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
(祁東縣步云橋農機站,湖南 祁東 421631)
鄉鎮農機站作為農機基層服務組織,擔負著農機安全生產管理、新技術和新機具推廣應用等各種職能,是農機系統為“三農”服務的前沿,是實施農機推廣管理服務和提高農機化水平的關鍵。它的興衰不僅僅直接關系到農機化事業的壯大和穩定發展,而且還關系農業結構調整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行。但鄉鎮農機站目前的狀況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難解決、現在的新政策難落實的兩難尷尬境地。
(1)條件簡陋,隊伍不穩。祁東縣農機局現下設16個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全縣23個鄉鎮的農機管理和推廣工作。據老一代農機人介紹,鄉鎮農機站是縣農機局設立在各鄉鎮的派出機構,由過去的區站演繹而來,是一個公益性事業的管理單位。然而,隨著鄉鎮機構體制改革的演變及時間的變遷,現在的鄉鎮農機站是怎樣成立的、是怎樣發展下來的,關心、關注的人反而不太多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投入到鄉鎮農機站的建設資金越來越小,大部分鄉鎮農機站辦公環境差、工作條件簡陋,造成了當前不少鄉鎮農機站隊伍不穩、保障措施不力、管理體制不健全,工作開展舉步維艱,甚至無辦公場所。以致大多數鄉鎮農機站發展速度緩慢,缺乏工作積極性。
(2)地位低,待遇差。祁東縣鄉鎮農機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身份地位低,福利待遇差,難以得到提拔。隨著機構體制改革的推進,農用車輛的移交,執法力度的削弱及公務員福利改革的推進,基層農機工作人員社會地位越來越低,與從事其他公益性事業管理的基層單位相比,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得到的福利待遇也是越來越差。基層農機站過去被有些人認為:是農機局下面的一只“趕山狗”,而如今卻被有些人稱為是“無家可歸的狼”。
(1)加大考核力度。雖然祁東縣今年將農機化工作納入對鄉鎮政府的目標責任考核,但由于祁東縣過去沒有將農機化工作納入對鄉鎮政府的考核內容,因而仍難以引起鄉鎮領導的高度重視,無指標、無考核、無壓力、無動力,導致部分鄉鎮農機化工作流于形式或被動應付,缺乏加快農機化發展及建設現代農業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使農機化工作失去活力。只有將祁東縣農機化真正納入對鄉鎮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范圍,才能使各級政府思想上重視農機化工作,增加從事從農機工作的力量。
(2)加強體制建設。要大力加強鄉鎮農機站的建設,建立以縣局為中心、鄉鎮站為骨干的管理體系,制定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鄉鎮農機站工作條件,理順管理體系,做到人員固定,人、財、物、利有保證,放權于鄉鎮站,利益傾斜于鄉鎮站,切實解決鄉鎮站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充分提高基層人員的積極性,讓能做事、能干事的人有發展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鄉鎮站穩定發展,壯大農機化隊伍和農機化事業。
(3)抓住近期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機遇。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培育鄉鎮站農機作業組織,擴大鄉鎮農機站自身機械化裝備隊伍建設,形成管理服務一條龍的管理服務化模式,迅速提高祁東縣農機化服務水平。確保祁東縣農機化事業的穩定壯大發展,以更快、更高的質量,更好的形象來服務于社會,回報于社會,走上農機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系統化建設征程。
(4)要克服土地經營規模與農機化發展不適應,對鄉鎮農機站建設的制約。農業機械化的高效率、大規模和不可分割等特性與小規模的家庭責任承包制的農業經營體制從一開始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我國“農業方式地”基本矛盾。盡管國家在政策上把農機經營權交給了農民,在農機推廣上加大了投入,讓利于民,農民群眾對農業機械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農機裝備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祁東縣全面機械化和高水平機械化并沒有得到相應增大,原因是農民群眾本身普遍存在著技術素質差的先天缺陷,然而掌握了技術核心的具有農業機械操作水平的基層農機組織卻又無從簽得大片土地租用權,無法大量推廣農業機械作業,進而得不到發展和提高。因而要克服土地經營規模與農機化發展不適應對鄉鎮農機站建設的制約勢在必行。
(5)要改變農機作業與農業農田基本改造脫節的矛盾。要讓基層農機站在上級主管單位的領導下,參與農業農田基本改造的環境中去,來創造性地發展基層農機站建設。農機使用部門、農機技術部門和農業技術部門,分屬不同的系統。祁東縣農田基本改造,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充分考慮到機械化作業所必備的硬件性設施建設(如機耕道路面寬度及機械下田的必要坡度等),造成大、中型機械難以下田作業的局面,農民群眾想購機,但又考慮到難以發揮其機械作用;再加上整個大氣候大環境等多方向的原因,導致農機化工作進步艱難。因而改變農機作業與農業農田基本改造脫節的矛盾,創造性地發展基層農機站建設是大有前錦的。
(6)抓重點、抓基地,以點帶面,逐步加強各鄉鎮站建設。祁東縣地域廣寬,復雜,各鄉鎮發展不平衡,因而只能采取先抓重點再抓基地,以點帶面,因地制宜,對鄉鎮農機站建設采取逐步推廣壯大的原則,提高農機隊伍,以便形成更有效的工作機制,樹立更好的社會形象,提高基層農機站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效益。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鄉鎮農機站的管理服務功能亦將更加突出。只有加強鄉鎮農機站建設,走以鄉鎮農機站為依托、發展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的道路,才能讓農機化事業真正逐步壯大,并走向繁榮,才能讓機械化作業水平得到真正提高,造富于民,造富于社會,才能真正走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