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靈
在當今時代,城市化進程飛速推進,工業化帶來的負面作用也逐漸地顯現出來,甚至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空間,因此“環境”因素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環境保護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而保護環境的終極目標是營造一個“生態化、藝術化、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這也是屬于環境藝術的城市裝飾雕塑的主要課題。處理好城市裝飾雕塑與環境的關系,是一個關乎人民生活、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
城市裝飾雕塑作為裝飾雕塑藝術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的產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程,是城市發展的歷史性見證,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環境優劣的重要標準。
人類所處的環境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被人們按自己的意愿不斷進行改造、加工,使它帶上人類主觀愿望的感情色彩,賦予它情調意境。包括城市裝飾雕塑在內的環境藝術也是諸多因素契合的統一體,研究其生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再按一定的主題要求和情調意境去相互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能夠感染觀眾的藝術統一體。
作為放置在室外特定的環境中,具有相對的不可置換性,城市裝飾雕塑不應僅僅局限在形體本身的表現和藝術處理上,更要考慮所處的具體環境空間中各種因素關系的協調。因此,如何認清并處理好城市裝飾雕塑與它所處的地域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關系,是決定雕塑與環境結合成敗的關鍵。
城市裝飾雕塑同周邊環境間存有主客體之分,環境是城市裝飾雕塑得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沒有環境就沒有其存在的必要。作為主體的環境,客體的城市裝飾雕塑,在相互作用中共同營造著同一環境,在這一藝術性的新環境中,城市裝飾雕塑用其特定的語言展示雕塑家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它既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也受依附主體和主體功能的限制。這種客體從屬主體的關系要求城市裝飾雕塑必須和周圍的自然環境、自然空間及人文景觀達到和諧、完美、統一。這樣,主體才能容納客體,客體才能與主體相融洽;反之,如若違背了城市裝飾雕塑創作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及其與環境的從屬關系,就會導致一些質量很差的、與周邊環境極不協調的雕塑出現,成為“城市垃圾”。
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城市裝飾雕塑的創作都應該是與環境相協調的組成部分,有的雕塑甚至是核心部分,它應是環境的精神氣質的體現,它的塑造能夠為環境傳達出特定文化或風俗的內涵,因此它和環境有一種內在的深厚聯系,也即是共生的關系。
而現代雕塑從形式到材質范圍都較之以前更為寬泛,其與環境的融合性和自由度就更大,在外觀上,不論是大小、高度、色彩,還是材質的搭配都可以彌補周圍環境或建筑的單一不足,從而在形式上更能豐富地占有空間,提高其所在環境的品位和質量。當然,環境空間的營造也反過來能突出雕塑的特性。
法國城市裝飾雕塑作品《豹》,其尺寸雖然較小,但所處環境是樹林中,并將雕塑與座椅的實用功能相結合,不僅巧妙且作品與環境十分契合,共生關系似渾然天成。
城市裝飾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裝飾和美化。由于它的出現而使城市的景觀增加,作為公眾生活空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刻都在作用于城市居民的感官,影響人們的精神生活。它代表了這個城市的文化水準和精神風貌。一些城市中的優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視形象使所在環境中的每個人都沉浸在濃重的文化氛圍之中,感受到城市的藝術氣息。它調節了城市色彩、調節了人們心態和視覺感受,作為城市的眼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城市裝飾雕塑作為客體從屬并影響了周圍環境,而城市周邊環境作為主體對客體雕塑的影響更是全方位的,因素包括位置、形式、尺度、材料、色彩和水體等多個方面,這種相互影響的關系如影隨形。
以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經典作品為例:在現代建筑大師貝聿銘的作品達拉斯市政廳前的廣場上安置著摩爾的一件巨大的雕塑作品——《達拉斯》,共有三組,作品呈三角形對峙放置,彼此間有距離可容人穿越。其青銅塑造出的自然的有機形體,強烈的金屬質感,流暢的曲線與幾何構圖,使雕塑與建筑形體相互對比又相互映襯。市政廳因“達拉斯”增添活力,而“達拉斯”則因市政廳增添趣味。
城市裝飾雕塑與環境的關系應是一種和諧共存的關系。
關根伸夫曾說:“雕塑就是賦予環境以生氣的工具,一件雕塑如果不與環境相結合,本身藝術性再高,也毫無意義。”而雕塑大師摩爾的作品更是突出強調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有很強的裝飾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摩爾作品其意義往往并不在于雕塑本身,而在于他認為的“物質環境之外還有一個大環境”。
因此,處理好城市裝飾雕塑與它所處的地域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關系應該做到以下兩點:1)雕塑的放置地點要依據具體的環境空間而定;2)雕塑的形式結構設計與周圍的環境要相呼應。
絕不能把城市裝飾雕塑僅僅當作城市的附屬品,而應在設計時認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該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經濟基礎、風土人情以及發展趨勢等諸多因素,努力使城市裝飾雕塑作為美的傳達,與城市建筑、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統一和諧的藝術整體,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到意義,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城市裝飾雕塑與環境的關系應是從屬共生的、相互影響的、和諧共存的,而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城市裝飾雕塑,必然是雕塑家對環境的背景、內容、作用性質、歷史傳說、地方特色、人民群眾的審美傾向等進行有機的協調處理的結果。在這種環境意識指導下創作的城市裝飾雕塑作品將會產生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它將永久地為觀眾所喜愛。
[1]林雪源.關于當代公共性藝術中環境雕塑的思考[D].重慶:重慶大學,2003.
[2]朱家強.淺談中國城市雕塑現狀及發展方向[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3]王 雁.淺談裝飾雕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2):175.
[4]吳筱榮.論裝飾雕塑在環境藝術中的應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2(3):320-323.
[5]顧大治,徐 震.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在建筑中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6(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