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江,陳貴文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電局,哈爾濱150040)
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之后于2009年12月2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決定》,現已公布,并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確規定水能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并且“國家將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黑龍江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容量為986.7萬kW,列東北三省之首,目前只開發了8.7%,(遼寧、吉林省的開發程度在60%以上)遠遠低于全國24%的平均開發利用水平。多年來,黑龍江省農村水電事業在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發展,但和其他省市相比,農村水電事業不論是發展速度、建設規模還是經濟效益等方面,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小水電上網電價偏低則是主要因素。上網電價水平偏低直接影響了新建水電項目的經濟效益,也影響了國家、社會和民間資本向水電投入的積極性,特別是對現有小水電站(廠)來說,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黑龍江省現有農村水電站(廠)70座,裝機總容量23萬kW,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2%左右,固定資產原值約16億元(其中國家投資占38%、銀行貸款占54%、其它投入占8%),年發電量5億kW·h,職工隊伍3 000多人。由于小水電上網電價大大低于生產成本,企業長期負債運行,嚴重影響了農村水電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黑龍江省農村水電上網電價先后經歷了8次調整。2005年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東北電網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將水電機組上網電價每度提高0.61分。這期間,雖經多次對農村小水電上網電價進行調整,但都沒有充分體現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確定收益的定價原則,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物價指數逐年上漲,發電成本逐年增高,全省農村小水電企業虧損嚴重,生存艱難。提高農村水電上網電價已成了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些電網企業對農村水電企業按發電負荷預測曲線進行考核發電,48 h預測負荷,負荷曲線偏差超過±2.5%電量就將受罰,由于黑龍江省許多農村水電站是徑流式電站,很難做到如此準確的運行,電量預測無法達到電網的嚴格考核標準,企業往往要承受電量受罰的后果,這項規定實質上等于變相限制農村水電企業上網電量。
有些電網企業對農村水電站(廠)的上網電量不能及時結算電費,一般拖后1~2個月才能結算,年終結算時,還規定1—3個月的電費壓到下一年度結算,如果電廠想結清電費就只能以水泥、汽車、編織袋等物資抵扣電費,由于所給物資都不是暢銷物品有些還是庫存積壓品且價格較高,電站企業不但增加了管理費用,同時在變賣物資時還要承擔一部分損失,使企業收益下降,這等于變相降低農村水電上網電價。
1)貸款企業電價不同,都是用貸款建設的水電站,有的執行“還貸電價”,有的不執行“還貸電價”。
2)相同的水力發電企業,甚至同一電網,有的執行“調峰電價”,有的不執行“調峰電價”。
3)同是新建水電站,由于隸屬關系不同,在上網電價的確定上也不相同。
4)水電企業上網電價不合理,直接影響了水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和開發水電的積極性。按照電力法關于電價制定按著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確定收益,依法計入稅金的原則,黑龍江省小水電上網電價應在0.28~0.45元/kW·h。由于電價低,效益差,水電投入回報期大大延長,甚至無回報可言,致使電力市場沒有形成一個公開公平的良好競爭環境,也使得參與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受到極大限制。
為加快黑龍江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吸引和改善投資環境,搞好安定團結,增加農村小水電企業效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農村水電企業職工收入,應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電網企業應當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小水電的上網電量,并提供上網服務。取消或放寬發電負荷預測的考核指標。小水電上網電價應該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合理確定收益、依法計入稅金的原則,以及同網、同質、同價的標準,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并實施。
[1]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計委關于規范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R].北京: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