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耀 福建省尤溪縣畜牧站 365100
近年來,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強養豬污染治理,突破制約養豬業進一步發展瓶頸,已成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迫在眉睫之事。生豬養殖產生的污糞、尿可以適量排入山、排入田,但絕不能排入水、排入溪流。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給我們山區縣發展養豬業提供了機遇和廣闊的空間。發展“豬-沼-草”生態養殖,在山區縣是值得大力推廣與應用的養殖模式。2008年以來,筆者在與尤溪縣珊元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創立的“豬-沼-草(果、林)”多元化生態養殖課題中,深深體會到發展生態養殖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現就有關經驗與做法介紹如下。
一定要按生豬標準化豬場要求建設好生豬規模養殖場。
豬場選址一定要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發展規劃,要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等相結合,地勢要干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具有一定緩坡而總體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風口處以及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地方。場址周邊環境應位距居民點1000m以上的下風處,離溪流、公路主干線不小于500m,同時要考慮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并符合衛生要求、取用方便、能夠保證生產生活用水。
在選好場址后,對整個豬場要做好合理的規劃設計,有條件的可聘請科、研、院、校有關專家幫助設計。豬場的布局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區、輔助生產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和病豬隔離區等功能區。生產區豬舍要合理布局,能夠滿足豬分階段、分群飼養的要求,各豬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布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在豬舍具體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雨水道和污水道分開,污水通道埋于地下和治污設施相連,雨水可通過明溝直接排出場外。同時,在豬場建設時也應考慮環境的綠化,豬舍與豬舍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地用來種植花草樹木,以美化和優化豬場的環境。
一定要按標準化豬場發展的要求高質量、高標準建好沼氣池。一般以存欄豬5頭/m3的標準來規劃設計建設沼氣發酵池,整個豬場的糞污、排泄物應全部流進沼氣池。整個沼氣工程要建5個池,即分離池 (格柵井)→酸化調節池→沼氣發酵池→沉淀池→生物氧化池(塘)。嚴禁污水、沼液外排外漏。養豬場的糞污、排泄物在進入沼氣發酵池前應經干清糞和固液分離,干拾糞和分離出來的糞渣固體經過堆積發酵制成有機肥,然后集中運至果園、林地,用于果園、林地的基肥和追肥;污水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沼液經過專門的沉淀池沉淀。在沉淀池旁安裝一臺小型抽水泵,抽水泵的通電開關安裝一個定時器,自動定時控制抽水泵通電將沼液抽出以澆灌牧草。
草地的牧草要選用國家攻關項目篩選的高產優質牧草-雜交狼尾草。因為這種草與別的牧草或莊稼不同,它能消耗大量的豬場廢水和沼液,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對環境的污染,環保指標達到了“零排放”。 雜交狼尾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長,播種后適宜多次收割,一般長至100-130cm左右收割,全年收割8-10次,畝產量可達8000-10000kg。雜交狼尾草草地一般按每畝100頭豬的標準建設。草地要挖畦整坪,形成有規則的畦栽,然后用專門的輸送管道將沼液送進草地里,草地中的管道要每間隔80-100cm開挖一個適度大小的孔洞,以便沼液能夠順暢流漏出來澆灌牧草。管道另一頭接至沼氣沉淀池邊的抽水泵上,這樣只要抽水泵定時將沉淀池的沼液抽上來,就可直接澆灌牧草了。
通過沼液和生物有機肥料滋養的雜交狼尾草是養豬的好飼料,其營養豐富,草質柔嫩,干物質中含粗蛋白15.4%、、粗脂肪4.2%、粗纖維35%、無氮浸出物25%、粗灰分9%,一般可替代部分精飼料的5%-10%,若飼養生態豬,則可替代精飼料25%。狼尾草收割后可直接喂豬,也可通過打漿拌料喂豬。
作豬配合飼料利用,其飼料加工工藝流程如下:
新鮮狼尾草→打漿→攪拌(加入米糠、麩皮等輔料)→蒸汽處理6~12m in→冷卻至40℃→接綠色木霉固體菌種及植物乳酸桿菌、熱帶假絲酵母混合體菌種攪拌→淺盤發酵 (溫度28~35℃)→烘干→粉碎。
尤溪縣珊元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在創建200多畝的雜交狼尾草的同時,又開發了120多畝果園、50畝綠竹基地,以及周圍山林面積900多畝。公司現有豬舍占地面積180畝,存欄能繁母豬980頭。近年來,通過“豬-沼-草(果、林)”多元化的循環養殖模式的發展,其場內的豬糞、尿等排泄物都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吸納,真正達到了無污染、“零排放”、高效益的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