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革偉
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現狀及對策
□文/張革偉
現階段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總體上存在差距,表現為城鄉、區域、行業、階層收入差距的擴大。其形成原因有區域發展不協調、二元結構、產業壟斷。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已阻礙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應以科學分配觀為指導,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縮小差距,促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收入差距;效率;分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較快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十六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都強調了要重視社會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強調要“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這就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指明了方向。
我國收入分配的結果同世界各國一樣也存在著差距。但必須承認,伴隨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從一個平均主義盛行的國家,轉變為貧富差距擴大現象嚴重、收入差距超過國際警戒線的國家。
(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國際上通常用基尼系數來衡量居民收入差異狀況。由于基尼系數可以較客觀、直接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按照國際慣例,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據中國社科院朱慶芳介紹,2003年我國基尼系數已擴大到0.5左右,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到3.23倍,東、西部GDP比例擴大到2.52倍,行業最高與最低工資比例擴大到6.1倍。基尼系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呈逐年拉大的態勢,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
1、經濟發展的區域性不平衡。我國地區貧富差距的產生既有自然條件的作用,也有現實體制和政策因素的作用。首先是自然歷史因素。中、西部地區較東部地區生態環境差,而且中、西部地區由于地勢不利、交通不便、投資條件差,導致經濟基礎薄弱;其次是政策和體制因素。改革開放以后,為了響應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頭開始的有機食品生產。
政府主管部門僅對形式進行管理,并不能對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監控。盡管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對有機食品生產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他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有機食品認證這些形式上,而對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缺乏監督或監督力度不夠。
此外,自上而下的檢查多因走漏風聲,生產商有所準備,官方多得不到真正的信息,致使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3、生產商誠信的缺失,造成嚴重的信息不完全。有機食品生產商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意識,或不具備生產有機食品的實力。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生產有機食品,就是在保護生態環境,修復嚴重退化的農田或自然生態系統。因此,只有那些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企業家才具備從事有機食品產業的基本條件。現實情況不是這樣,一些有機食品生產商因實力不夠,尚沒有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往往唯利是圖,多以次充好,或者干脆直接造假牟利。其實,有機食品產業具有很大的贏利空間,這需要經營商有超前的戰略眼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過硬的經濟實力。在食品價格方面,我國并沒有將普通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價位合理拉開。
有機食品生產商誠信的缺失,造成了有機食品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使消費者發生了逆向選擇,類似于經濟學中著名的“檸檬市場”理論,檸檬市場效應往往使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占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這樣,就把真正的有機食品驅逐出了市場。
4、潛在的可合作的貿易公司少。有機農業需要有前期成本投入,往往依靠農民自己很難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因此必須依靠外部力量,尤其在邊遠地區搞開發會增加管理成本,以及農民很難保證產品的技術要求,外部的貿易公司或投資商對于這方面的投資十分謹慎,這就造成了產品無人收購,而如果農民去市場賣又無人認可的困境,農民種植有機食品缺乏積極性,如果有合格貿易公司為他們服務,從生產環節一直到銷售,整個產業鏈都得到支持,才能使農民對種植有機食品充滿積極性。
我國必須建立嚴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對有機農業認證嚴格把關,標準與世界接軌,并制定嚴格處罰措施,這樣才能增強有機食品的產品可靠性,消除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劣幣驅除良幣效應。同時,還要鼓勵成立各種對農民服務的貿易公司和有機產品生產商,在初期階段對這些企業進行合理的補貼,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對農民土地進行聯合經營,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這些都是彌補現階段我國發展有機農業劣勢的有效方式。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1]蔣高明.中國有機食品產業的艱難之路.中外對話,2008.8.
[2]江琦,仲健心.我國有機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8.9.
[3]楊洪強,接玉玲.世界有機農業現狀與我國有機園藝發展策略.園藝學報,2008.3.
F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