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玉
余吐勇還清楚地記得,16年前當他剛剛調到寧夏電視臺擔任計劃財務部主任時,面對一堆混亂不堪的賬目,他決定從廣告部抓起,然而廣告部經理卻難以接受他新制定的管理辦法,認為手段過于強硬,甚至在臺務會上發生爭執。事后,兩人進行了溝通,問題的焦點是,廣告部經理認為新辦法中一年兩千萬元的銷售目標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現在有賬目可查的廣告額只有—二百萬,余世勇告訴他,這個數目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他對近幾年所有播出廣告進行調查和計算之后得出的,并和他一起算賬,廣告部經理無話可說。隨后,他讓余世勇幫忙出出主意,接下來該怎么辦,余世勇告訴他,其實新的管理辦法是個激烈機制,如果能完成500萬元,就能拿到基本工資,600萬元怎么獎勵,700萬元怎么獎勵,1000萬元怎么獎勵……另外廣告部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工作需要、單據有效,財務部都給予報銷,還會給他們撥經費建立業務網點、配備車輛,談過之后,廣告部經理非常滿意,臺里對這個方案也很支持,因為它既保證了電視臺的效益,又顧及了具體人員的個人利益,各方面都照顧到了^
這件事應該是余世勇工作風格和做人態度的一個典型反映,對于那些他認為正確的事情,會非常堅持,甚至不惜采用鐵腕方式,而與此同時,他也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盡量做到讓大家都滿意。他說這種風格的形成應該和他的出身有關。作為一個農村家庭中的長子,父親去世得又早,他無可推卸地擔當了大家庭中的家長角色,為了承擔起這個責任,他只能強硬地要求自己,強硬地對待工作,而作為一個兒子、兄長、丈夫和父親,他又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父兄的溫情一面,對周圍的人照顧有加。這么多年來,從寧夏到福建、到山東,現在在北京。不管余世勇的工作環境發生怎樣的改變,他的工作風格卻一直如此。
余世勇現在的身份是遼寧方大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與證券副總裁,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方大炭素(600516.SH)和方大特鋼(600507.SH)。在此之前,他還擔任過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488.SZ)首席財務總監和福建閩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000993.SZ)財務官,這是一個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經歷,余世勇說,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定位,應該是從離開寧夏開始的。
從別大頭針開始的財務生涯
1982年,18歲的余世勇從寧夏財經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寧夏建材局下面的銀川加氣砌塊廠,一個師傅帶了他幾天,從用大頭針別憑證開始學起,之后他就開始獨自負責整個工廠的財務工作,“成本核算、統計、審計,我都要負責,在工廠時,有半年時間都是日夜在辦公室度過的,把生產工藝、流程、成本搞得非常熟悉,提出了很多增收節支的措施,根據工藝方面的配比,我能馬上看出成本是否有問題,半年后就被評為了先進。”對于自己小小年紀就能理順一家大型工廠的財務工作,余世勇至今仍很自豪。在此期間,他還半脫產學習了企業管理的大專課程,而這種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也從這時開始一直伴隨著他,此后,他還獲得了中央黨校經濟管理的本科學歷、人民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美國斯特福德大學的MBA。
工作3年后,他被調到建材局旗下的黃河房地產有限公司,20出頭就擔任了財務科長。“我去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危房改造項目,經過反復調查,我告訴總經理,如果做了肯定虧損,可這是政府指令的項目,要進入房地產就必須要做。”余世勇說,為了能避免虧損,他就只能盡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我們不斷研究怎么可以使面積最大化,這是解決成本的最好方式。”余世勇說在房地產公司干了這么多年,他最大的經驗就是,“房地產必須要算了再干,絕對不能干了再算”。
在黃河房地產公司工作了10年,從財務科長晉升到總會計師,2004年9月,他被推薦到了寧夏電視臺。“我去的時候,電視臺有幾千人,20多個欄目,七、八個企業,賬目卻根本沒有頭緒,財務管理非常混亂。有人一個月的電話費報銷就是上萬元,醫藥費的發票都是連號的,一看就有問題,也全部報銷,車輛非常多,費用也是單位全部報銷,最后欄目經費無法保障,更重要的是,廣告部每年收入上千萬,實際到賬也就一兩百萬。”余世勇說,面對這種局面,他決定先從廣告部的管理人手,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故事,而結果是,新的廣告部管理辦法制定后第一年,廣告收入就達到1400萬元,第二年達到3000萬元,“之后我在電視臺的威信非常高,臺務會我都要參加。”意氣風發地在電視臺工作了5年后,老臺氐退休了,新臺長和他的很多理念不一致,余世勇發覺自己在這里不再有用武之地了可他是一個有著好強性格的人,不甘心事業就此停滯。當他知道福建省委正在面向全國選拔高級管理人才時,便去應考,過五關斬六將之后,被福建省委任命為閩東電力的財務總監。
就這樣,他帶著一家三口離開了
生活了30多年的寧夏,來到福建,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經理人生涯。
職業經理人路徑
來到閩東電力后,他面臨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公司上市。“來了之后,我才知道電力系統的管理非常復雜,供電和發電要分開上市,有大量工作需要協調組織,當時領導班子里只有我一個外地人,他們開會說當地方言,我根本聽不懂,我提出來后,所有的管理層會議都規定必須講普通話。”
為了能夠如期上市,余世勇要求下面的分公司用車把所有的賬目都拉到總部,“我看著他們做報表,我們是晚上培訓,白天做賬,第二年開始申報,2000年1月5日就出了年報,來審計的人都很吃驚我們的速度這么快,2月份審計完成后,報證監會審,我帶著人到北京工作了3個月,6月份證監會就批了,7月份發行上市,募了十幾個億,能參與一個企業的上市過程,這種經歷對我是挑戰也是機遇。今年7月份我還要回去參加閩東電力上市10周年座談。”
在閩東電力的任期結束后,一家獵頭公司找到余世勇,希望他能到晨鳴紙業工作,當時給出的條件是年薪二三十萬元,這比起他在閩東電力月薪5000元的工資,誘惑實在太大,為了家里人能生活得更好,他來到了山東。
晨鳴紙業是家整體上市的集團公司,全國各地有3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90多家,國外還10幾家公司,總部在山東濰坊。余世勇來到這里后,首要任務是解決資金問題,當時集團已經貸不到款了,公司能擔保的都擔保了,能抵押的都抵押了。余世勇首先用自己的老關系找到興業銀行,貸到了第一筆1億元的貸款,并且不用擔保之后如法炮制,不到3個月的時間授信30多個億,解決了資金問題。
之后,他發現集團的信息披露、財務報表有一些不嚴謹的地方,他很明白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信息管理出現問題是會有很大風險的,他向董事長提出要上ERP,獲得批準后他親自帶人到北京、上海考察,為晨鳴紙業引進了最好的進口軟件。
5年任期結束后,他又來到了方大集團,當時老板對方大炭素的市值很不滿意,每股5元,市值只有30多個億,老板問他有沒有辦法提升方大的市值。余世勇開始查看股東名冊,與關注方大股票的研究員溝通,現在方大炭素十送十后每股達到10元,市值提升了4倍,“這是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上市公司的最大目的是什么,是股東財富最大化。”有著10多年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經驗的余世勇說,在他看來,只有能為公司帶來價值的CFO才能稱得上成功。
“還有就是忠誠和責任,要對老板忠誠,對企業忠誠,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我披露的季報、年報必須是真實的,這么多年我生怕自己會出錯,被人捅脊梁骨。”余世勇說,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就是要做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如果有機會,他還想嘗試向CEO轉型,對于他而言,職業生涯沒有火花板,只有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