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園
編輯同志:
半年前,我的身份證丟失后,雖向公安機關申請了補領,但一直沒有登報聲明。沒想到,有人撿到我的身份證后用其辦了一張手機卡,至今已欠通訊費1500余元。近日,電信公司找到我,要我支付該款。我在說明真相后表示堅決拒絕。電信公司卻提出其辦卡、收費的依據是身份證,即使我的身份證確實遺失,但因我沒有通過登報,向社會聲明作廢,也只能成為“替罪羊”。請問:該觀點對嗎?
讀者:劉 娟
劉娟同志:
電訊公司的觀點是錯誤的,你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一方面,身份證丟失后,無需辦理掛失和登報聲明。《居民身份證法》僅規定,公民丟失居民身份證后,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報丟失補領。該法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都沒有規定,公民在辦理申報丟失補領,還必須另行辦理掛失和登報聲明。即公民辦理丟失補領身份證的行為,本身就告知了公安機關身份證已經丟失的事實。這對你也不例外。另一方面,造成他人能成功冒名辦卡的后果,是由于電信公司未能盡到審查義務。身份證上的照片是防止身份證被冒用的最好標記,只要嚴格審查,便可以識別出來。公民在使用身份證證明身份時,相對人或相對部門負有核對人、證一致性的義務,只有在確認無誤后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事務。同時,相關法律也明令禁止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如《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本案中,他人之所以能夠用你的身份證,辦理供他人使用的手機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電信公司審查不嚴,而完全與你的真實意愿無關。再一方面,你不用對他人產生的通訊費用擔責。《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正因為你沒有授權他人持你的身份證辦理手機卡,而你事后不知也一直未加認可,決定了他人的行為對你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電信公司只能向真正的使用人索要相關費用。
(通聯: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3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