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今年以來,經濟環境受政策的影響很大,政策因素成了市場主導力量。各家基金在展望未來市場時都不約而同將“政策”作為主題詞,但預判內容卻相差甚遠。
上半年,中國經濟在內需提振和外需回暖的共同推動下,經歷了一輪持續快速的復蘇過程。但是,伴隨著中國相關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的漸次退出,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內需增長開始逐漸進入平穩期;此外,出口在經歷了一輪快速反彈后很可能重新陷入低迷。在經濟回落期,政策將成為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重要因素。
近期,高層密集調研經濟形勢,引起各方關注,被認為是對上半年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行整體性評估,以及對下半年宏觀政策制定進行摸底。有基金公司認為,隨著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加,國內部分經濟數據出現放緩跡象,下半年保增長、促就業將會重新成為宏觀政策的著力點。但也有基金公司認為,結構調整依然將成為下半年經濟工作重心。
政策效果顯現
回顧上半年宏觀經濟,基金公司普遍認為,政府上半年的退出政策收到了成效。
資料顯示,2010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呈現“高增長與低通脹”的良好格局,GDP同比增長11.1%,CPI同比增長2.6%。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漸提高,投資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與均衡。2010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略有放緩;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長18.2%,消費需求旺盛;外貿恢復超預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3.1%,實現外貿順差558億美元。
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認為,從季度環比變動趨勢來看,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慢速度。從月度環比變動趨勢來看,4月份以后中國經濟減速的趨勢更加顯著。2010年初經濟過熱的局面已經降溫,目前中國經濟已回歸正常。這說明中國政府2010年上半年政策退出收到了成效。
在該人士看來,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開始減速,主要歸因于兩方面。首先是2010年上半年信貸與投資控制得力,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明顯收縮。其次是中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和經濟轉型非常堅決,嚴格控制產能過剩以及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擴張。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亦持有類似的觀點。該基金201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認為,從上半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在經歷一季度高點之后,呈現逐月回落的態勢。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信貸規模控制、淘汰落后產能等一系列緊縮政策的出臺,都是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期間部分經濟數據的暫時回落是正常現象。“這種短期回落更加夯實了中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礎,不必過于擔憂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該報告稱。
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預計,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將延續回落趨勢。不過,在新華基金看來,宏觀數據的下滑已經在市場預期范圍之內,接下來的負面因素則是企業微觀盈利能力下滑逐步反映到數據上。
激辯政策轉向
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數據逐月回落,下半年經濟政策走向,尤其是對于退出政策是否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此方面,基金公司的觀點出現了較大分歧。
“短期政策面有望放松。”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安昀解釋道,首先,財政政策會有所松綁,體現在加快項目審批、加快中央項目的發放等方面。另外,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捆綁,地方投資需要銀行資金的配套,因此貨幣政策在下半年也會有所放松。
申萬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發布的201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亦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下滑是基于經濟過熱、政策主動降溫的結果,隨著經濟下行風險的進一步加劇,尤其四季度通脹壓力的明顯減緩,政府緊縮政策有望放松。其中發改委項目審批以及信貸發放的正常化是政策從緊縮回歸正常化的兩大信號。
但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卻堅持認為,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在調結構的背景下,預計政府對增速底線的容忍度將有所增強,特別是未來第三產業的興起以及當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都將有效提高就業效率及社會穩定度。預計下半年再度放松政策的概率較低,除非經濟回落的速度及幅度超出政府調控預期。
南方基金的觀點與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趨于一致。他們表示,短期內從緊政策不會有明顯放松,政府對經濟看法相對積極。這更加確認了政府暫時還難以轉變相對從緊的政策態勢,總體上說,政策將呈現“有保有壓”的漸變態勢朝著支持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演變,市場上部分投資者預期的政策明顯轉向暫時恐難實現。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卻認為,未來政策走向尚不明確,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近期發電量、工業增加值和投資等數據顯示國內經濟開始更多的出現見頂回落的跡象,出口同比高增速的持續性仍有待觀察。短期內進入政策觀察期,房地產可能不會出臺更為嚴厲的緊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