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昌,盧 丹,王志坤
(1.遼寧省節約用水發展中心,沈陽110003;2.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鞍山分局,遼寧鞍山114000;3.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沈陽110003)
遼陽市位于遼寧省的中部,總行政面積4 743.25 km2。2007年全市總人口183.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GDP)為467.71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 502元。遼陽市是遼寧省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重化工特點明顯,水污染問題突出。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較快,用水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漸突出,水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另外,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局部地區地下水處于超采狀態,從而引發一系列供水安全和水生態環境問題。探索和研究遼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發展模式,對于解決全市資源型缺水、污染型缺水問題,保障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相似地區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1)社會經濟持續增長,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隨著人口和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對水資源的需求,經預測,如果立足于現狀用水水平,不采取強有力的節水措施,按照目前外延式發展的用水增長速度,至2020年全市缺水量將達到0.5億m3。
2)水資源開發潛力有限,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遼陽市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67%,局部地區高達87%。地下水開采率為78%,局部地區高達122%,大部分地區已無進一步開發的潛力。此外,新建供水工程涉及的移民、環境保護等問題也越來越復雜,供水工程建設的成本和難度越來越大,必須依靠節水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水污染嚴重,影響供水安全。遼陽市每年產生大量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許多河段遠遠超過水體的納污能力,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同時,由于入滲使污染物進入地下水體中,給地下水帶來污染。另外,由于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污染治理力度薄弱,也加劇了污染的程度。
1)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2007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238 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1 m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1,遠低于全國及其它先進國家的水平。城市管網漏失率高達18.5%,跑、冒、滴、漏現象較重。
2)地下水過度開采,引發一系列問題。長期對地下水的超量開采,形成以首山地區為中心,較大范圍的降落漏斗。由于地下水的長期不合理開采,加大了地下水的水力坡度,造成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很容易滲入地下,影響地下水水質;同時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部分農村飲水困難、農田灌溉定額增加、機電井報廢。
3)水資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水資源法規、配套管理辦法尚不健全;促進節約用水的法規體系不完善,難以有效規范和監督管理經濟社會用水活動;節水執法監督檢查薄弱,取水、用水和排水計量和監測設施不健全。
4)全社會節水意識亟待加強。公民對全市水資源環境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水憂患意識不強,對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緊迫性和意義認識不足。
根據遼陽市氣候特征、水資源條件以及各系統用水特點,針對遼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徹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遼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主要是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建立健全節水制度。全面實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結合的制度,嚴格取、用、排水的全過程管理,實行源頭控制與末端控制相結合的管理;強化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全面推進計劃用水,加強用水計量與監督管理;加強水功能區和退排水管理。完善節水激勵政策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建立用水計量與統計制度,加強用水計量管理,普及取、用、退水計量設施;把供、用、排水納入統計系列,做好各行業的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統計工作。制定節水產品認證與市場準入制度,強化節水設施和節水器具、設備質量的監管,推行節水產品認證與市場準入制度。
完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首先要完善政府負責、部門分工、密切合作的協調機制。把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其次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完善民主決策程序,提高政策制訂過程中的透明度,鼓勵公眾廣泛參與水資源管理的各項工作,形成政府調控、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同時要建立健全節水減排機制,強化水功能區管理,加強排污口的監督管理。
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調整工業布局。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行清潔生產同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企業管理結合起來,實現從末端治理為主向全過程管理為主的轉變,促進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水資源能夠得到充分、高效利用的循環型或清潔型產業,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用水工藝,使重點行業及產品的單位耗水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進行農作物布局和種植結構調整,控制水稻種植面積,發展低耗水的旱作節水農業,采取生物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等相結合的綜合節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推廣使用高效、無污染的綠色肥料和生物農藥以及測土施肥技術,逐步減少化肥和有毒農藥的施用量,減輕農業面源與點源污染。
社會發展要充分考慮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全市重大建設項目布局必須要量水而行,要事先進行科學的水資源論證。城市綠化和景觀建設應與當地水資源具體條件相適應,嚴禁盲目擴大用于景觀、娛樂的水域面積。
建設生產、生活節水工程。推進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節水灌溉示范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示范工程、集雨節灌工程建設;加快火電、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紡織、建材、醫藥、糧食深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工業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推廣節水工藝,提高重復利用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對運行50 a以上及漏失嚴重的城市供水管網進行改造,降低管網滲、漏、損,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
建設污水回用工程。大力開展污水的綜合利用,推進中水利用工程建設,建立包括企業和城市在內的污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管網系統,促進污水資源化;加快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保證水域使用功能。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必須保證充分發揮作用。
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領導,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通過建立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成立各類用水戶協會,參與水量分配、用水管理、用水計量和監督等工作;要規范用水戶管理制度,形成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機制。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水資源和水環境形勢,使每一個公民逐步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倡導文明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建立自覺節水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系。
遼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應樹立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建立健全節水型社會管理制度、形成節水減排機制為根本。在水資源管理上應建立起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形成政府調控、公眾參與的節水運行機制;在生產上應發展循環型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培養低耗水、高產出的工農企業;在生活上要普及節水型器具,加強宣傳教育,形成自覺節水的社會行為體系;在生態上要加強水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區治理力度,修復和改善水生態環境。
[1]賈竑驥,樊貴盛.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踐與關鍵技術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06.
[2]錢蘊壁,李英能,楊剛,等.節水農業新技術研究[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2.
[3]邵益生,宋蘭合,張桂花.北方地區城市發展及其用水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00.
[4]吳季松.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5]汪恕誠.資源水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05.
[6]遼寧省水利廳.遼寧省水資源[M].沈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7]遼寧省水利廳.遼寧水資源管理[M].沈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