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城 韓玉江 余春艷 胡 艷
(湖北省枝江市植保站,枝江 443200)
枝江市位于鄂西山區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常年水稻種植面積 2.68萬 hm2。按播種及栽插方式分為直播田、移栽田、拋秧田、機插田等,根據田間管理前茬及時間的差異又可分為早稻、中稻、一季晚、二季晚等等。4月中旬到 8月上旬均可在我市水稻田插秧。由于存在栽插時間的延長,種植田塊的差異等條件,我市水稻病蟲發生為害重,防治壓力大,特別是 2009年,水稻病害異常發生,使局部田塊受害重,損失大。
主要發生在顧店、白洋兩個丘陵鎮,發生面積53.33hm2,絕收面積 37.33hm2。品種多為常規稻,如浙幅 802,鄂早 16,鄂早 18等等。
主要品種為豐兩優香一號,兩優 6326,珞優 8號等。全市共發生 85.73hm2(其中問安鎮發生80hm2,白洋、董市、安福寺等鎮共 5.73hm2)。
主要發生在問安鎮、仙女鎮(有局部田塊)。發生面積 136.73hm2。
主要發生在仙女、白洋、顧店、安福寺等鎮。發生面積 53.33hm2,絕收 0.14hm2,幾乎所有品種都有發生。
主要發生在仙女鎮、白洋鎮、顧店鎮、安福寺等地,發生面積 200hm2,絕收 0.19hm2,幾乎所有品種均有發生。
氣候是導致水稻病害異常發生的主導因子。
2.2.1 西部早稻破口始穗期的 6月上旬共有 7d降雨,共降雨 47.5mm。連陰雨天氣一是使丘陵老病區濕度大更易發病,二是給防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三是錯過了防治關鍵時期,使早稻穗頸瘟發生危害重。
2.1.2 6月28日、29日、30日連續 3d降雨 133.7mm,暴雨內澇、排水不暢使我市問安鎮、白洋鎮、安福寺鎮等部分稻田淹水 3d以上,致使心腐病和細條病發生。
2.1.3 高溫干旱則是普矮病、惡苗病發生的主導因子。 7月6~22日(除 7月10日零星降雨)我市持續干旱 17d,且 7月16日~23日,持續 7d高溫(最高氣溫均超過 36℃)。此時正是一季晚孕穗期及二季晚分蘗期;促使大部分種植品種不同程度發生了惡苗病及黃矮病。
在品種方面,一是目前尚無較好的抗稻瘟病品種,二是隨著外地品種的調入,水稻品種多且雜,缺乏系統性,導致早稻在今年氣候異常情況下稻瘟病發生較重。在栽培方面,部分農戶栽培管理仍然奉行傳統的大水大肥措施,使水稻旺長、抗逆性差,部分田貪青晚熟,分蘗期延長,病害極易發生。
2.3.1 細條病屬檢疫對象,該病在我省相鄰省市已發生,省內潛江、仙桃、宜城等地也有發生,該病傳播途徑主要是種子,其為害癥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種子即使帶菌也難檢測,所以制種基地產地檢疫至關重要,非制種區,種子全部從南方調進。盡管我市嚴格按照檢疫程序進行了檢疫,采取了強有力的阻隔措施,但細條病仍然傳入我市。
2.3.2 稻瘟病自 2004年大發生后,近幾年發生均不重,農民產生了麻痹思想,放松甚至放棄了預防,導致早稻稻瘟病發生重。也正是管理粗放,農戶中、晚稻大多沒有進行種子處理,致使部分田塊黃矮病和惡苗病發生較重。
2.3.3 防治方法存在差異一是防治時間滯后,防效不理想。農民往往看見為害癥狀出現后才開始施藥防治,這已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期,往往事倍功半。二是防治藥劑不對路。部分經銷商受利益驅動,向農民推薦質次價高的防治藥劑,使防效不理想。三是農民沒有掌握防治技術,病害的防治應在上午 10時后露水干后施藥。施藥時水量應打足,霧滴應細而均勻,農民在防治時仍是在早晨露水未干時,粗點噴露,使藥劑附著力差,藥劑流失嚴重,防治效果不理想。四是農戶習慣用晚稻作口糧,對晚稻施藥較少,使晚稻病害發生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