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倉一
近幾年,農村公路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導工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隴南作為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落后的地區之一,區位偏僻,山大溝深,公路交通一直是制約區域發展的最大“瓶頸”。“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隴南交通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公路路網結構不斷完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交通落后的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以打通出口路、聯網路、斷頭路和通達、通暢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公路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從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來看,要想徹底改善交通落后的面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隴南農村公路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岷山余脈及西秦嶺石質山地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東連陜西、南接四川,轄 1區 8縣,195個鄉(鎮),3237個行政村,總人口 277.45萬人。境內溝壑縱橫,河流眾多,地質地形條件復雜,交通十分落后,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尚未形成,運輸方式單一,寶成鐵路擦邊而過,境內里程只有 65 km,蘭渝鐵路剛剛開工建設,水運里程僅 90 km,無航空運輸,公路成為支撐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獨木橋”。
截止 2009年底,隴南公路總里程達到 13600.778 km,公路網密度 51.93 km/100 km2,其中,國道 2條 561.022 km,省道 6條719.921 km,縣道 41條 1544.961 km,鄉道 68條 1043.084 km,專用公路 14條 176.954 km,村道 1835條 9362.276 km,分別占總里程的 4.18%,5.37%,11.52%,7.78%,1.32%,69.83%;等級公路 9485.816 km(二級公路 346.134 km,三級公路 773.240 km,四級公路 8366.442 km,分別占總里程的 2.58%,5.77%,62.40%)占總里程的 70.75%,等外公路3922.402 km,占總里程的 29.25%;瀝青(水泥)路面 1961.306 km,占總里程的 14.63%。全市 195個鄉鎮通等級公路,占總數的 100%,通油路的鄉鎮 130個,占總數的 66.7%;3237個行政村中通公路的 2909個,占總數的 90%,通油路的行政村 573個,占總數的 17.7%。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農村公路建設主體是縣鄉政府,但農村公路建設中,地方政府往往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農村公路建設就是交通部門的事情,不但不能很好地落實主體責任,解決拆遷占、資金配套等問題,甚至互相推諉責任,人為設置障礙,導致農村公路前期工作滯后、項目管理不力、拆遷占難度較大、配套資金難以落實,使政府行為變成了單一的行業行為,建設難度加大。
2.2.1 建設市場不規范,從業單位數量不足
近幾年,隴南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增多特別是油路工程數量大大增多,隴南本市有資質的設計、監理、施工單位有限,市內無一家具備資質的設計和監理單位,具有公路工程三級及以上總承包資質的施工企業只有 8個,在外省、市企業因隴南公路建設成本高、難度大、投資標準低不愿進入隴南農村公路建設市場的情況下,出現了有項目無單位承接建設任務、公開招標無單位投標、即使中了標的施工單位也因一套人馬同時實施多個項目,不能兌現合同承諾,嚴重影響了建設標準和工程質量。
2.2.2 管理與技術人員缺乏,工程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農村公路快速發展必需的技術管理廣度和深度與技術人員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可靠的工程質量和嚴重缺乏的人力機械保障措施之間的矛盾普遍存在,在部分地區還十分嚴重。監理、施工單位的技術力量也嚴重不足,很多合同承諾的設備和人員等不能按要求到場,不少技術人員同時承擔幾個項目的建設,長時間不在施工現場,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按照現有管理體制,國省干線公路由省上管理養護,農村公路由地方管理養護。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持續增加,養護資金不足的問題日益凸現。由于我市山大溝深,大部分公路位于高山峽谷,加上我市又是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區,養護任務非常繁重,由于地方財政困難,每年列入財政的公路養護資金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養護需要,多數地段晴通雨阻,建成的公路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按照“提高通行能力,完善路網結構,提升服務水平”的原則,科學合理編制“十二五”規劃。1)對 12319.8 km農村公路中的3940.3 km等外公路按四級公路標準進行升等改造,8126.4 km四級公路在完善路基配套設施的同時實施路面硬化,提高通行能力。2)全市尚有 11140個自然村不通公路,對具備條件的村社先期實施通達工程,提高通達深度。3)加快聯網路建設,全力實施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出口路、聯網路項目 60項1700 km,完善路網結構。4)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完善安全設施,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通行安全。
1)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政策和資金上進一步加大對隴南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村公路國家資金補助標準,取消項目投資中的地方財政配套資金。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境外資金和啟動民間資金。要制定優惠政策,破除轉讓收費經營權有損國家利益的模糊認識,樹立誰投資誰當業主,誰條件優惠誰經營的觀念,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公路建設,為交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3)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動員全社會特別是工商企業、民營企業、各界人士、社會賢達,積極投身隴南交通建設。4)進一步完善現有的交通建設投融資公司運行機制,增加貸款額度,擴大融資銀行范圍,在配套資金無力落實、補助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的情況下,嘗試采用財政擔保、項目抵押、爭取省交通運輸廳貼息等辦法向銀行貸款,搭建以具體項目擔保、工程開工放貸、資金到位還貸封閉運行的融資平臺,全力解決建設資金不足和撥付滯后的問題,促進交通建設又好又快發展。5)充分運用“以獎代補”政策,在省、市財政中籌措資金獎勵農村公路建設搞得好的縣(區),調動各地建設的積極性,緩解基層公路建設欠債的問題。
從全市調研摸底的情況看,農村公路建設缺乏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1)實用性人才,能夠直接從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工作的一線人員,這類人員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職稱,只要求能夠掌握簡單的基本建設和養護技能。2)管理型人才,要求他們能夠從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很好地掌握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辦法、管理制度等,以便更好地為本單位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提供決策依據。3)有真才實學的技術人員,許多技術人員是通過繼續教育等方法獲得的學歷,由于理論知識學習不夠系統,加之工作任務重,學習時間有限,思想認識、思維模式、管理方式等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技術指導。
為有效緩解各地管理技術人員缺乏、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各級交通部門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1)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強交通建設所需帶頭人才、創新人才、緊缺人才、適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特長的良好環境。2)建議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積極推行“走出去”思路,加大與兄弟省份、市州建設管理經驗、工作措施等的交流力度,啟動長效機制的人員培訓機制,利用冬春季節,牽頭舉辦各類適宜的長短期培訓班,發放培訓證書,推廣從業者上崗資格證制度。3)不斷加強干部隊伍自身建設,高度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特別是技術人員的培訓教育,教育干部職工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事業心、服務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意識,著力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由于“重建輕養”、財政困難,目前隴南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還未全面展開,稍遇災害就形成“有路難行”,甚至“無路可走”,農村公路建設成果難以鞏固。要持續深入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新體制,推進以管養機構、人員、經費、編制、職責“五落實”為主的養護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縣鄉政府管理養護的職能,逐級制定和完善養護計劃、管理、檢查、考核辦法,全力落實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機制,做到建養管一體化。要進一步加大公路養護力度,徹底根治全市農村公路“有路難行”的問題,重點解決公路養護機構、編制、經費、職責等問題,確保全市現有 10000多千米公路普遍得到養護。要建立健全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養護籌資渠道,保障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和正常使用,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統籌規劃,全面推進。要進一步提高公路養護質量。堅持全面養護,強化預防性養護,加強病害早期治理。
本文在分析了隴南市農村公路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之后,就“十二五”期間乃至以后更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從資金、養護和規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探討性的建議。最主要的是,各級政府和交通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合理規劃,使農村公路的建設更上一個臺階,徹底改變隴南交通落后的面貌,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章 立,劉韻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勢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3):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