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鵬,王朝珠
(1.佳木斯市公路管理站;2.佳木斯市鴻運公路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農村公路是指國道、省道以外的縣道、鄉道和村道,主要是從縣到鄉鎮,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連接公路,我國幅員遼闊、村鎮發布及不均衡,這就決定了我國農村公路具有整體工程量大、點多、面廣、單個項目小的特點。
(1)農村公路養護體制不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機構未落實,行業管理不到位。
根據《公路法》規定的現行公路養護體制,縣道的養護管理主體是縣級政府,鄉、村道的養護管理主體是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實行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實際情況是縣一級有專門的公路養護管理機構(縣公路管理站)負責國、省、縣道的養護管理,鄉鎮、村基本沒有設置相關的公路養護機構和組織,造成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的缺乏。沒有制定統一標準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交通公路部門行業指導和管理未到位,對農村公路養護缺乏指導、監督、考核,管養不分的格局使用于道路養護與維修的費用降低至最低水平,且直接影響到養護質量,不能適應市場化運行機制,嚴重影響了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管理體制的創新。
(2)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養護資金缺少來源,資金籌措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正常養護無法維持,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養護資金缺口大,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困難。
(3)缺乏專業的養護技術隊伍及高效的機械養護設施,基層養護部門沒有相應的高素質的養護技術人員,道班工人僅僅了解砂石路面的養護,對于瀝青類、水泥類路面的常見病害不能處治,還處在原始的手工業階段,工效低下、養護設備、工具原始簡陋,這種情況與現有農村公路養護的需求極不相稱。近年來,農村公路的路面等級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來越多,缺少與之相匹配的養護技術人才設施。
(4)相關安全設施不完善,如標志牌缺乏,沒有相應的指示標志,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不便。路政管理不到位,農民愛路護路的意識淡薄,以致公路有效使用壽命大大降低。
(1)進行養護管理體制改革
養護管理體制是指養護管理權限劃分及管理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規則、秩序及規范所構成的制度體系。傳統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一直沿用計劃經濟模式,計劃經濟模式的固有缺點已嚴重制約了公路養護的健康發展,因此改革現有公路養護體制已勢在必行。
(2)建立穩定的養護資金渠道,加強資金使用管理
擴大資金來源,彌補資金缺口。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一直是關乎養護管理工作的關鍵因素,資金的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發展,足夠的養護資金是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前提。
(3)推進公路養護市場化,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
農村公路養護實行常年養護與季節養護、專業養護與群眾養護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推行養護招標,利用市場機制,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降低養護成本。
(4)完善配套措施,加強養護管理隊伍建設
由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重大的作用,政府必須加大立法與執法力度,加強農村公路保護工作,制定適合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軌道。
(5)發展交通標志設施建設
隨著農村道路里程不斷增長,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農村道路“道路增長快、設施不完善、管理力量弱、基礎工作差”成為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6)發展養護管理技術
先進適用的養護技術,能夠保證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可使農村公路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①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通過利用高精度傳感器、雷達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發展,由破損類監測向無破損檢測技術發展,使公路質量的檢測、評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養護更加合理經濟。
②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農村公路養護生產中應用,在農村管理養護施工中采用同步碎石封層、稀漿封層、石屑封層工藝,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和水平。
③利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加強公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推廣實用性的公路信息庫,并實際應用與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實現公路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7)發展養護機械化
隨著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推進,農村公路的養護任務將十分繁重,農村瀝青路、水泥路的養護不可能像過去砂石路的養護,老百姓拿著鐵鍬、鐵鎬、掃帚等簡單工具就可以進行,因此農村公路的養護走機械化道路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