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守義,齊元江,邱鳳琴
(沂源縣紅旗水庫管理所,山東 沂源 256110)
紅旗水庫位于淄博市沂源縣燕崖鄉南部山區的沂河支流——白馬河上游,屬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是山東省大中型水庫中海拔最高的水庫,也是典型的 “頭頂庫”。水庫現狀總庫容 1151萬m3,興利庫容 770萬 m3,死庫容40萬m3,控制流域面積27.4k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為了加強水庫管理、全面掌握水庫基本信息,保障水庫安全運行,實現水庫管理信息化,紅旗水庫管理所建設數字集成平臺,通過現場測控級完成數據采集,經過處理后,通過無線網絡平臺將數據傳輸至主站級主機完成數據通訊。管理人員通過主站級計算機實現對入庫流量、泄洪流量的數據推算,水位、雨情等數據的遠程監測,并以數字、文字、圖形、表格的形式進行動態顯示,實現水庫管理自動化。
溢洪道閘門監控系統由監控主機、PLC控制屏、機旁箱、網絡柜、UPS、傳感器和網絡交換機組成。該系統現場采用西門子PLC及其模擬量、數字量采集模塊和通訊模塊,實現對閘門的升降全過程控制,并實現閘門升降過程中各種工況參數的自動采集與監視,以及故障報警和事故處理,并通過通訊實現觸摸屏及遠程控制,可實時監視各種工況參數。
共安裝12個壓力式傳感器,安裝在大壩五個斷面(0+020、0+066、0+090、0+120、0+165)12 個測壓管內,用于實時監測12個測壓管內水位高度,及時上傳至管理所上位機。監測系統采用智能監測技術,實現測壓管內水位參數的實時采集和顯示,實時、歷史數據報表及變化趨勢曲線的顯示和打印,數值越值報警,歷史數據的存儲。
放水洞監控系統由插入式電磁流量計、PLC、浮子式水位計組成。插入式電磁流量計準確測量通過的水流量,并與放水洞PLC通訊,完成數據傳輸;浮子式水位計采集的水位信號通過通訊電纜傳輸到放水洞PLC;放水洞PLC將流量信號、閘門開度、水位等信號進行處理通過多模光纜傳輸至溢洪閘PLC進行集中處理和存儲,PLC將數據通過光纜傳輸至管理所控制中心。
系統可分為三部分,一是視頻監視前端;二是視頻監控中心;三是視頻圖像傳輸網絡。
視頻監視前端包括攝像機和編碼器,負責將攝像機采集的圖像信號數字化,并將圖像數據進行壓縮編碼,供錄像與傳輸用;可接收監控中心的遠程控制信號,用以對現場的監控設備或其它傳感器進行遠程控制。配置圖像存儲服務器用于歷史圖像存儲。
監控中心由視頻監控主機、1臺8路硬盤錄像機(管理所中控室監控柜內)、1臺8路硬盤錄像機 (溢洪閘現場監控室監控柜內)和1臺4路視頻服務器(放水洞機旁箱內)組成。通過硬盤錄像機的管理軟件可方便地控制、切換監視器上的圖像;可將監視圖像進行硬盤錄像,存入文件服務器;可遠程控制遠端監視設備,具有系統配置和用戶管理的功能,同時支持將IP視頻數據流接收到Web信息資源整合平臺供瀏覽共享。
為保證視頻圖像傳輸質量和方便設備線纜的日常維護,把硬盤錄像機安裝在橋頭堡控制柜內或管理所中控室控制柜內,攝像機通過視頻專用電纜把視頻信號送到硬盤錄像機,硬盤錄像機通過工業以太網把視頻信號傳到監控中心,從而保證視頻信號的質量,并可滿足上級調度中心調用視頻信號時的圖像質量要求。
水庫上游選址新建兩處雨量站,每處雨量站設置1臺無線自動雨量計;雨量計采用翻斗式,雨量站采用GSM/GPRS無線網絡完成與水庫管理所控制中心上位機的通信。水庫管理所新建1處自動雨量計,該雨量計通過標準RS485數據線和監控主機完成數據通訊。
洪水測報系統分為主站級和現場監控級。現場監控級由放水洞水位計和流量計、管理所雨量計和上游雨量計等設備或系統組成;在水庫管理所控制中心安裝洪水預報軟件系統,結合溢洪閘泄洪經驗公式、放水洞流量數據以及管理所和上游雨量測報系統提供數據,進行數據存儲、比對、數學建模,并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有效地控制水庫水位,為上級部門防洪調度提供數據依據和技術支持。
運行人員通過操作臺上的主站級計算機實現對入庫流量、泄洪流量的數據推算,水位、雨情等數據的遠程監測。現場測控級設備與主站級設備之間采用GPRS無線網絡進行數據通訊。
紅旗水庫管理所實施的信息化建設,以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集成一體化的數字集成平臺,加強了水庫管理,保障了水庫安全運行,實現了水庫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