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云
補中益氣湯治療慢性結腸炎120例療效觀察
王占云
目的觀察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觀察腹瀉癥狀的緩解時間。結果對照組和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4%和89%,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各種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本方具有益氣養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濕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結腸炎,既補脾氣之虛,又可提升元氣,恢復水液代謝而止瀉。
補中益氣湯;慢性結腸炎;療效;辨證論治
慢性結腸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多反復發作,病程遷延日久,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筆者應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慢性結腸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就診的慢性結腸炎患者120例,病程均超過3個月,有反復發作、輕重不等的腹脹痛、里急后重、黏液膿性便癥狀,腸鏡檢查提示腸黏膜水腫、增厚、表面潰瘍等,大便檢查有少許白細胞、膿細胞,個別患者還有紅細胞,大便培養未見細菌生長。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齡20~56歲,其中24~43歲23例;病程最長7個月,最短2.5個月。對照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齡21~55歲;病程最長6個月,最短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中醫辨證系脾胃氣虛,納運失職,治以益氣健脾,佐以升提。方藥:炒黨參20g,焦白術15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10g,煨葛根20g,杭白芍15g、廣陳皮、煨木香各10g,黃連8g。中虛脾弱加炙黃芪20g,茯苓15g;陽虛病久加熟附子12g,肉桂12g;濕熱積滯加萊菔子12g,枳實12g;舌暗有瘀點加丹參12g,蒲黃12g;久瀉不止加煨訶子12g,炮姜12g;熱毒者加白頭翁12g;氣滯者檳榔10g;濕熱者加黃芩10g;食滯者加山楂15g,神曲15g;便膿血者加地榆15g。用法:涼水浸泡半小時后,水煎分服,一日3次溫服,一日一劑。對照組給予環丙沙星,每次0.25g,每天2次,口服。思密達,每次1袋,每天3次,口服,黃連素片,每次5片,每天3次,口服。兩組均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統計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大便常規正常,腸鏡檢查示腸黏膜正常;好轉:便次減少,大便形狀正常,大便常規正常或偶有少許黏液,腸鏡檢查示腸黏膜輕度改變;無效:治療3周后癥狀無改變。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1個療程后,治療組治愈48例,占74%;好轉10例,占15%;無效7例,占11%;總有效率89%。對照組治愈27例,占49%;好轉14例,占25%;無效14例,占26%;總有效率74%。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慢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癥病變。病變的部位主要限于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便、腹痛等,主要發病機制為感染、遺傳因素、免疫和精神因素等,近年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1]。慢性結腸炎屬中醫學腸僻痢疾腸風臟毒“泄瀉”范疇,多因濕邪入侵損傷脾胃,或夾有積滯,下注腸道,遷延不愈而成。本病病程較長,多因長期飲食不慎、勞倦內傷,致脾胃虛弱[2]?!毒霸廊珪匪^“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且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極易耗損正氣及影響情志,以致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清代葉天士“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勝也,土虛木乘脾受肝制,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3]。由此可見本病病機為脾虛濕勝,屬本虛標實,由于病程長,正虛邪戀,日見耗損,邪因正虛而留戀不散,脾陽虛弱則運化失司,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津液糟粕并走大腸而瀉黏液便。”治療上應著重益氣健脾升提。方中葛根升陽生津,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升,配升麻,柴胡則胃氣上騰而瀉自止,同時柴胡有疏肝理氣作用;黨參、白術、陳皮健脾益氣,白芍伍甘草緩肝之急而止痛,木香、陳皮調暢三焦之氣,黃連清解濕濁之水,諸藥相合益氣健脾,升提清陽,補而不滯。因與病機貼切,故其效顯著。
目前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內科學》中只有“潰瘍性結腸炎”而沒有“慢性結腸炎”病名,但臨床實踐表明很多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鏡檢并無潰瘍和糜爛,在纖維結腸鏡下的表現主要是腸段黏膜的充血、粗糙,血管網絡模糊、偏粗,黏膜發紅或因蒼白而光亮,這部分患者不應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都是結腸的慢性炎癥,慢性結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兩者在病因上和治療方法上都有區別。病因上,潰瘍性結腸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細胞凋亡有關,正常結腸上皮細胞很少發生凋亡,受T細胞免疫反應影響,產生的細胞因子比例失衡,引起細胞凋亡,從而使上皮細胞構成的黏膜屏障破壞,導致結腸黏膜的損傷和潰瘍。而慢性結腸炎大多是從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發展而來,與細菌、真菌和病毒有關。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更準確制定療效標準、確定和建立治療方法,有必要將慢性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區別對待,很多慢性腹瀉患者,比如中醫泄瀉病中腎陽虛衰型的五更瀉,就大多不是潰瘍性結腸炎,而是慢性結腸炎。本研究發現,補中益氣湯因其毒副作用小,故更適用于治療反復發作的慢性結腸炎,值得臨床進一步觀察與推廣。
[1]于皆平,沈克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52-254.
[2]李定國.全國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討論會紀要[J].中華消化雜志,1993,13(6):354.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23-2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120
122400 遼寧省建平縣醫院 (王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