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交響樂團 田小明
淺談合唱
河北交響樂團 田小明
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合唱藝術擁有豐富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寬廣的表現范圍,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較高層次的美學內涵。合唱藝術以其特有的協調、和諧和統一、產生的效果和藝術表現力,在聲樂表演形式中力踞“群雄之首”、讓人置身于天籟。
對于個體來講,合唱贊美人世間的真、善、美,在美妙的富有層次的合唱中,人們能夠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進而打開胸襟,豐富情感,提高理解的能力,學會思考,從而達到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對于整個社會來講,弘揚真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乃至凈化人類靈魂,創建精神文明,唱藝術將起到令人矚目的作用。對于社會中的各個群體來講,合唱講究的是和諧統一,需要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產生美感,這也是鍛煉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所以,了解合唱、走近合唱、體驗合唱是社會提升、凈化心靈的良好途徑。
合唱藝術是聲樂領域中更高層次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演唱可以給人們多形式、多音色、多聲部、多層次的藝術享受,合唱包括:①童聲合唱。②女聲合唱。③男聲合唱。④混聲合唱,即泛指男、女聲或加入童聲的合唱,簡稱混聲合唱。
合唱包括了和聲的功能、復調、轉調等多種旋律織體的表現形式。它音域寬廣,音色豐富,極富于聲音表現力。一個合唱團藝術水平的高低,預示了這個團每個隊員的音樂功底、修養和文學造詣。合唱團中指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一個好的指揮的排練能給合唱隊員留下最有價值的音樂知識和對音樂的感受力,更能給觀眾留下最有價值的藝術享受。
合唱是聲音的共性的藝術,是通過多聲部多層次多種表現手段及處理方法達到高度協和的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合唱這種藝術更多地是淹沒自己而突出集體,所以它是群體藝術的結晶,是一個有機組合的和諧的整體。
合唱看似是一種消解個性的藝術,實質它是在更高層面提煉生命共性的藝術。合唱從不同的角度以音樂為中介建構個體、群體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合唱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無不是與社會的變革緊密相關的,無不是在新時代、新思想與舊的習慣勢力和舊思想做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的進步為合唱的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我國合唱藝術誕生在20世紀初民族內憂外患之際,相繼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合唱曲,如《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祖國頌》、《我的祖國》等,這些精典的曲目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成為人們感受歷史的一扇窗口,以及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手段,至今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生機勃勃,合唱音樂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沿著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模式,音樂家在合唱音樂的創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涌現了一大批其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如施光南的混聲四部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陸在易的領唱與混聲合唱《雨后彩虹》等。這些作品大多以新的時代精神,豐富的音樂色彩,清新的藝術格調,為中國合唱音樂的發展史寫下了弄墨重彩的一筆。
當今合唱的迅速發展不僅僅表現在風格種類繁多、形式新穎別致,中國合唱也走上的國際舞臺,國際間的交流極大的影響到了中國合唱的發展。各國合唱演唱技法的提高之快、演繹表現各類作品的能力之強更令人不斷反思世界合唱潮流和中國合唱的客觀現狀——我們如何取他國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努力發掘博大、多樣的中國文化,進而走出中國合唱的獨有特色,把中國文化引向世界。
如著名曲作家尚德義創作的混聲四部合唱《大漠之夜》,這首榮獲2001年中國音樂創作最高獎——“金鐘獎”金獎第一名的混聲合唱,詞曲珠聯壁合,立意深邃,形象鮮明,音樂新穎,將在大沙漠艱辛跋涉的駱駝擬人化,體現出對大西北的深厚情結,也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千百萬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高貴品格和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
合唱藝術豐富的人生色彩,奇妙的多聲思維,我們要不斷吸收借鑒世界合唱表演藝術的新的概念、新的思路、新的成果,將其運用到改革、發展中國合唱藝術的進程中來,從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合唱表演藝術發展之路。
book=222,ebook=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