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雄斯 王景
某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
譚雄斯 王景
目的分析目前臨床用藥的不合理情況,促進合理用藥,提高用藥水平。方法對某醫院9530份抽取病例樣本進行分析,篩選不合理用藥病例,并進行進一步分析和統計,綜合實際藥劑科經驗和文獻查閱,對其進行報告。結果用藥不合理病歷占所有抽取樣本中的9.8%,共932份,具體分為:有適應證未得以治療占39.2%,共208份;選用藥物不當占1.5%,共8份;用藥過量過分占7.2%,共38份;用藥不足占3.4%,共18份;不適當的合并用藥占5.9%,共31份;無必要的使用貴重藥和進口藥占30%,共159份;給藥時間、間隔、途徑不適當占4.9%,共26份;重復給藥占7.9%,共42份。結論某醫院臨床用藥基本控制在合理用藥范圍內,但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若不加強整頓和改正,將威脅醫院醫療安全。
不合理用藥;合理用藥;適應證;藥物;病例;分析;對策
合理用藥是指在診斷、開處方、寫標簽、包裝、分發、患者遵醫囑治療及隨訪的全過程中達到質量合格、藥品有效、安全無害、對癥下藥、價格低廉、配藥準確以及用量和用藥時間間隔正確無誤等。但是據WHO報道,現實用藥情況不容樂觀,世界上有1/3的住院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和其他危害而是死于藥物的不合理使用[1]。藥物本來是針對疾病需要使用,但是偏離藥物使用標準不僅威脅患者健康,還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本文對該院近1萬份處方分析其中的不合理用藥處方,為該院改正不合理用藥提供有價值參考。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附屬醫院2006年以來門診及病房病例(處方)9530張,從中篩選出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統計、分析。且本組資料均符合調查研究要求,且用藥時間均≥4 d,住院時間均≥5 d,最長用藥時間為125 d。
1.2 判斷不合理用藥的標準 根據藥品說明書或《中國藥典》(2005版)[2]、《臨床用藥須知》、《臨床藥物治療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以及綜合實際患者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組內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算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統計分析9530份處方中,有932份不合理用藥的病歷,約占所有處方中的十分之一。具體包括:無指征的治療用藥;無指征的預防應用;選藥不合理;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使用禁忌藥物;肝腎功能不全使用禁忌藥物;影響兒童發育的禁忌藥物;對于配伍輸液選擇不合理;不恰當的聯用;使用藥物劑量偏大或偏小;處方書寫不規范;用法不合理。具體見表1。

表1 932份不合理用藥中各種不合理用藥所占比例(例,%)
3.1 不合理用藥現狀分析 根據本組統計,無指征的治療用藥(濫用)、無指征的預防應用(無必要的使用貴重藥和進口藥)以及選藥不合理(藥理性拮抗、減少吸收、降低療效、增加毒性)三項居于首位,分別占不合理用藥情況的19.8%、18.0%、13.4%,共占51.2%。濫用藥物和濫用貴重藥物、進口藥現象的存在,正是一直以來“以藥養醫”的體現之一。而選藥不合理則顯現出了目前醫藥人員的職業知識和專業藥理知識存在水平高低和結構缺失問題,這是直接制約用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藥劑師應加強專業鞏固和知識更新,不斷提高合理用藥水平。上述兩點問題幾乎囊括了目前不合理用藥現狀,應加強改正。
3.2 不合理用藥主要原因的分析。
3.2.1 無指征的治療用藥 主要表現在普通感冒、水痘、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者給藥方面,在未合并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濫用抗生素。如其中一張不合理用藥病例:患者,女,35歲,上呼吸道感染;處方單是: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頭孢曲柱2.0 g,靜脈滴注;5%葡萄糖25 0 ml,利巴韋林0.5 g,慶大霉素24萬U,輔酶A 2 00 U,靜脈滴注。該病例明顯是單純的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處方中使用了限制類第三代頭孢菌素,并無抗生素應用指征,實屬濫用。不但對疾病無效,還會加重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其不良反應。
3.2.2 無指征的預防應用 主要表現在肝、腎、心腦等疾病和一些炎癥、外傷者的給藥方面,未出現惡化或無并發病的情況下,醫生安慰性地開出無必要的貴重藥和進口藥或保健品。造成患者昂貴的藥費負擔,但是所開出的預防性藥物并無作用,“都說藥品貴,實際上‘藥貴’貴在進口的藥品上”-某醫院院長直言。從此可看出,無指征的預防用藥主要體現在無必要的貴重藥物上以增加私利。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也可以由醫藥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足引起。如皮膚軟組織挫裂傷,主要感染病原菌為葡萄球菌,術前不宜于術前預防用藥,克林霉素作為速效抑菌劑,具有神經肌肉阻滯的不良反應,可能會提高局麻藥、肌松藥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有可能引起呼吸肌麻痹作用或血壓下降、心電圖改變,因此宜選用對皮膚軟組織挫裂傷有效的殺菌劑,如第一代頭孢菌素頭孢唑啉[3]。
[1]孫志強.合理用藥策略是藥學監護的良好開端.中國衛生資源,2007,10(6):306.
[2]中國藥典·I臨床用藥須知,2005:134-15
[3]黎春輝.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二).中國社區醫師,2008,24(11):23.
[4]付世龍,張彩蓮.我院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中國執業藥師,2009:7.
[5]周書成,楊曉鳳.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狀與對策.中國醫藥指南,2009,7(22):64.
526020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