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玲 齊順生
淺析高校圖書館創新
□文/張玉玲 齊順生
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圖書館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改革發展與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擔負著為科研、教學服務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當前圖書館管理模式,提出一定的創新管理辦法,以期使圖書館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和教育職能,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措施
江澤民曾在一次全國科學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的圖書館一直是高校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和館藏總量也一直被視為衡量大學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圖書館創新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發展圖書館情報事業的保證。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的運行特點,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革,通過創新,建立一套新的運行機制,使其煥發無限生機,才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全面發展。
1、管理體制比較封閉。在宏觀上,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來對圖書館工作和事業進行管理協調,各系統圖書館習慣于各自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其缺乏宏觀規劃、管理、調控的能力;在微觀上,實行的卻是嚴格的行政監控,圖書館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權,造成圖書館失去了管理的靈活性,從而束縛了圖書館管理員創新的手腳,也壓抑了創新的積極性,致使圖書館管理模式僵化。
2、圖書館基礎業務工作重視不夠。一直以來對圖書館的投入不足,致使圖書館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甚至還低于某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還停留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談不上網絡化。
3、館員素質普遍偏低。館員除擔負傳統的圖書館業務工作以外,還應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去偽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資源滿足用戶。但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由于歷史原因,在圖書館工作人員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學歷層次低,工作只能簡單應付,圖書館專業人員呈下降趨勢。在信息服務中,缺乏信息、英語、計算機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高層次創新服務。
4、缺乏全局觀念,資源共享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仍然習慣于以館藏多少作為評價圖書館的等級標準,共享意識淡薄,缺乏全局觀念,保守主義、形式主義和本位主義思想嚴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1、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優質的服務可以激發讀者的求知欲和滿意度。圖書館的全部工作價值都要通過服務這個環節來實現。在各種服務活動中,應真正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理念,使讀者能夠公正、公平、自由、方便地獲取和利用各種文獻信息,平等享受各種服務,真正體現圖書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場所。
建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管理機制,強調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制度和競爭機制,指導館員對立全新的服務理念,開展多種服務方式、如館內服務,網上服務、定向服務、專題服務、咨詢服務等,本著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讀者服好務,強調服務的效果,強調圖書館信息服務業的文化含量和知識含量。
2、營造圖書館人才引進的外部環境。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外部大環境;另一方面要爭取學校加大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資金投入,使他們明白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的開發管理,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知識層次對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為高校圖書館吸收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在出人才的問題上,要鼓勵和支持冒險、鼓勵和支持當領頭雁,鼓勵和支持一馬當先。目前,我國圖書館界的論資排輩現象仍相當普遍,壓制了大批年輕的創新骨干人才的脫穎而出。這就需要圖書館本著珍惜人才、人才為本的原則,選好、培養好、用好、關心好杰出青年人才的成長,在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上向創新人才傾斜,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黨組織還應把培養和造就青年創新人才作為一件大事時刻放在心上,緊緊抓在手中,在館內構建一種活潑的創新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不拘一格選人才。
4、努力提高館員綜合素質。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人員來說,需要不斷學習、緊跟社會和科技發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專業理論、最新的專業技術,結合本館與本國專業發展的特點,開拓新局面。
因此,有計劃地開展崗位培訓,對館員進行在職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面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把短期培訓、崗位培訓、學歷教育、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等有機結合起來,使館員的知識不斷拓寬和更新,以適應現代圖書信息服務網絡化、自動化發展的需要。
1、對圖書館的管理活動不同于圖書館的具體業務活動,但也要有科學求實的態度。實事求是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圖書館要想有新的突破和創新,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觀事實,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只強調創新而不尊重客觀實際或背離客觀事實,而應該找到一個上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外單位的好經驗與本館實際相結合的最佳工作結合點,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市場經濟行情的最佳結合點上創造地形成適宜本館具體情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實行科學化、民主化決策。在知識日益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體制轉型期各類矛盾紛繁復雜的新世紀,圖書館單靠少數幾個領導者的知識、能力和經驗來進行決策極易造成決策上的失誤。這就要求圖書館轉變決策方式,建立一支由本館和外單位優秀人才組成的智囊團,集思廣益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從而提高創新決策的效率,減少由于思考不周而造成的失誤。另外,管理創新既離不開縱向繼承前人的科學成果,也離不開橫向借鑒兄弟館的成功經驗。應以開放的心態和批判的精神,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嚴格按照科學決策的程序和方法辦事,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努力達到圖書館管理創新的預期目的。
3、走群眾路線,實行開放式管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圖書館的管理創新應講科學、順民心、重民意,應本著對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負責的精神來作規劃,圖發展。要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堅持“從讀者中來,到讀者中去”。實踐證明,圖書館的創新行為只有為廣大員工和讀者所接受,其創新意識和決策才能成為推動圖書館發展的有效動力。
圖書館要適應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抓住機遇、抓緊改革重點是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開放的經濟,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開放的圖書館;從管理觀念上轉變思維,從以前的“重藏輕用”轉變為“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這樣體現了管理的本質,突出了人的主體性。圖書館的一切管理行為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實現人的價值,體現人的尊嚴,才能使圖書館事業興旺發達。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圖書館)
[1]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霞,段晉平.構建和諧圖書館[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3.
[3]盛小平.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創新.圖書館雜志,2003.1.
[4]付立宏,袁琳.圖書館管理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5]花明.論以人為本觀念在圖書館服務中的實施.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
G2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