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海 宮愛民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129例臨床觀察
倪志海 宮愛民
目的探索臨床中低位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方法對我院收治的129例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保肛手術并觀察術后效果。結果3例術后1周內發生吻合口瘺,二次手術造瘺一例,兩例保守痊愈,5例發生術后腸梗阻,4例保守治療痊愈,一例開腹二次手術后死亡,吻合口早期狹窄10例,術后10天擴肛痊愈。結論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只要把握適應證,可作為手術首選。
直腸癌;保肛;臨床觀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結腸癌、直腸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又以直腸癌更為多見。直腸癌病例中約有半數以上居于中低位置。傳統的治療方法使患者常不能保留肛門,生存質量低下。有人寧肯病情惡化也決不接受手術。隨著對直腸解剖、直腸癌病理、癌細胞生物特性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吻合器、閉合器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低位直腸癌患者施行保肛手術,保肛手術已經成為低位直腸癌的首選術式[1]。我院在總結以往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技術,結合閉合器、吻合器的使用,對129例低位直腸癌行保肛手術治療,并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進行有益的探索。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29例,男78例,女51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61歲。腫瘤下緣距肛緣<4~6cm。
1.2 臨床病理資料 大體標本:潰瘍型68例,隆起型47例,浸潤型14例。組織學分類:高分化腺癌63例,中分化腺癌45例,低分化腺癌例16例,其他5例。改良Dukes A期22例,B1期53例,B2期46例,C1期8例。
1.3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Dixon手術,手術體位、麻醉及腹部手術操作同經腹會陰直腸癌切除術,術中注重側方淋巴結的清除、骶前植物神經的保留及全直腸系膜切除。結腸近切緣距腫瘤15~20cm,遠切緣距腫瘤1~3cm。全部患者使用雙吻合器吻合。吻合完畢,腹腔內關閉后腹膜,使吻合口位于腹膜外,防止吻合口瘺發生后,漏出物進入腹腔。經肛門旁3cm左右戳孔置入骶前海綿狀支撐引流管,預防術后吻合口瘺,術后引流,7~9天無引流物拔出引流管,若有引流物且顏色灰黃,8天左右開始鹽水沖洗引流。
本組129例中,3例術后1周內發生吻合口瘺,二次手術改道一例,兩例保守痊愈,5例發生吻合口狹窄,無手術死亡。
3.1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可行性 近年來,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有很多研究支持低位直腸癌前切除的可行性,研究證明:(1)低位直腸癌的淋巴引流主要是向上,同時也有部分向兩側的,只有在晚期、高度惡性、向上的引流淋巴管被癌細胞栓塞時才有向下的逆行擴散;(2)直腸癌存在橫行環繞腸管發展的特點,94%的直腸癌向遠端擴散不超過2.5cm,超過2.5cm者均屬分化不良和DukesC期病變,故假如切除范圍距腫瘤遠端3cm,其切緣是安全的;對于早期發現的患者,遠端切緣可保留1厘米;(3)保肛術式的遠期生存率、局部復發率和Miles術并無差異;(4)由于吻合器技術的應用,使得一些低位直腸癌或者在一些肥胖的、骨盆狹小的患者的手術操作中異常方便,從而拓寬了保肛手術的范圍;(5)根治的前提下,保肛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2]。
3.2 適應證及禁忌證 保肛手術首先是根治性,其次是保留肛門,要根據腫瘤的分化程度不同、病理分期、距肛緣的距離及患者的全身情況做綜合分析。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既要提高術后的生存質量,又保證了手術的徹底性。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較適合選擇保肛術式手術:(1)DukesA期、B期及部分C期病例;(2)中、高分化程度的管狀或乳頭狀腺癌;(3)距齒狀線>3cm;(4)腫瘤較小,隆起型,未侵入肌層。對個人保肛愿望強烈,術前經放療腫塊明顯縮小,可適當放寬手術適應證。保肛的絕對禁忌證是:(1)腫瘤侵犯了肛門括約肌叢;(2)腫瘤與盆腔浸潤固定并擴散至鄰近器官如前列腺、膀胱、陰道等;(3)癌腫下緣距齒狀線<3cm[3]。
3.3 局部復發問題 保肛手術時最嚴重、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腫瘤局部復發。據文獻報道[4],保肛術式的局部復發率為5%~11.0%,Miles術式的局部復發率為4%~11.4%,兩者無差異。
3.4 并發癥 直腸癌術后常見并發癥是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和術后早期腸梗阻[5]。吻合口瘺的發生與吻合口的張力、血運、手術操作及腸道清潔有關。在預防和治療中,一定要注意:(1)避免吻合口處有張力。(2)遠端直腸四周的脂肪組織及系膜清除要夠。(3)當抵釘座與吻合器套管對合旋緊時,必須將四周組織牽開以免夾入其中間。(4)吻合器管徑應與肛管直徑基本匹配。(5)旋緊遠端螺旋,待雙三角形標志對合好或綠色標志出現后,方可打開保險,進行切割吻合。(6)拔出吻合器后應常規檢查釘圈內結腸與直腸的切割圈,如有切割圈變細不完整,應在腸外加強縫合。(7)手術前充分做好腸道預備:除口服腸道殺菌劑外清潔灌腸一定要徹底,必須灌洗至排出液無渣,確保直腸、結腸在空虛狀態。(8)骶前間隙放置有效的引流管。吻合口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四周瘢痕組織增生、收縮,導致狹窄。另外,選擇的吻合器口徑偏小也可造成狹窄。發生了吻合口狹窄,可術后10天或更長時間進行擴肛,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盡量避免早期灌腸,本組患者因灌腸發生吻合口瘺一例。保持大便成形,鼓勵病人自行排便,狹窄有望緩解;對于發生早期腸梗阻患者,可禁食、靜脈高營養,一般多可恢復,二次手術對患者打擊過大,死亡率高,要嚴格把握適應癥。
[1]郁寶銘.低位直腸癌的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6):35.
[2]郁寶銘.當前直腸癌外科治療的趨勢[J].中國胃腸外科雜志,2000,3199-200.
[3]吳增安,李文平.直腸癌保留肛門手術的探討[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8,18(10):33-34.
[4]劉寶善,燕錦,左明,等.直腸癌側方淋巴結清掃的效果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910-913.
[5]郁寶銘,李東華,鄭民華,等.直腸系膜全切除在雙吻合器低位前切除術中的意義[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496-498.
Objective The inquiry of the best Medical therapy in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12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 rectal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Nine cases had anastomotic leakage within one week, colostomy in 1 case, 16 cured by non-operative methods,bowel obstruction occurred in 5 cases, 4 cases with conservation therapy, one died after second laparotomy, 8 case with anastomotic stenosis were cured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 If the indications was identified, the operation of preserve anal sphincter in low rectal cancer can be the first choice.
rectal cancer; preserve anal;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46
116021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肛腸外科 (倪志海 宮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