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艷
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為有效地搶救患者的生命,減少功能障礙,提高生存質量,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我院從2003年起規劃并實施卒中單元管理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適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自己特色的卒中管理模式。
撫順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對于卒中管理需要面對和解決諸多問題。①要求實施康復治療的患者少。在實施常規管理的情況下,要求康復治療的患者不足功能障礙總人數的6%;②承受康復治療費用困難;③固守傳統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患者和家屬對康復治療的科學性和必要性認識不高;④患者自行康復治療陷入誤區。患者家屬盲目地模仿治療師的動作,粗暴的關節被動運動,強行的攙扶患者行走,導致誤用綜合征的發生;⑤一些心理問題影響患者康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康復的延遲,甚至中斷康復。
2.1 卒中病區的醫療環境
2.1.1 卒中病區的整體環境配置 ①設有監護病室。收治急性卒中患者,需具有搶救監護治療設備,以縮短流栓時間,加快血淤吸收,促進側枝循環建立,改善缺血區血供,減少灌注性損傷。同時,需設有卒中康復病室和普通病室;②設有運動治療室、作業治療室、語言訓練室、健康教育室和心理康復室。
2.1.2 卒中病區以團隊的工作方式,密切配合 ①科主任帶領下的神經內科醫生。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師、言語治療師和心理咨詢師。具備卒中臨床治療,早期介入治療,康復治療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②護士長領導下專業護理隊伍。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士。從事臨床急救專科護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2.1.3 制定標準的文件和工作時間 根據循證醫學的結論,參照國家和地區指南,規范制定本單位治療指南和臨床路徑。詳細體現和分解每日工作。周一下午,召開多學科小組會議,研究溝通病區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問題。周二下午,舉辦病區患者家屬健康教育會議,由責任護士主講并主持。周三下午,醫務人員新知識培訓。周四下午,基礎護理和與患者溝通。周五下午,出院患者的隨訪。
2.2 早期康復,同步進行集體心理護理 卒中患者可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又可以引起恐懼、焦慮和抑郁等心理行為問題。將固定的患者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康復訓練,治療師采用鼓勵和安慰的評議,及時介入心理護理,適時地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讓康復成功的病例指引初期康復患者,營造親密、坦誠、信任的環境氛圍,集體成員間通過觀察,彼此交流,當看到別人也有與自己相同,相似的問題,不過自己是跟別人一樣遇到了共同的問題,這種共同性的發現可以使患者不良的心情和情緒發生改變。隨著肢體逐漸恢復,康復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康復教育,鼓勵患者堅持下去,鞏固成果,在肢體康復的同時,使患者的心理處于最佳狀態。
2.3 健康教育貫穿于卒中患者住院的全過程 進行健康教育時,應以滿足患者及家屬的需要為導向,熟練掌握并運用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遵循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的護理健康教育程序,有效地達到向卒中患者及家屬傳播健康知識,降低卒中發病的危險性,從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兩個層面,實現對腦卒中病因和危險因素的干預。所以,對卒中病區護理人員要每月進行專業的健康教育培訓,使每一位護理人員具有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識水平及教育技能,掌握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技巧。
2.5 降低藥品費用與整體費用的比例,重視早期康復 根據卒中治療指南和臨床路徑,合理有效地使用藥物,使藥物治療的費用控制在患者總住院費用的40%左右。這樣,卒中患者在得到良好肢體康復、心理康復、語言訓練和健康教育的同時,控制整體的住院費用,這是在經濟發展滯后地區很重要的卒中管理辦法。
卒中管理模式成功的標志是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下降,致殘率下降,生活質量提高,復發率減少,規范化治療,縮短住院時間,總體住院費用下降。

表1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卒中患者三年統計資料表
上述數據顯示,有效的卒中管理模式是卒中治療的最佳方法。
卒中單元是卒中患者醫療管理模式,是為卒中患者提供治療、肢體康復、心理康復、評議訓練和健康教育。遵循卒中單元的理念,建立有地區特色的卒中管理模式,使本地區的卒中患者得到更及時的治療,更完善的康復,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是當務之急。
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療以縮短溶栓時間,加快血凝吸收,促進側支循環建立,給予缺血性腦保護,減少灌注性損傷。恢復休克神經元的活性,通過神經功能重組及錐體外等代償,促進神經康復。通過集體康復訓練,集體心理護理的模式解決了卒中患者存在的心理行為方向的問題,增加了卒中患者康復的主動性,使康復治療取得如期的效果。獨特的健康教育動作模式,使卒中患者和家屬了解了康復治療的意義和必要性,使先進的卒中治療方法和手段得以運用和推廣,同時避免了錯誤的訓練導致的誤用綜合征的發生。住院費用上的合理動作,使經濟發展滯后地區的卒中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和康復,使卒中患者從主觀上走出卒中的誤區。
[1]王擁軍.卒中單元.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2]鄭萍,章軍建.腦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9J1266).
[3]賀丹軍.康復心理學.華夏出版社,2003.
[4]桑德春,李欣.腦血管病康復進展.中國康復理倫與實踐,2008,14(10):904-906.
[5]郭志英.腦卒中急性期康復治療原則與階段性,1998:8-9.
[6]陳仲武.我國康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4(3):97-99.
[7]董強.卒中預防的現狀與展望.國外醫學·腦血管病分冊,2005.13(3):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