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海青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課程標準》強調“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與選拔的功能”。
我國高中體育課程經歷了多次評價方法的改革后,仍然沒有超越應試教育的束縛,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傳統體育學習評價內容局限于體能和運動技能,忽視了學生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方面的評定。以教師為主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激勵、促進的功能。終結性、定量、絕對性評價失去了有效反饋和激勵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表現,個體差異,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傳統體育學習評價體系日益突顯出與新課程不相適應的方面,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因此高中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
國內外一些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改革的先進經驗為新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許多國家立足于學校和課堂,不斷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方法,并形成了較成熟的學習評價范式。目前,美、英、日等發達國家都普遍采用了過程性評價,注重相對性評價和內容多元化評價,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運動參與。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定,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和教師,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和教師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正在采納國外體育課程評價的先進經驗。
過程性評定從學生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三方面進行評定,共100分。
高一年級兩個女生形體選項班學生,兩個班級分別為32和34人。高二、高三四個女生排球班共140人。
(1)高一形體班一個班采用百分制小組互評。標準為學習態度(優秀:45分及以上,良好:44~38分,合格:37~30分,不合格:30分以下)、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優秀:23分及以上,良好:22~19分,合格:18~15分,不合格:15分以下)、健康知識行為(優秀:23分及以上,良好:22~19分,合格:18~15分,不合格:15分以下)。

表1 學生自評與互評的內容

表2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表
(2)一個班采用等級制小組互評。標準為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知識行為(優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
(3)高二,高三排球班采用各小組派一、二名學生骨干給本小組學生評議打分。
(4)208名學生參加自評和互評。
(1)采用百分制小組互評的班級:100%是優秀,最高分是滿分,最低分90。
(2)采用等級制小組互評的班級:有2人是良好級,集中在一個小組,其余學生總評都為優秀級。
(3)采用學生骨干評議打分的班級:90%以上的學生評分為優秀,最低分為82分。
(4)100%的學生自評是優秀。
(1)學生對自己評價太高,沒有發現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點,或不想暴露缺點
現在的學生功利性思想比較嚴重,因此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很高,都認為自己才是最棒的,或者有些學生發現了自己身上的缺點,但是不愿意暴露,一般學生愿意暴露自己的優點,而掩飾自己缺點。
(2)不能較準確、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
在學生的自評中發現100%學生自評優秀,從中可見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表現、行為、做法,不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不能準確地、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
(3)學生之間小組互評評價太高。
從學生互評中發現學生之間小組互評評價太高,學生骨干打分稍微比采用百分制和等級制的評價方法客觀一點,但是學生骨干打分主觀性太強,評分的骨干也怕得罪其他同學。
(4)教師工作量極大增加,評價難度增加
過程性評價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評價難度。教學要對所有學生自評和互評資料進行整理與統計,并且對每位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行記錄,整理和評價。
(5)對定性的工作,很難判斷,很難準確、客觀地評價。
對學生在上課中情意表現、合作精神、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表現,健康行為表現這些定性的內容,很難判斷,很難準確、客觀地評價。特別是健康行為表現。
(6)學生對體育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
由于體育成績對高考沒有什么影響,只要學習成績好,體育不好也沒關系,體育成績及格就行,因此有些學生對體育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覺得這個過程性評價意義也不大,評價的目的不夠明確。
(7)怕得罪人,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
在學生互評中發現只有極個別學生是良好級,從中說明學生對別人的評價都很高,可能他們覺得,我給你分數打高一點,你也可以給我打高一點。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地觸及到學生本身的利益。
(1)以定量評價為主,教師要及時記載學生檔案
首先老師要去了解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名字比較熟悉,教師平時上課要帶上記錄本,對學生的出勤、服裝穿著、收發器材情況進行記錄。課后要及時記錄本節課的學生學習情況,對本節課上學習認真、練習積極等學生及時記錄,相反對表現不佳的學生也及時記錄,從而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2)開展專項教學,實行小班化上課
由于過程性評價使教師的工作量極大增加,評價難度增加,一個體育教師往往要上幾個班級的體育課,因此對每個學生進行了解與評價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實行小班化教學,開展選項課教學有利于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了解與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機會也會增加,每個學生的表現機會也增加,學生之間會比較了解,可以對身邊的同學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
(3)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評價的目的
平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如何對自己,對別人進行客觀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自評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與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診斷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以改進學習方法與表現,培養自己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對別人評價的同時,可以跟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對比,學習別人的優點。
(4)每一階段或每一學期,讓學生寫一份自我認識,自我反省,對自己進行剖析,不進行籠統的評價。
進行籠統的評價,對學生的幫助不是很大,對教學效果不佳,讓學生每一階段寫一份自我剖析報告,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改正,并鼓勵與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5)學生互評中最好每個小組規定一定數量的優秀級、良好級
如果不給學生規定優秀級、良好級的數量,無論是自評還是互評都會出現優秀人數特多,與事實不符合,也區分不出每個學生學習的好壞。因為所有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優秀的,生怕自己比別人落后。
[1]朱萬銀等.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