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鐵礦石生產強勁復蘇
近日,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全國鐵礦勘查開采重大成果匯報會透露,國產礦增產明顯。與此同時,全國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鐵礦石設計能力為4.8億噸/年,隨著這批新建礦山的投產,國產鐵礦供應能力將持續穩步提升。不少專家認為,國產礦增產,將為中國在2010年鐵礦石談判帶來一絲暖意。
國產鐵礦石增產明顯。2009年上半年,由于現貨礦價格一落千丈,國內礦山停產比例一度高達70%。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現貨礦石場逐步攀升,目前已由2009年60美元/噸,漲至140美元/噸。隨著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國產礦開始復產。分析師表示,近期,國產礦現貨價快速上躥,同時由于海運費回調,國產礦現貨價對澳洲和巴西長協礦到岸價的溢價出現了較大幅度上升。其中,對澳洲長協礦到岸價溢價幅度上升到72.8%,對巴西長協礦到岸價的溢價幅度提高到54.9%。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國產礦正在加大生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進口鐵礦石的市場份額。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秘書長雷平喜表示,目前,國內鐵礦山已基本復產,需求看漲。“國產礦每噸成本大概在600元左右,現在市場價格已遠遠高出這個水平。”河北省是全國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地區。目前,河北省內礦企復產明顯。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表示,目前,河北省原礦生產量已逐步攀升,增產超過30%。
國產鐵礦石或成談判的“救火隊”。中鋼協曾提出過一個目標:在市場份額上,國產礦和進口礦各占60%和40%。但2009年,我國鋼鐵業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已上升至60%,直逼70%。對此,雷平喜表示,從2010年開始,中國將初步具備打破國際鐵礦石壟斷的基礎。“中國自產鐵礦石將達11億噸至12億噸,自產鐵礦和海外權益礦能滿足我國鋼鐵原料需求的70%左右,目前,國內鐵礦石探明儲量正在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國鐵礦資源供應能力明顯提高,國產鐵礦自給率穩步提升。遼寧鞍本、冀東、山東兗州、四川攀西、安徽廬樅等鐵礦集中區已累計探明鐵礦資源儲量近100億噸。對于國內礦在鐵礦石談判中的未來角色,雷平喜表示,幾年以后,中國將創建國際鐵礦石市場新格局,以及鐵礦資源安全穩定的供應體系。日前,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表示,隨著國內礦廠大面積開工,從而與進口礦爭奪市場份額,這也是國外鐵礦石出口商不愿看到的。
提高國產礦價格競爭力。雷平喜表示,要扶持國內礦,必須對國內礦山減負。“國內礦山的開采環境決定了開采成本很難再下降,但礦山稅費卻依然繁重。”自2009年以來,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聯合中鋼協一直在呼吁有關部門減輕國內礦山稅費負擔。據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統計,國內冶金礦山企業稅費負擔率均在20%以上,如梅山礦業為21.7%、金嶺鐵礦為22.2%、密云礦業為24.1%、海南礦業為31.6%。而澳大利亞、巴西的礦山的綜合稅費只有4%到5%。目前,國內礦山企業不僅需要交納17%的增值稅,還要上繳9元/噸的資源稅,加上礦產資源補償費等各種稅費綜合起來,是1994年稅改前的4倍。當時的稅制改革,使礦山企業的增值稅負擔比稅改前征收產品稅時增加了1倍以上,冶金礦山資源稅更是提高了10倍。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解決礦山稅費的方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各地工業主管部門正在就礦山企業反映的不合理負擔提出整改建議,工信部將從4月份開始研究具體解決方案。
(國土資源網 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