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敏 崔晨光 河北省行唐縣獸醫防疫站 河北行唐 050600
近年來,我國奶牛業生產發展迅猛,奶牛業已成為廣大農村經濟中參與人最多,發展速度最快,對農民增收貢獻率最大的產業之一。但隨著奶牛良種改良進程,單產奶量提高,生產癱瘓癥的發病率隨之上升,并由于盲目治療或用藥劑量不足、護理不當等原因,導致奶牛長期臥地不起,引起局部缺血、壞死或爬臥綜合癥,造成一批高產奶牛被淘汰,給奶牛生產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我們把在獸醫實驗室檢測癱瘓病牛血液中鈣、磷、鉀、鎂的有關情況和治療經驗介紹如下,與同行一起探討。
生產癱瘓又稱乳熱癥,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發生的一種嚴重代謝疾病,其臨床癥狀以四肢癱瘓、臥地不起、知覺消失、頭頸轉向一側為特征。主要發生于飼養良好,第3~6胎的高產奶牛,在產后3天內多發,少數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前數小時發病,初產母牛則幾乎不發生此病。一般認為引起生產癱瘓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后血鈣濃度急劇降低而發生的一種嚴重代謝紊亂。我們通過對452例生產癱瘓病牛的實際檢測數值顯示:血鈣值低78例,血磷值低6例,血鉀值低93例,血鎂值低2例,血鈣、血鉀值都低183例,血鈣值高、血鉀值低24例,血鈣、血磷、血鉀值都低3例,血鈣、血鉀、血鎂值都低3例,血磷、血鉀值低9例,鈣、磷、鉀、鎂均在正常范圍的51例(奶牛血清鈣、磷、鉀、鎂正常值mmol/L:鈣 2.20~3.04、磷 1.08~3.39、鉀 4.10~6.94、鎂 0.67~1.30)。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奶牛生產癱瘓癥的發生原因不只是血液中血鈣濃度降低,同時還包括血鉀、血磷、血鎂的濃度降低。
2.1 2008年3月5日行唐縣秦村養牛戶李某到獸醫實驗室對其采集的奶牛血樣進行血液鈣、磷、鉀、鎂值的測定,據其介紹病牛頭天早上順利產下第3胎后,一切正常,夜間添草時也未發現有異常現象,但次日早上發現該牛臥地不起,頭部彎向右側,四肢及身體末端冰涼。已經請當地獸醫用葡萄糖酸鈣輸液2天,未見好轉,于是采集血樣來行唐縣獸醫實驗室進行檢測。經實驗室檢測血液鈣、磷、鉀、鎂值 分 別 為 1.67mmol/L、1.99mmol/L、2.38mmol/L、0.83mmol/L,與正常值對比,造成這例奶牛生產癱瘓的原因為血鈣、血鉀的缺乏,畜主已經補鈣,卻不見效,分析原因可能為鈣補充量小或體內鈣流失快吸收不好,因此建議畜主加大葡萄糖酸鈣的用量(*注:要控制輸液速度及監視心臟情況,防止出現心率增快或節律不齊引發心傳導阻滯而發生死亡),同時每日口服液體魚肝油100m l,促進體內鈣吸收,再者補充氯化鉀進行治療。3天后回訪,畜主稱癥狀已見輕,能起立。
2.2 2008年6月23日,行唐縣趙陽關村養牛戶薛某前來就診,稱其奶牛在產后第4天出現臥地不起,不能站立,強行驅趕,前肢能勉強站立,而兩后肢不能負重,呈犬坐式,針刺全身有反應,精神、食欲正常,排便正常,獸醫已用2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00 ml進行補鈣治療3天,效果不明顯。經對其采集的血樣(補鈣后應在8小時后采集血樣),血液中鈣、磷、鉀、鎂的值分別為3.8mmol/L、1.15mmol/L、1.07mmol/L、0.75mmol/L,經與正常值對比,造成這例奶牛生產癱瘓的原因為血鉀的缺乏,血鈣的值已經高出正常值,因此再補鈣已是錯誤的治療,而應改為補充鉀,建議畜主對病牛補充氯化鉀進行治療,并適當補充磷酸二氫鈉,增加血液中磷的含量,以使血液中鈣磷比例適宜。3日后回訪,畜主稱效果相當好,第一次用藥后不足10分鐘病牛在驅趕下便能起立,為鞏固療效,第二天又用藥一次,現已正常。
3.1 在奶牛生產癱瘓癥的診療中,根據相關報道及獸醫臨床經驗,一般認為其病因是奶牛在產前或產后血液中鈣的濃度劇烈降低所致,但經筆者對452例生產癱瘓奶牛 (大部分為已經治療或正在治療的病牛)的實際檢測數值統計,單純低鈣的病例只有78例,僅占17.26﹪,而沒有想到的是低磷18例(其中單純低磷6例,低鈣、磷、鉀3例,低磷、鉀9例)占3.98﹪,低鉀病例卻高達312例(其中單純低鉀93例,低鈣、鉀183例,高鈣、低鉀24例,低鈣、磷、鉀 3例,低鈣、鉀、鎂 3例,低磷、鉀 9例),占69.03﹪。據此,在治療奶牛生產癱瘓癥時,應適時檢測病牛血液鈣、磷、鉀、鎂的含量,對癥治療。
3.2 在無檢測條件時,要考慮補鈣、磷、鉀、鎂、糖,強心等綜合治療措施,推薦治療方劑:10﹪葡萄糖 1000m l、5﹪糖鹽水 1000m l、 生理鹽水 500m l、20%葡萄糖酸鈣1000m l(或10﹪氯化鈣500m l)、10%氯化鉀100m l、10﹪安娜加40m l,混合一次靜輸。一般用藥后半小時內病情好轉,并很快能站立,若至次日仍不能站立,可用同方再輸一次。當輸鈣、鉀后病牛機敏活潑、欲起不能時,多伴有嚴重的低血磷癥,此時可用20﹪磷酸二氫鈉500~1000m 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配制后一次靜輸。
3.3 有條件的牛場可在奶牛產前、產后對奶牛進行血液中鈣、磷、鉀、鎂值的測定,隨時掌握血液中鈣、磷、鉀、鎂的濃度,以及時進行補充,防止奶牛生產癱瘓或產后截癱病的發生。
3.4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工作也相當重要。產后不能讓母牛喝冷水,要喂一些溫水、撒些麥麩在水中或加些紅糖,保證其有良好的消化機能和旺盛的食欲,利于產后恢復;產后5日內擠奶不要把奶擠凈,應少量多次擠奶,防止鈣從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鈣驟降;增加病牛營養,每日為患牛灌飲鮮牛奶2—3斤;保溫牛體,給患牛蓋上保溫物;在患牛體下鋪上厚的干凈的軟墊草,避免在光滑硬實的地下躺臥,每日為患牛翻身5次以上,并要耐心地做腿部和后軀肌肉的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以減輕長時間躺臥引起局部缺血壞死和下身痛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