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萍 楊素燕
產程中拉瑪澤減痛分娩的心理護理
陳超萍 楊素燕
拉瑪澤;減痛分娩;心理護理
拉瑪澤減痛分娩法源于1952年,是由法國一位產科醫師拉瑪澤研究、發明的,也被稱為心理預防式的分娩準備法。這種分娩方法,從懷孕7個月開始一直到分娩,通過對神經肌肉的控制、產前體操及呼吸技巧的學習過程,有效地讓產婦在分娩時將注意力集中到對自己的呼吸控制上,從而轉移疼痛,將分娩的疼痛降低到人體可以忍受的程度。有研究表明[1],疼痛的減輕可加快產程、減少不必要的難產手術、降低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愛母行為的倡導,產科醫護工作者積極開展新型的分娩方式—拉瑪澤減痛分娩,力求減輕產婦的分娩痛,解除產婦焦慮和恐懼的心理狀態,根據產婦不同的心理狀態及分娩的不同時期,在分娩過程中持續給予產婦生理上、心理上的支持,使產婦感到安全、舒適,充滿信心,在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與醫護人員配合,集中精力運用呼吸技巧以達到減輕疼痛順利分娩的目的。
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對象主要適用于頭位妊娠、無各種嚴重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的產婦,下面就初產婦在產痛時應用拉瑪澤分娩的心理護理談些粗淺的體會。
第一產程自規律的宮縮到宮口開全,期間胎頭下降使子宮下段、宮頸管和宮口呈進行性展寬、縮短、變薄和擴大。隨著子宮肌纖維的伸長,產婦會出現腰、背、骶、會陰等部位不同程度的牽拉痛。第一產程分為潛伏期和活躍期。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大3cm為潛伏期,其特點是宮縮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初產婦所需時間平均為8h。這一期間產婦易產生焦慮情緒,盼望盡快結束分娩。這時助產人員應態度和藹、熱情地向產婦講解分娩的生理過程及自然分娩的好處,利用視頻播放拉瑪澤呼吸技巧并鼓勵其丈夫一起參與呼吸運動,指導產婦在子宮收縮初期階段,先做廓清式呼吸,接著做胸式呼吸6~9次,以另一廓清式呼吸結束。如果規律宮縮在日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鼓勵產婦下床活動,適度的活動有助于宮口擴張及先露下降,鼓勵產婦進食和飲水,以保持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如在夜間,應鼓勵產婦在2次宮縮間歇期爭取時間休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活躍期是指宮口開大3~10cm,初產婦所需要的時間平均為4h左右,宮縮特點是持續時間較長、間歇時間較短,此階段是分娩中最難受、最辛苦的階段。產婦會大聲叫喊或呻吟,產生恐懼心理。這期間助產士要安慰產婦,語速要緩慢,尊重產婦并給予同情,認真聽取產婦的傾訴和提問,接受產婦的各種行為表現,守護在產婦身旁,告訴她產程進展情況及談論即將出世的嬰兒,指導其在子宮口開4~8cm時,在廓清式呼吸后,進行淺而慢的加速呼吸,以另一個廓清式呼吸結束。在子宮口開8~10cm時,在廓清式呼吸后,進行淺的呼吸,以另一個廓清式呼吸結束。同時幫助她按摩疼痛部位,轉移其注意力。密切觀察宮縮情況和胎心的變化,使產婦對分娩的安全性樹立信心。
第二產程自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初產婦所需時間平均為1h左右。宮口開全后,大部分產婦感覺疼痛較以前減輕,情緒會變得穩定,但不會配合宮縮用力。此階段胎兒隨時會娩出,是最困難的時刻,助產人員要教會產婦正確的應用閉氣用力運動和哈氣運動方法,要把握子宮收縮時做閉氣用力運動,而子宮停止收縮時休息并完全放松,以獲得力量再努力,在助產人員說“不要用力時”應用哈氣運動。出汗多時要幫助產婦擦汗、宮縮間歇時給流質飲食,給予體力上的支持,多鼓勵、安慰產婦,使產婦在熱情關懷、充滿信心與希望中度過分娩。
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此時助產士應祝賀產婦順利娩出胎兒并告示性別,一旦發現新生兒發育情況欠佳時,可暫時不告訴她,詳細情況應告知家屬,以免對產婦產生不良刺激,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
第四產程是胎盤娩出后2h,這一過程中,雖然產婦在分娩中耗費了大量的體力,但從精神上真正體會到做母親的幸福感。助產人員要協助產婦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并告訴她母乳喂養的好處和技巧,這樣有助于提高母乳喂養率,同時還有助于產后子宮收縮、降低產后出血率。
體會:自然分娩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面臨產痛,每一位產婦都會感到緊張,從而增加了疼痛感。但是,如果產婦在分娩前用心練習拉瑪澤分娩法,那么當產痛來臨時,在助產人員的指導下,拉瑪澤分娩法會幫助產婦減輕疼痛,順利度過分娩期,促進產后恢復及親子行為,有利于母嬰健康。
[1]楊素燕,王翠蘭,陳超萍,等.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9,12(35):32-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83
353000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婦產科 (陳超萍 楊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