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順
(山西省公路局)
道路土基是道路質量的根基,無論是填土路堤,還是挖方路槽,如果土基處理不好,道路的施工質量就根本談不上。
(1)溝槽回填(換土)。進行道路施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某些溝槽回填施工,在回填復土中,不按要求進行施工,會給道路質量留下嚴重的隱患。如溝槽內水不處理干凈就回填土,使槽內回填土方含水量過高;有的將翻建的舊瀝青路油塊、混凝土塊及其它大塊舊料填入溝槽內,造成大塊間的空隙很大;有的雖有溝槽根基土方,但沒有經過壓實處理或處理不合格就回填等。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溝槽部位在行車作用下發生沉陷,出現溝槽兩邊的縱向裂縫及溝槽部位的明顯凹槽現象。(2)土基的密實度及平整度,土基橫坡及碾壓。在近幾年的道路施工中,對于土路基的橫坡整理及碾壓比較疏忽大意,認為土基不需要在花那么大精力去規規矩矩地按標高去整平碾壓,更不用說整出路拱來。一般卻是用推土機推完路槽,用壓路機碾壓一篇,就開始鋪筑路面底面(基層)結構材料,同時對絕對標高較低的土路不加修整,只顧搶進度,而不考慮路基的排水。這樣的施工后果是:①土基平整度很差,標高不準,不是低便是高,低的地方造成筑路材料虧損(浪費)。高的地方承重層厚度不夠,而引起承重層強度不足,使路面出現龜裂現象。②由于土基橫坡不準或平整度差(土基橫坡應與路面橫坡一致),造成承重層(結構層)厚度不均,因而影響路的使用年限或者達不到設計年限的要求,或者由于土基的橫坡未做好,或者整平后未當天碾壓,過兩天排水不暢,大量水分被土基吸收,使土基在水中泡湯,而無法碾壓,或者成為彈簧土,使路基出現局部翻漿現象,嚴重影響道路的路面綜合質量。
道路穩定層施工的質量問題有:(1)攤鋪和拌和不均勻。由于穩定層是中間層,施工技術人員往往不夠重視,對各種細節要求不嚴,推鋪石粉渣、水泥和拌和不均勻,其表現是:攤鋪時標高掌握不好,攤鋪層次不清,攤鋪不夠平整,攤鋪厚度一般 20~30 cm之間,超過 30 cm以上,要分層施工,不管穩定層厚度一次攤鋪碾壓,達不到規范要求。(2)穩定層濕度問題。水泥石灰渣穩定層的含水量掌握不好,沒有嚴格按照材料試驗配合比施工,灑水不均勻,甚至出現存水現象,很難統一攤鋪水泥拌和時間,也給碾壓帶來一定困難,碾壓不好還會出現彈簧式龜裂。(3)碾壓問題。施工人員對石粉層的碾壓往往不重視,不按規定碾壓幾遍。碾壓很重要,碾壓不好、不均勻就直接影響穩定層的強度和承重能力,表現在穩定層不平整、碾壓不實、不均勻現象。
路面面層是道路質量的重要方面,路面面層施工中的質量問題有瀝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瀝青混凝土路面接縫病害問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斷板”等問題。
首先,施工方案是承包人在施工前按照合同、規范的規定對其所用的材料、工程設備和操作工藝等進行的具體計劃和安排。施工方案的目標必須以技術規范的要求為基礎,操作工藝必須切實可行,并能保證為施工人員所執行,不僅涉及到施工技術,更主要的是施工管理問題。制定施工方案能使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前就能分析和掌握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施工難點,并且通過人員、機械、材料的合理調配及采用必要的技術措施及預防措施,使工程施工能夠順利進行,避免出現工程質量缺陷。
其次,施工方案的制定應采取“自下而上式”。首先,由基層單位或部門制定方案的初稿,報項目經理部審定,經監理工程師批準。這樣,能充分調動全體施工人員的積極性,使每個施工、管理及技術人員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技術規范要求,結合各自的專業崗位提出實施方案的措施。這樣制定的施工方案能夠基本與實際情況相一致,又能為上下人員所熟悉,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避免或減少質量缺陷。
第三,原材料樣品的質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據之一。如果樣品的試驗結果不能真正反映原材料的質量,就會造成事故。為防止原材料質量發生變化而給工程質量帶來的影響,在確定施工方案時,要十分注意試驗樣品的代表性,承包人特別要注意對料場的選擇及對原材料的保管。
最后,規范中對設備的安裝和設備的性能指標都有詳細的規定和要求,但是要想制定出一個好的施工方案,還必須盡可能了解掌握設備的性能,特別是施工設備的優缺點,找出一個合理的設備組合方案,否則即使使用最先進的施工設備,也不能完全保證施工質量。
首先,應當根據合同的要求建立各級試驗室,完備試驗儀器。其次,試驗設備和試驗儀器必須經過監理工程師的認可,并經過校定和校核后方可使用。其次,規范對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種混合料的配合比、成品的強度等都規定了試驗檢測的頻率。試驗頻率的高低,反映了試驗結果對工程質量的代表程序,頻率越高,對工程質量的評價就越準確。第三,測量是對工程的幾何尺寸進行控制的手段。規范要求開工前監理人員要對施工放樣線進行檢查,測量不合格不準開工,在施工過程中要進行控制和檢查,對發生的錯誤進行糾正。驗收時,要對驗收部位的幾何尺寸進行測量,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整修,甚至返工。加強測量工作是為了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幾何尺寸缺陷,因此,加強放線測量的施工過程測量是測量工作的兩個重要環節。第四,放線測量是控制幾何尺寸最基本、最關鍵的手段。測量的偏差所造成的后果,常常不是一般的質量缺陷,而大多是嚴重的質量事故。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對放線所依據的基準點、導線點等控制要素,都要進行嚴格檢查和復核,對所有的測量記錄、報表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查。最后,在施工過程中加強測量的控制和檢查,是為了保證按幾何尺寸的要求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現場復雜,控制樁或控制點往往容易破壞或丟失,其準確性很難完全保證,另外施工人員的水平高低不一,即使放線準確無誤,幾何尺寸質量缺陷仍有可能發生,因此加強測量控制與復核是避免這種缺陷的最有效方法。承包人必須重視測量工作,建立完善的測量組織系統,充實測量技術力量,采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完備的測量設備。
嚴把原材料關,原材料的試驗報告必須以制定施工方案時所選用的材料為準,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與制定施工方案的材料樣品在時間、地點上必須一致;杜絕以材料的出廠報告而代替原材料的試驗報告;測量和試驗,應當隨時對其準點、導線點、控制點進行復核,經常校核測量儀器,做好測量記錄。對于關鍵部位的檢驗不應受試驗頻率的限制,可以增加試驗次數。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應隨身攜帶簡單的測量儀器和試驗器具,便于及時測量;結構物的施工過程中,進行水泥混凝土拌和,重點應該放在分散的小攪拌機所進行的施工上,小攪拌機人為影響因素多,缺乏嚴格準確的計量系統,故要重點控制材料計量,做到用量準確。還應注意攪拌場塵土飛揚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重視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的開裂、強度損失等病害大都是由于養護不好而造成,如橋面板澆筑完后不及時養護,很容易發生開裂。為防止橋涵跳車,臺背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層厚不允許大于 20 cm,并壓實到規范規定的壓實度,在路面頂面 75 cm以下,分層回填礫石或片石,上口寬 100 cm,下口寬 50 cm,厚度 50 cm;道路施工中,路基工程的管理重點主要是層厚和含水量,這是影響路基工程質量的關鍵指標“密實度”的主要因素。只要控制好層厚的含水量,就可基本避免土方工程密實度不足病害。另外高程和平整度的控制也是重點。高程、平整度控制好了,就會減少造成層結構高程、平整度、厚度不合格的影響因素。水泥穩定砂礫混合料如果能在穩定土拌和機上生產,則離析和攤鋪時間首先是控制的重點。由于運輸及攤鋪原因,離析很容易發生,因此在攤鋪機后面應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保證在水泥初凝前,使缺陷得以避免。控制攤鋪時間,是為了避免發生混合料過了初凝時間再攤鋪、碾壓、導致強度不足的病害。養護也是一個主要的控制方面。
道路建成后,路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出現問題最多的部位往往是施工中最易疏忽的部位,造成這類問題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原因:(1)下水管道檢查井砌筑完工后,在回填過程中,井四周的土體沒有采取夯實措施,造成沉陷。(2)在筑路鋪裝基層時,檢查井蓋座往往高出基層,壓路機不易壓到邊緣,造成檢查井四周材料密實度不夠,出現四周沉陷,從而出現坑坑洼洼現象。(3)由于施工原因,往往檢查井底座不是一次做到設計標高,而根據情況分次升到設計標高的,特別是最后一次調整中,因調整升降尺度較小,馬馬虎虎就對付過去,有的不重新坐漿,僅墊些小碎石,四周看不到用混凝土護邊,結果一通車后,造成蓋坐走樣,甚至移位。(4)檢查井蓋標高,與四周路面高差超過范圍,通車后發生沖擊和顛簸,加速蓋坐移動。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應采取如下措施:在土基施工時,必須注意檢查井四周的土體夯實,在壓路機無法壓到邊時,必須用人工夯或機械夯夯實;鋪裝基層時,壓路機的后輪沿檢查井的邊沿來回碾壓,特別是橫斷面方向的井邊,壓路機應順道路的橫斷面方向沿邊反復碾壓,不能怕麻煩,必須重視這一點,必須這么做;檢查井蓋坐每升降一次,都必須重新用砂漿坐漿,并在其四周護上三角形混凝土帶,以固定井蓋坐,強度達到后,周圍用混凝土與路面銜接好,標高與周圍路面標高保持一致。
[1] 段銀升.淺談道路施工質量及解決方法[J].林業科技情報,2001,(2).
[2] 孫學峰.道路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及處理方法[J].華章,2008,(8).
[3] 孫軍.淺談道路施工中的質量問題與處理方法[J].科技資訊,2009,(5).
[4] 趙擁平.道路施工的階段質量控制[J].四川建筑,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