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010021
奶牛產后經常會出現血乳,血乳是擠出的牛奶呈染血或血樣的一種癥狀,是由于多種不良因素作用于乳房,引起輸乳管、腺泡及周圍組織血管破裂發生出血,血液進入乳汁而致。主要發生于產后的奶牛。血乳的發生嚴重影響奶農的經濟效益,為此通過臨床上對奶牛血乳疾病的防治,綜述如下。
奶牛血乳在產后1-7天內發生,病因目前不清。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分娩后乳房血管充血狀況發生改變,乳腺腺池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紅細胞或血紅蛋白滲進腺泡腔或腺管腔,使乳汁變紅,可能與機體中毒有關;乳房挫傷也可能造成本病的發生。分娩后,母牛乳房腫大、水腫嚴重或乳房下垂,牛在運動和臥地時乳房受到擠壓;或牛只互相爬跨;牛出入圈舍時相互擁擠;突然于硬地上滑倒;運動場不平,有碎磚、石子、瓦片及冬天冷凍的糞塊等,均可造成機械性損傷,使乳房血管破裂,若在產后很長時間發生血乳,多由于外傷引起,如被其他牛的抵傷;有一些母牛若伴有血小板減少或其他血凝障礙性疾病,也易發生乳房出血;另外,代謝障礙,如酮病以及應激反應,也可能發生本病。血乳中的血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條件,奶牛擠奶后有一定的間隔時間乳頭括約肌不能完全閉合。這時奶牛若臥于不衛生的地方,乳頭接觸到地面,外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通過乳頭侵入到乳室內,極易造成產后機體抵抗力低下的乳中帶血奶牛繼發乳房炎,甚至繼發全身感染,發生敗血癥。因此,要嚴密注視血乳奶牛發生乳房炎。
一般來說,奶牛產后血乳在擠4~8次奶后便消失,經過為2-4天,并非是大問題,但有的經過30天或更久。擠出的乳汁呈均勻的紅色,乳汁的紅色深淺也有差別,輕者淡紅,重者呈血色深紅。一般四個乳區的乳都呈紅色,各乳區含血量不一定相同,乳中一般無血凝塊。本病發生突然,乳房充血、水腫、溫熱和疼痛,擠奶時可表現疼痛,特別壓擠乳房時疼痛更明顯。一般全身反應輕微,病牛體溫可能輕微升高,精神狀況正常,食欲、反芻和泌乳基本正常,僅有時在擠奶時因血凝塊填塞乳頭管而使擠奶困難。
若在產后很長時間發生血乳者,多因一個乳區或二個乳區發生外傷所致,擠出的乳汁可能出現血凝塊,但經過幾天后血乳逐漸減輕到消失,發生外傷后的乳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十分明顯,有外傷痕跡。
奶牛產后血乳根據乳汁呈紅色,即可診斷。但由何種原因引起的需進一步地診斷,如由外傷引起的乳區皮膚有受傷的局部癥狀。診斷過程中應注意全身反應,并與感染性乳房出血鑒別。出血性乳房炎常發生在產后最初幾天,主要由漿液性或卡他性乳房炎引起,患區乳房紅、腫、熱、痛、炎性反應明顯。乳房皮膚出現紅色或紫紅色斑點,乳汁稀薄如水,呈淡紅色或深紅色,內含凝血和凝乳塊。全身癥狀明顯,體溫升高至40℃以上,食欲減少或廢絕,精神沉郁。
若由于產后1-7天發生的,可能與產前就發生乳腺水腫,產后乳腺毛細血管充血,通透性增強,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致使紅細胞滲出或破裂的毛細血管血液漏入腺胞腔內引起。
乳牛產后血乳不需治療,1-2天即可自愈。對機械性奶牛乳房出血,要使患有血乳奶牛保持安靜,血乳區冷敷或冷浴。禁止熱敷、按摩、涂刺激性藥物及頻繁擠乳,盡量保持乳房安靜。限制飲水。飼喂時,少喂精料及多汁飼草。令其自然康復。機械性外力引起的血乳在停止后,還應檢查受傷乳區的皮下有無血腫,若有血腫形成,還需切開皮膚,取出血凝塊等措施。在產后1-7天發生的,可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300-500m l靜脈注射,每天1次,經2-3天的治療即可治愈,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 l、10%葡萄糖酸鈣300-500m l、維生素C注射液50m l,一次靜脈注射。
若病牛因乳房炎引起的血乳,除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外,還應采用乳房炎的抗菌消炎等措施進行治療。可用恩諾沙星注射液每公斤體重2.5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連用2-3天。若繼發敗血癥,按敗血癥治療。
奶牛血乳后,出現貧血癥狀時,應給奶牛采取輸血、補充鈣劑及補液等措施。對持續出現血乳的奶牛,應利用止血藥止血。止血敏2m l×15支,或維生素K34mg×15支,或兩者混合肌注,每天2次,連用2-3天。或云南白藥2-3支,牛一次內服,效果較好。
止血劑無效時,可給患病的每個乳區注入2%普魯卡因注射液10m l,每天2-3次。或者對頑固性奶牛血乳病例,向乳房內注入過濾性空氣,以增加乳房內壓力,制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