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桂 山東棗莊市 277200
在母豬配種后,它所排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并不是每個受精卵都能存活長成小豬,母豬每次發情排出的卵子,大約只有一半能在分娩時成為活的仔豬。在母豬配種后第三周有30%~40%的胚胎死亡,此后還會發生少量胚胎死亡。影響胎兒存活的因素很多,遺傳上的原因造成的胎兒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良的飼養環境、營養及管理因素也會增加胎兒死亡。
(1)高溫和低溫都會降低胚胎存活數。①高溫。在32℃左右溫度下飼養的母豬,在配種后25天的胚胎數比在15℃以下飼養的約少3個。因此,夏季采取措施降低母豬舍的溫度,保持涼爽,尤為重要。②低溫。有的豬場母豬圈舍保溫差,采光不好,冬季又不加溫。到寒冷季節,圈舍內陰冷潮濕,甚至結冰。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豬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抵抗寒冷,自身體況必然不良,影響發情和胎兒發育,容易造成流產、死胎。這樣的圈舍必須改造,否則養不好母豬。
(2)其他環境。母豬懷孕后欄舍要固定,宜少運動。飼養員要固定,操作要輕,不可鞭打懷孕母豬或猛追猛趕。懷孕母豬的欄舍周圍要安靜,嗓聲會使懷孕母豬受到驚嚇而引起流產。
初生仔豬個體重增加有利于仔豬成活率的提高。初生仔豬個體太小,爭擠奶頭困難,難以吃到母乳,容易出現弱豬,仔豬死亡率亦高。瘦弱母豬在產仔后往往泌乳不足,影響小豬生長,仔豬成活率低。
(1)保證營養。在母豬懷孕初期,胎兒很小,長的也慢;到懷孕50天時,平均每個胎兒的重量不到100g;到90天時,長到500g以上;到110天左右,達到1000g。初生胎兒體重的60%是在妊娠末期20~30天時增長的。因此,母豬懷孕后,胎兒的發育可分為兩個階段,懷孕后的84天為懷孕前期,之后到產仔時為懷孕后期。在懷孕前期,每天的飼料量為2~2.5㎏。仍要以膘情為參照,膘情以脊背平直而不肥為好。在母豬懷孕后期,由于胎兒增重很快,需要較多的營養,喂料量可以達到3~3.5㎏,料的質量也要好一點,可提高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粗蛋白質含量可達16%)。這樣可使胎兒增長快,仔豬出生重大,同時還可使母豬有一定的營養儲存,便于產仔后泌乳量的提高。
(2)飼料穩定。在母豬懷孕期間,飼料要穩定,不要經常更換。頻繁改換飼料會影響胎兒發育。
(3)飼喂次數。懷孕母豬每天喂兩次濕拌料就可以了。開產前7天要進產房。進入產房后,要每天喂三頓,不定量,讓其吃飽,并供給充足的飲水。
(4)科學管理。①及時調圈。保證懷孕母豬有正常膘情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把懷孕母豬單欄飼養。如條件不具備,則應把體格大小相近的母豬放在同一圈內飼養。母豬體格差別較大時,會出現強欺弱、大欺小,個大強壯的吃得多,個小較弱的吃不上。有此現象時應及時調圈。母豬過肥或體況不好都會影響胎兒發育,增加死胎和弱仔。②衛生驅蟲。豬舍和豬體經常保持清潔、健康,豬舍及周圍環境定期消毒。蛔蟲和豬虱極易傳染給子豬,故在母豬配種前或在懷孕中期要進行一次藥物驅蟲。③適量運動。懷孕豬第1個月要恢復體力和膘情,使母豬吃好,睡好,少運動,1個月后,每天加強運動1~2小時;產前1個月,自由運動;產前7天,停止運動。④母豬單欄。懷孕母豬單欄飼養可以防止母豬爭食,但母豬使用壽命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