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至上』迎來改革第一刀
2010年,中國體育刮起了一股改革之風。第一個被改革的就是中國足球,“打假”,“掃黑”,“抓賭”,總局領導一再表示要進一步懲治腐敗,整頓足壇,爭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足球發展道路”。之后,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2010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提出總局醞釀對全運會和全國體育大會進行競賽改革。4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在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全國體育大會全面改革,本次大會將不設金銀銅牌,取而代之的是一二三等獎,參賽選手的獲獎面將從傳統的前三名擴大到占總參賽人數的60%左右。”在中國存在了多年的“金牌至上”的體育體系終于迎來了改革的第一刀。
改革后的體育大會將根據比賽項目的不同,制訂計量類、評分類、勝負類、特殊類4類獎勵辦法。在新的獎勵辦法下,一等獎最多可出現兩名獲獎者,也可能空缺;二等獎最少一名,也可能出現多名;三等獎則按照賽事規模設置若干名額。這就意味著在本次大會上,各代表團很難以傳統的金牌榜、獎牌榜來計算成績,因為奪得一等獎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在部分比賽項目上,即使運動員奪取第一也可能達不到一等獎的得獎標準。此外,獲獎面大幅度拓寬,超過半數的運動員都可以獲得三等或以上的獎項,各代表團間獲獎數額的排名將失去參考意義。
全國體育大會是中國舉辦的非奧運體育項目的綜合運動會,與全國運動會相對應。全國體育大會的宗旨是推動中國非奧運體育項目的發展,由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辦。第一屆全國體育大會于2000年在浙江寧波成功舉辦,從第二屆起,每四年舉行一屆,在全運會的次年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第四屆體育大會已于今年5月16日到26日在安徽合肥舉行。
(據《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