已達到產蛋末期時,對蛋鴨突然停止飼喂配合飼料,只保證飲水供應,讓鴨群饑餓1-2天后供給少量的粗飼料,時間持續5-7天實行人工拔羽,此后再恢復配合飼料供應。人工強制換羽期間,不僅能使蛋鴨日糧營養水平適當降低,節約大量用于產蛋期間的蛋白質飼料,同時第二個產蛋年度高峰來得早,產蛋率顯著提高,產蛋總量增多,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飼料利用率。
目前農村部分養鴨戶習慣養老母鴨,這樣雖然能減少培養新母鴨的成本,但由于鴨群的產蛋則隨年齡而變化。一般以開產后第一個產蛋年最高,第二個產蛋年比第一個產蛋年下降10%-15%,第三個產蛋年比第二個產蛋年下降20%-25%。因此,飼養蛋鴨最好飼養一個產蛋年,最多不要超過兩個產蛋年。還有部分養鴨戶考慮飼養雛鴨到產蛋資金投入成本大,產蛋一年后舍不得淘汰。還有的養鴨戶飼養母鴨實行自繁自養,或者為辦孵化場的需要,在養蛋鴨時有一定數量的種公鴨。但如果種公鴨留的數量過多,不僅消耗的飼料大,而且還騷擾母鴨,影響母鴨的產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公鴨留種數量與母鴨的適宜比例一般為1:25為最佳。
飼料極易吸濕發霉,發霉飼料的營養價值就會降低。飼料中的霉菌生長繁殖需要消耗飼料中最容易利用的營養物質。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喂蛋鴨,不僅降低了飼料的利用率,同時極易發生中毒,會造成疾病和死鴨的經濟損失。飼料若貯存時間過長,即使不發霉也會因脂肪變質而使營養價值降低,其中維生素A、D和E也易氧化而降低效力。因此,養鴨戶一定要特別注意保管好飼料,一次購入飼料不宜太多,購回后要注意避光、通風透氣和庫房內防潮。除此之外,飼料在保管中還要注意防鼠。據估算,一只老鼠一年能吃掉10kg左右的飼料,而且還以糞、尿污染飼料和咬壞飼料包裝而導致飼料損失。因此,必須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滅鼠。只有通過上述措施,才能保管好飼料,進一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