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5中心醫院,海南 三亞 572008)
多媒體技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之我見
楊 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5中心醫院,海南 三亞 572008)
多媒體技術;臨床護理;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臨床護理帶教模式,提高了護理教學水平,保障了教學質量。但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不是萬能的。本文僅就多媒體技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優勢以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1.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將枯燥的護理理論或文字說明改變為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圖片或畫面,加入動聽的音樂,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創造出交互的教學環境,形成智能化的人機對話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強烈的真實感和參與感[1]。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具體的人體部位形象表現出來,既達到保護患者隱私的目的,同時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為女性患者行留置尿管術的教學中,患者通常拒絕他人的觀摩。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老師只能靠口頭或平面圖形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但學生往往不能直觀地學習和體會到操作的流程,在真正的操作中容易遺忘程序,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也無法真正掌握操作的技巧。借助多媒體技術,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課前準備好不同的圖片制成動態幻燈投影片進行示范,增加了學生對護理操作學習的興趣,加深了護理操作過程的理解和記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1.2 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在醫學教育中感性認識非常重要,尤其在臨床護理教學中,若沒有感性認識為基礎,學生只能紙上談兵。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臨床的實際標本圖片、患者的典型癥狀、體征直觀地展現在同學面前,提供了大量具體的臨床信息,對教學中機制復雜、難度大、實驗成本高、罕見和難以實體操作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教學課件中逼真的實物圖像、三維動畫模擬演示等,使學生很快地將理論聯系實際,獲得感性經驗[2]。如在各種注射法教學中,注射部位的選擇、進針手法是重點內容,教師可將注射部位的神經、血管與肌肉的解剖圖掃描入計算機,制成動畫,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清晰地展示了注射部位與解剖之間的關系,并將進針的操作錄像導入計算機,分解動作講解,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進針的動作,使課堂上難以表達的重點內容真實、直觀地再現出來[3]。
1.3 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的視頻使教師可以利用重復、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來突出重點內容和操作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通過視聽并舉,使學生及時觀察感知、發現問題、討論辨析、由淺入深地學習,從而進行強化教育。例如,在講授“水封瓶的護理”過程中,教師先播放一段臨床中氣胸病人的臨床表現和癥狀、放置水封瓶病人的畫面、護士為患者更換水封瓶的錄像,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患者需要放置水封瓶、患者為什么要放置水封瓶、放置水封瓶的原理,放置水封瓶患者護理的操作過程,然后講授胸腔閉式引流(水封瓶)的原理,放置的目的、位置到如何護理,整個過程都采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現了護理的全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1.4 豐富了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能綜合、及時地處理多種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及授課要求,事先將授課過程設計編排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將板書、掛圖、錄像等集中到課件里,使內容豐富而詳實,節省了板書、幻燈、掛圖的時間,緩解了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加大了課堂信息量。同時多媒體課件在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的同時,隨時更新,穿插本學科新技術、新知識,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4]。
2.1 過分依賴多媒體,忽略基本訓練 媒體的優勢是可以將幻燈片、投影片、圖片、實物、模型和錄像帶等集成到課件中,根據需要靈活展示,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和便捷性,提高授課效果。但臨床護理教學效果如何并非僅取決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人認為多媒體教學非常直觀、有效,從而放松了臨床實踐的學習,因此,在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略臨床教學的具體示范及實踐。在學習和基本掌握理論知識及操作流程后,必須教會學生如何在臨床中正確使用。
2.2 設計單一固定,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每個學生因生活環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同,對各項操作的感受不同。由于事前已經把答案輸入計算機,教師為求得“最佳”答案,讓學生的回答盡可能與自己一致,就會想方設法把學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導。毫無疑問,多媒體有時是無法代替學生對實踐操作中的感悟,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思考的惰性,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
3.1 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老師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首先要考慮課件的教學價值,在不能進行直接操作示范或深部解剖講解時,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幫助理解及加深印象。但當一些操作可以直接進行,建議采取真人或安妮公仔示范,輔助講解臨床經驗及護理倫理學常識,更能使學生將來更好地服務用臨床患者。
3.2 科學處理多媒體與傳統教學間的關系傳統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教學手段的單一、課堂教學容量小、課堂效率低等,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普及,則正好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是多媒體教學方式下,人機交互使得計算機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道障礙。不利于教師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也不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因此,它們各有各的長處和不足,所以在臨床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講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積極動手的能力,注重教學中的互動。
3.3 注重實效,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實用性、目的性的原則,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又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訓練學生的能力,不能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變成現代多媒體的灌輸。正確地理解多媒體課件的用途是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搞好臨床教學的前提條件。
[1] 李曉玲,徐桂紅,栗 霞.現代教育技術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8,27(15)∶3 473.
[2] 謝 虹,徐淑秀,孫雪芹,等.探討護理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上海護理,2005,3(21)∶65-66.
[3] 陸愛平,高鈺琳.多媒體技術在基礎護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9(35)∶552-553.
[4] 薛桂蛾.多媒體在《社區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7(20)∶8-9.
R47
B
1003—6350(2010)18—149—02
2010-05-19)
楊 玲(1981—),女,湖南省湘潭市人,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