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耀峰副院長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馬耀峰:
西部旅游的發展必須強調促進西部整個經濟的發展,利用西部的特殊資源突破發展。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馬耀峰這樣認為。
西部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旅游資源開發層次不高,資源優勢未轉變為經濟優勢;產業實力不強,沒有形成旅游產業鏈,產業帶動性不高。旅游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不足,非公有資本進入旅游行業較少;觀光型旅游產品居多,不能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世界級、國家級旅游產品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不符合發展建設要求;服務水平較低,旅游人力資源總體水平不高。沒有形成鮮明的旅游形象,促銷力度不大;與國際旅游市場的聯系不夠緊密,未形成實質性的深度旅游聯合。
“西部旅游必須突破發展。”馬耀峰舉例說明,西部大多數省份都有自己的特殊自然生態系統,可以開展探險和發現為主題的特種旅游。在文化資源方面要突出民族文化,深度開發文化產品,不要僅僅停留在一般民族表演歌舞或舞臺化的文化上。
面對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遠景,馬耀峰認為,西部旅游應從以下方面尋求發展方向:
一是加強規劃指導。按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要求和全國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做好重點區域和旅游線路的規劃,做好旅游精品景區建設規劃。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做好西部重點旅游景區景點規劃。規劃要體現旅游業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體現促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體現宏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統籌兼顧好發展中的大問題。
二是加快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改善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環境。把大力改善旅游發展環境放在重要位置,為加快西部旅游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機制保障和服務保障。
三是加強旅游法制環境建設,不斷完善省級旅游法規,建立健全自駕車旅游、探險旅游等專項旅游管理辦法。
四是進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資機制,創新旅游投融資平臺,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旅游業。
五是擴大西部旅游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強西部旅游區域合作,在引進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和旅游投資商的同時,引進先進的旅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
六是堅持保護優先,西部地區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發展旅游,必須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生態環境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西部地區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應把西部豐厚的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產業發展當中,提升旅游產品的內涵。
國家已將西部三大經濟區之關中—天水經濟區,列為“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來打造。馬耀峰認為,關中—天水經濟區抓住機遇、引領西北地區旅游業向前發展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關中—天水經濟區要以西安為中心,加快旅游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關中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大力發展歷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4大旅游產品,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游品牌;加強周文化、秦文化、漢文化、唐文化等精品旅游景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旅游資源產業化經營水平,拓展國內外旅游市場,建設國際旅游文化交流平臺。
西部陜西的兵馬俑一直是我國入境旅游的熱點,而多彩的云南,神秘的寧夏,剽悍的內蒙古,說不完的古絲綢之路,永遠向人類挑戰的喜馬拉雅山……相信西部旅游未來一定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后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