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烈:國防守護者的兩次“罕見表態”

從2008年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至今,已是兩載倏忽而逝。其間,中國軍事外交和軍隊透明化程度日益加強,梁光烈的一些“語錄”也間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009年3月20日,北京復興門外的八一大樓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歡迎儀式過后,會見浜田靖一時,梁光烈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大國中沒有航母的只有中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根據后來媒體的報道,梁光烈當時還表示,中國擁有廣闊的海洋領土,守衛責任重大;中國海軍實力較弱需要發展。在強調了擁有航母必要性的同時,梁光烈也指出建造航母時必須考慮到各種因素。彼時,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編隊已經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兩個多月。
消息傳出,全球輿論立刻展開了不同解讀。《日本經濟新聞》甚至將這段表述視為“中國政府首次公開宣布航母建造計劃”。臺灣《中國時報》評價稱,“梁光烈以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身份,表達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意愿,已可掃開中國是否發展航空母艦的20年迷霧……”多年來,航母夢想已經是縈繞中國幾代人的情結。在梁光烈表態前,軍方已多次發出類似聲音,因此梁光烈的此番發言,被認為是“情理之中”。
200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外界關注的“大動作”之一,當屬新中國國慶60周年閱兵式。閱兵前夕,作為共和國的國防部長,梁光烈分別接受了中國多家官方媒體的采訪,一次次講述閱兵籌備情況,歷數新中國60年軍隊建設脈絡。
就在“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說法提出半年后,2009年9月21日,梁光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再次談到了武器裝備話題。其中的一句表態的話,再度引來各方關注。梁光烈當時的原話是:“現在,我們在天上有軍事衛星、先進戰機,地面有新型主戰坦克、各種火炮、導彈,海上有先進艦艇、潛艇,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擁有的各類裝備,我軍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裝備的性能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美聯社當天即發表評論,稱梁光烈的訪談是“罕見的”,國慶閱兵將展示該國許多最先進的裝備,它們都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和近20年每年兩位數軍費增長的產物。外媒有所不知的是,梁光烈的這番表態更多的應該還包括一種自豪和感慨。作為一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曾經武器裝備的落后讓他感念至今。梁光烈剛開始當兵時,扛的槍還是從蘇聯引進的,“打一發,手掰一下,再打一發”。憂患意識的弦,時刻在這位共和國部長心中緊繃。或許正是因此,他才被外界認為是中國“軍界強人”。

一個廣泛流傳于網絡上的“段子”是:2008年的某日,獲悉日本和美國從中國進口大量稀土,并將其貯存在海底,而國內某稀土公司還派技術人員幫他國改進潛艇和導彈工藝后,梁光烈拍案而起,怒斥有關公司和個人的行為。這條沒有出處的傳聞,與網絡上眾多沒有來源的“梁光烈經典語錄”一樣,令眾多中國軍事愛好者熱血沸騰。事實上,拋開那些傳聞,媒體公開報道的梁光烈也的確個性十足,直言不諱,雷厲風行。去年8月29日,梁光烈在成都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就公開表示,西南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方向,地位十分重要,軍事斗爭準備任務繁重。
剛剛過去的2009年,中國軍隊高層與國外同行的互動明顯增加。曾經神秘的八一大樓,如今漸漸敞開大門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軍事同行。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百名高級軍事官員訪華,以至于有外媒驚呼:“很難找到一周里的哪一天,北京沒有接待國外軍事代表團。”同樣,中國軍隊高層的出訪頻率也明顯增多。2009年11月26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會見了到訪的梁光烈。當天的朝鮮國家電視臺上,平時滿臉嚴肅慷慨激昂的新聞主播,面含微笑地播報梁光烈與金正日會面的新聞。那次出訪,是梁光烈亞洲三國行的第一站,此后他還訪問了日本和泰國。
在梁光烈看來,“軍事外交是國家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梁光烈曾經邀請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到軍委領導辦公室交談,也曾在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發生后,出訪意大利、德國、白俄羅斯和匈牙利,向不同國家的軍隊同行介紹西藏的真實情況。
梁光烈倡導或力推的舉措還有:開通國防部網站,設立國防部發言人,每年推出《國防白皮書》等。梁光烈解釋稱,這樣做的“根本目的還是加深互相之間的信任、互相之間的了解,增進我們與各國軍隊之間的一些友誼”。今年“兩會”前,梁光烈最近一次會見的外賓,是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詠(3月1日)。此前的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國防動員法。這部法律正式出臺前,梁光烈曾受國務院、中央軍委委托,向人大常委會會議作了關于國防動員法草案的說明。
2010年中國國防費預算為人民幣5321.15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長7.5%。對此,梁光烈沒有公開表態,而一位政協委員的有關發言倒是相當直接:“我們增長軍費是理直氣壯的,他們問why,我用whynot回答。”對中國軍隊的懷疑與非議仍將存在,69歲的梁光烈顯然肩負著更多的使命。
(文/曉 德 據新華網)
book=421,ebook=421