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建飛 宋 睿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目前我國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800萬家,占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分別已占全國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由此可見,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技術創新和優化經濟結構方面功不可沒。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信用觀念淡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渠道,制約和限制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合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通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一方面可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積極成長,使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發育可以使生產多樣化,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活躍市場。
(一)從公平與效率角度來看
1、從公平方面來看。盡管政府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但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在獲取產業政策信息、尋求國家政策支持、開發利用資源以及獲得稅收優惠等方面的優勢得天獨厚。表現在融資方面,就是金融貸款機構對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差別對待,這一方面使得國有企業資金過多;另一方面使得資金來源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無法及時獲得資金,從而限制了其自身發展。
2、從效率方面來講。首先,從生產效率方面來說,微觀經濟學一直認為企業生產是一個“黑箱”,企業從投入生產要素到生產出產品,其效率對于外界來說是個“X”,而且中小企業在安排生產方面也確實存在不足,缺乏遠見;其次,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現代管理理念,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總是處于無序狀態,內部缺乏規范化的管理,管理者缺乏發展戰略眼光,同時管理者在人力資源安排上也不能做到合理的配置,對員工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評估體系;同時,中小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這些恰是現在高素質人才比較看重的,這也會制約企業效率的提高;最后,企業在產品銷售方面,由于小企業缺乏相應的信息渠道和營銷戰略,對市場缺乏相應的調研,產后沒有完善的售后服務等等,這些因素都降低了融資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心。
(二)從信息經濟學方面來講。1、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不對外公開,信息透明度低,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相對于大的企業來說在設計上也不是十分健全,這使得借款機構在對中小企業進行評估時難度很大,有些中小企業為了避稅或爭取優惠政策,甚至有意不真實反映自身財務狀況;2、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固定資產的比重在總資產中的比重比較低,再加上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因此容易發生道德風險,而且當中小企業選擇違約時,由于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比重比較低,這會給借款機構帶來不小的損失,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尋求資金的能力。
(三)從國內市場結構方面。從國內的市場結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由于附加值普遍偏低,因此當一種產品很有市場時,會有大量的后續生產者相繼進入,這就形成了類似西方經濟學中提到過的完全競爭市場,這時候生產者被動地成為了價格的接受者。在這個階段,一個好的企業應該積極推進產品創新,推行品牌建設戰略,培養本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以更好地占有市場,而這恰恰是中小企業所缺乏的,或者中小企業雖然意識到,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應對手段而顯得無能為力。
鑒于上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時以下意見可以作為參考:
(一)從公平方面來講。中小企業要想獲得公平地位,國家出臺相關必要的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國家相關政策,應該以實現市場公平競爭為中心,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具體措施包括:1、國家在稅收優惠、產業政策傾斜以及土地使用方面完善相關的政策,使中小企業獲得更多來自政策的支持;2、加強同行業內國有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協調,避免國有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過度競爭,同時對國有企業的一些業務進行剝離,對國有企業進行瘦身,為中小企業留出更多的細分市場,將中小企業定位為國有大型企業的伙伴;3、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民間融資健康發展,通過整合成立區域投資公司,允許民間資本設立區域性的中小商業銀行。
當然,要想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需要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從改變自身效率方面改變中小企業的現狀。
(二)從效率方面來說。中小企業管理者除了改善管理水平,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福利體系,還要完善員工培訓體系,重視企業自身員工的培養,靠挖墻腳的企業是不會有發展潛力的。重視發揮精神激勵在現代企業中的作用,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注重企業氛圍的營造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敏感性,依靠創新性技術、產品設計、接近顧客,為市場用戶提供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另外,在國際創業背景下,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小企業可以創新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直接瞄準國際市場,產品定位于國外客戶,跳出“本地市場——地區市場——全國市場——國際市場”發展路線,在國外設立銷售與研發機構,積極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為企業發展擴大市場空間,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實現自身壯大。
(三)從信息經濟學角度講。一方面中小企業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識,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畢竟中小企業要和銀行長期交往,因此在向銀行借款時雙方可以借鑒“以牙還牙”策略,使中小企業和整個銀行體系重復博弈,對違約的企業銀行整個體系可以將其視為不良信用客戶,從而使得中小企業更加重視其聲譽;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根據中小企業會計準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從而使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規范化和科學化;同時也需要市場信用評級中介機構的介入,避免中小企業和貸款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對于中小企業的評估,中介機構也應該建立新的評級體系以區別于大型企業,新的評估體系應著重于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最后要注意的是,完善市場上關于科技創新價值評估中介,對科技創新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促進科技創新向企業生產力的轉化,提高中小企業經濟效益。
(四)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也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如,美國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了促進該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府采取國家擔保等形式,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寶貴資金,這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五)建立同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一方面代替政府更好地發揮行業協調作用,加強行業內企業間的信息、技術交流,促進行業內的公平有序競爭,鼓勵企業間正當兼并,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代表企業,以本行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加強與政府間的協調溝通,為本行業的發展爭取產業政策支持。
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由于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及時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意義非凡。當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還會面臨著新的問題,這也值得去關注。
[1]隋玉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與我國批準創業板股票上市理論研究[J].2009.2.
[2]陳進.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和對策研究[J].人力資源開發,2009.11.
[3]章文杰.我國中小企業自信評級體系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6.
[4]吳春珍,楊斌.借鑒國際經驗積極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遼寧經濟,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