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召開了由青島市承擔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任務“成山頭海域建設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試驗與測試場的論證及工程設計”和“新型永磁直驅式潮流發電裝置研究與試驗”合同書簽字儀式及項目啟動會議,宣告上述兩個首批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正式落戶青島。據悉,全國目前共有9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成功立項。國家海洋局將對上述青島兩個項目投入專項資金600萬元。
重慶能源集團3月23日宣布,國內首個乏風瓦斯利用項目近日在綦江點火運行。該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相當于每年減少30萬輛轎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介紹,乏風瓦斯俗稱通風瓦斯或風排瓦斯,是指甲烷濃度低于0.75%的瓦斯。以前,該濃度的瓦斯是通過煤礦通風井直接排到大氣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由重慶能源集團投資的乏風瓦斯利用項目,總投資為5 250萬元,位于重慶能源集團所屬的松藻煤電公司打通一礦西風井。項目由重慶能源集團松藻公司與深圳東江環保再生能源公司、香港亞洲氣候策略公司三方合資開發,每小時可處理乏風瓦斯量達37萬立方米,相當于每年減少近2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中國企業投資協會、中國投資協會、中國能源網共同主辦的2011(第七屆)中國能源投資論壇于4月21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盛大召開。本次論壇保持其前瞻性和權威性,邀請國家能源局和相關部委的主管領導、行業協會、金融機構、領軍企業的領導共同圍繞“展望十二五應對新挑戰”發表主題演講,深度研討了“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日本核安全危機給中國核電發展帶來的經驗與教訓、中東北非事變給中國能源戰略帶來的深遠影響、氣體能源將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并與業界展開熱烈討論。
3月16日,國電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召開2010年度業績發布會,國電集團總經理、龍源電力董事長朱永芃在會上表示,2010年公司風電裝機規模穩居亞洲第一,并有望升至全球第三。2010年,龍源電力實現歸屬股東的凈利潤20.1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125.8%;全球首座海上潮間帶風電場——江蘇32兆瓦海上潮間帶試驗風電場全部投產;成功中標國家第一期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暨江蘇大豐200兆瓦海上潮間帶特許權項目;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在南非、美國、匈牙利等國家開展風電前期業務;進一步優化新能源產業布局,科學有序的推進太陽能、地熱、潮汐等其他新能源發電業務;旗下三個風電場獲得2010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亞洲品牌500強”排名從2008年度的第300位躍升至第89位。
3月28日,重慶市潔凈能源與先進材料研究院在西南大學掛牌成立,由引進來渝工作的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李長明先生擔任院長。李長明院士及其科研團隊致力于納米、能源、生物、有機光電等先進材料,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新能源以及納米藥物及輸送、新型生物傳感器、生物芯片等生物醫學工程前沿的研究。曾承擔過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30多個基金項目,擁有多項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
斯坦福大學的清潔能源愛好者正在設法在河流入海口利用水的鹽度發電。材料科學與工程副教授Yi Cui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設計一種電池,其原理和其它電池類似——在水中浸泡兩個電極,但這種電極采用納米技術制造的二氧化錳棒,材料表面積比一般材質增加了100倍,并可以與鈉離子相互作用,加快反應過程。Cui的研究小組計算出這種電池如果針對世界上每一條主要河流部署,可以產生目前世界上13%的電量,一個單一河口的鹽度電站發出的電即可供給十萬個家庭。當然,若想實現這一切會有很多障礙,例如會和野生動物發生沖突等,他們不希望干擾生態系統。
3月22日,溪洛渡電站6號機組定子機座分六瓣經大連港通過海運發往溪洛渡工地。溪洛渡電站6號機組定子機座最大外形尺寸為17.33米 ×6.59米,重量為159.43噸,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設計、供料,遼寧葫蘆島渤船重工大件公司制造。該定子機座于2010年7月開始下料投產,歷時9個月制造完成。溪洛渡電站6號機組定子機座發往工地后,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向家壩左岸電站6號機組座環經清理、涂漆、包裝后,也已裝車發往向家壩工地。在此之前,該座環于2月21日至23日通過了中國三峽集團驗收組的現場會檢,會檢項目包括工廠預裝后的外觀質量、幾何尺寸以及焊縫NDT抽查等,會檢項目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